李計超
【摘 要】近年來,毒品犯罪案件呈高發(fā)態(tài)勢。運輸毒品作為毒品犯罪的重要一環(huán),已成為毒品犯罪的重要表現形式。乘坐長途大巴車攜帶毒品或者直接利用長途大巴車托運毒品已成為運輸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呈逐年上升態(tài)勢。本文通過對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犯罪案件特點及其多發(fā)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為更加有效地打擊運輸毒品犯罪,筆者認為有效破解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犯罪案件的發(fā)生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案件;道路運輸;管理制度;對策
近年來,毒品犯罪案件呈高發(fā)態(tài)勢。運輸毒品作為毒品犯罪的重要一環(huán),已成為毒品犯罪的重要表現形式。乘坐長途大巴車攜帶毒品或者直接利用長途大巴車托運毒品已成為運輸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呈逐年上升態(tài)勢。因此,如何有效破解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犯罪案件的發(fā)生成為當務之急。
一、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犯罪案件的概念
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犯罪案件是指乘坐長途大巴車的犯罪嫌疑人,將攜帶的毒品放置在其攜帶的行李或貨物中,將該行李或者貨物放置于長途大巴車行李箱內,利用長途大巴車將毒品運輸到目的地的案件,或者是犯罪嫌疑人將毒品隱匿、夾帶到其他貨物內,以給付一定運費,采用“人貨分離”的方式,利用大巴車托運到目的地的案件,甚至是以高報酬雇傭大巴車司機將毒品藏匿到大巴車內部,將毒品運輸到目的地的犯罪案件。
二、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犯罪案件的特點
(一)毒品來源地的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案件多發(fā)。長途客運站運輸線路四通八達,幾乎覆蓋全國各大中城市,加之相對廉價的交通成本,毒源地的毒品犯罪嫌疑人多選用長途大巴車作為集散毒品的工具。
(二)運毒犯罪嫌疑人多選擇從站外上下車。為逃避安檢和抓捕,犯罪嫌疑人普遍采取長途客運站外上下車的乘車方式,上下車均不進站,在長途客運站周邊或在高速路口、服務區(qū)等地上下車。
(三)多采用“人貨分離”的方式運輸毒品,打擊處理難。乘坐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將毒品隱匿在行李或貨物里后放置于客車行李箱內部,即使被查到也可以抵賴不承認是自己的行李。利用大巴車托運的毒品,更是“人貨分離”的典型表現,查到后根本無法查獲犯罪嫌疑人(毒品主人、持有人或運輸毒品當事人)。這類所謂的人貨分離“無主”毒品案,真正的“貨主”或其馬仔可能一直在查緝現場或跟蹤監(jiān)視,一有風吹草動即銷聲匿跡、逃之夭夭, 而與此案直接相關的駕乘人員因“主觀不明知”不可能追究其刑事責任, 客觀上這樣的案件也很難延伸、破獲。
(四)涉案毒品數量大。毒品犯罪利潤巨大,運輸毒品犯罪嫌疑人往往鋌而走險,心存僥幸,一次運輸大量毒品,一般都是幾百克至上千克,形成“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局勢。
(五)運毒主體多為“馬仔”。運輸毒品犯罪嫌疑人多是受人指使或雇傭運輸毒品,毒品買家或賣家自行運輸毒品的較少?!榜R仔”多為無業(yè)人員、農民甚至大巴車司機,受利益驅使,甘冒牢獄之災運輸毒品。
三、造成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案件多發(fā)的原因
(一)客車運營行業(yè)管理體制不健全
《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guī)定》第36條規(guī)定,客運班車應當按照許可的線路、班次、站點運行,在規(guī)定的途經站點進站上下旅客,無正當理由不得改變行駛線路,不得站外上客或者沿途攬客。第37條規(guī)定,省際、市際客運班線的經營者或者其委托的售票單位、起訖點和中途停靠站點客運站,應當實行客票實名售票和實名查驗(以下統(tǒng)稱實名制管理)。然而,部分長途客運車司機貪圖利益,違規(guī)站外攬客,隨意上下客,不但影響交通秩序,而且由于無需身份證實名查驗票、無法對旅客攜帶的物品進行安檢,給毒品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毒品犯罪分子正是利用站外上車難以安檢的管理漏洞,逃避檢查,有恃無恐地運輸毒品。另一方面,運輸毒品犯罪分子利用隨時下車的便利,也給毒品犯罪分子逃避偵查以可乘之機,公安機關往往難以有效追蹤毒品犯罪分子的下落,不好把握抓捕時機。
(二)安檢不嚴,流于形式,顧客行李無識別標簽
相較于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部分長途客運汽車站安檢流于形式,安檢人員把關不嚴,安檢設備陳舊,難以有效識別毒品疑似物。而且客運行李或托運行李貨物不貼注標簽,不在隨車旅客行李箱包上注明旅客座位號,即使公安查緝部門在行李、箱包內查獲毒品,也無法“對號入座”查獲運輸毒品的犯罪嫌疑人。
