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巴黎圣母院一場大火,引得多少國人在網(wǎng)上幸災樂禍,甚至扯出“八國聯(lián)軍”的陳年舊事;中美貿(mào)易戰(zhàn)打得火熱,國人激動之余發(fā)現(xiàn)華為老總的女兒在使用蘋果手機,為她套上了“叛國”的“罪名”。這樣不理智愛國的行為,來源于認知的膚淺,他們倘若親眼見過或是稍有了解巴黎圣母院內(nèi)的文物,自會懂得其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他們倘若知道一點當年第一代蘋果手機研發(fā)的不易,應該會了解學習借鑒本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二世紀,古羅馬人發(fā)現(xiàn)了一種材質(zhì),把它研磨成粉末加入葡萄酒中,可以讓酒更加香醇;用它做成的容器不易銹化,光亮閃爍;用它做成的化妝品可以讓人的皮膚變白……
古羅馬貴族大肆使用它,并把它帶去其他國家。這種物質(zhì)就是鉛。新航路開辟后兩百年間,人們才逐漸意識到它會使人神經(jīng)紊亂,智力低下,還將導致生育問題。在各國的交流中,人們才發(fā)現(xiàn),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同樣讓酒更香醇可口,中國的瓷質(zhì)容器同樣不易被氧化,光彩照人;有些植物的纖維也同樣可以美膚潤膚。更重要的,是他們與鉛不同的一點,對人體無害。在大量的材料比對之后,我們才能知道這一結(jié)論。當然,在對比中我們也同樣知道鉛依舊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不易被x射線穿透,經(jīng)常用于制作放射性實驗的防護服。
物質(zhì)有其各自的優(yōu)點。鋁的硬度遠不及鐵、銅等物質(zhì),但它輕便,延展性強,可塑性高,因此人們將它與鐵、鈦等金屬結(jié)合。這種鋁合金既有其本來的延展性、可塑性,又擁有了它本來所沒有的高硬度。成為了航天之中的重要材料。
兩類文化的交流也同樣是這樣,每一種文化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中國文化當然有不可磨滅的優(yōu)點。我們推崇的儒家思想,講仁德、博愛。但西方文化的影響力和地位也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形成的。他們追求宗教信仰,講人權(quán)、自由,想真正的了解中國味,萬不可只學中國的思想文化,必須要了解西方的文化。
長期待在中國,說漢語、習漢字,自然會覺得漢語好得一塌糊涂。但當我們學習其他的語言后,我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拉丁語的簡潔,法語的浪漫,西班牙語的熱情,德語的嚴謹……與此同時,我們也能進一步體會到漢字獨特而又博大精深之處——超強的組詞能力、超強的形音意結(jié)合能力。
當然不是說中西結(jié)合,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之后形成的新思想、新文化就一定是最佳的。事實上,往往適合才是最好的。就每個國家的制度來說,中國有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他國也有他們的社會制度。這都是在歷史經(jīng)驗、基本國情、對比鑒別的基礎上發(fā)展選擇出來的,因此我們不能武斷地說孰優(yōu)孰劣,只能說制度是否符合這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在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已經(jīng)具有足夠的說服力。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才能端正我們對中國味的認知,才能讓人們理智地熱愛祖國,才能品嘗到真真正正的中國味。
1. 引入要聞,鞭辟入里。作者善于從國內(nèi)外重大事件中取材,體現(xiàn)了為我所用的思想意識,難能可貴。更為重要的是,分析事理入情入理,并以此引入和開