(三)車載監(jiān)控設備不齊,取證困難
部分長途客運汽車未安裝監(jiān)控設備或監(jiān)控設備長期處于故障狀態(tài),難以對車內狀況實時監(jiān)控,對上下車乘客衣著容貌、攜帶物品等情況難以做客觀記錄,無法固定證據,導致部分運輸毒品犯罪案件因證據不足難以追訴。
四、破解長途大巴車運輸毒品犯罪案件多發(fā)的對策
(一)加強客車運輸行業(yè)管理,行政主管部門積極作為,完善禁毒協同機制
1.加強客車運輸行業(yè)管理。一是讓長途大巴車車主、駕駛員或者隨車服務人員簽訂禁毒相關的責任書。禁止為牟私利受委托私自夾帶物品,若有乘客需托運物品,車主或司機有權利也有義務要求托運者打開物品以檢查其是否有危險性,這是對乘客負責的行為。二是建立客運車顧客行李標簽化登記制度, 施行旅客行李攜帶上車前執(zhí)行統(tǒng)一登記、標注或標簽制度, 嚴格客運行李管理機制, 不給毒品運輸留任何空子。
2.加大交通執(zhí)法力度,嚴查站外攬客卸客行為。建議交通執(zhí)法部門聯合交管部門共同對長途客運車輛站外攬客、黑長途、黑發(fā)車點進行整治,排查長途客運站周邊停車場,巡查沿線長途客運站,營造乘車進站、進站安檢的良好乘車環(huán)境。
3.政府主管行政部門要加強監(jiān)督檢查,對因管理不到位發(fā)生的借流通渠道實施了運輸毒品案件的實行通報或取締營運資格等處置。
(二)加強長途客運汽車站的緝查力度
依托現有的治安防控體系,在各大長途客運站形成全天候的堵截防線和查緝網絡。加強對安檢人員、緝查民警的培訓力度,提高安檢和緝查能力。加快安檢設備更新換代,尤其是各重點地區(qū)要配備專業(yè)的毒品檢測儀器,進站必檢、逢包必查,對可疑人員通過手檢方式檢查進站。
(三)加快推進長途客運車輛動態(tài)監(jiān)控系統(tǒng)建設
建議交管部門會同長途客運站、長途客車運營公司,利用電信通訊技術、GPS衛(wèi)星定位技術、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建立一個可以實現對車輛實時位置動態(tài)跟蹤、實時視頻監(jiān)控查看、圖像抓拍、遠程對講等的綜合客運車輛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通過該系統(tǒng)可實現對長途客運車的實時監(jiān)控、事中管理和事后查詢,從而有效地解決站外攬客卸客、證據固定等管理難題。
(四)加強運輸毒品案件的證據收集力度,提高刑事偵查與打擊能力
毒品犯罪案件多發(fā)于運輸環(huán)節(jié),應當把運輸毒品犯罪作為重點打擊的環(huán)節(jié),但在這些案件中,部分涉案人員是受人指使、雇傭的邊民、貧民或者無業(yè)人員,其主觀惡性、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因此,量刑時要更加細化地分析裁量,做到區(qū)別對待,突出重點,以有效打擊運輸毒品犯罪。因此,在偵查階段公安機關證據收集上尤其應該注重細節(jié),多收集旁證或間接證據,只要與定罪量刑可能有關的都要積極收集、固定下來。對于箱包藏毒等運輸毒品案件,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認百般狡辯的,一定要通過各種方式多方收集旁證來證明其系列運輸行為的反常之處,并綜合推定犯罪嫌疑人主觀上明知是毒品而進行運輸。如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觀明知不能認定或推定,就會面臨案件一再退回補充偵查甚至“人贓俱獲”的運輸毒品犯罪嫌疑人最后無法認定的結果。
(五)加大源頭治理,做好防毒禁毒宣傳
首先,在車站內外張貼相關告示,要求行為人申報為他人攜帶的物品和其他疑似毒品物,并告知其法律責任。其次,公安機關要對客運交通部門給予指導和援助。對客運交通部門給予禁毒宣傳教育方面的指導,加大對車主、駕駛員、乘客等人的宣傳教育。再次,各級部門(邊防、公安、婦聯、衛(wèi)生、教育、工會等)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配合宣傳,全面推動禁毒宣傳教育工作進學校、進社區(qū)、進單位、進家庭、進農村,切實提高全民防范毒品,和毒品犯罪作斗爭的意識和能力。在整個禁毒宣傳教育過程中,除了廣泛性的宣傳之外,還應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宣傳。讓他們都懂得毒品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的危害,也讓他們清楚一旦幫助毒品犯罪集團進行毒品運輸活動就是違法的行為,必須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參考文獻】
[1]程喜.從制度設計等視角談如何遏制滇南毒品運輸――以普洱緝毒形勢報告為例[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0(5).
[2]陳思洋.運輸毒品罪的基本現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3.
[3]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guī)定.https://baike.so.com/doc/4844898-5061953.html.
[4]長途汽車站已成毒品犯罪高發(fā)區(qū).中國禁毒網.http://www.nncc626.com/2017-07/03/c_129645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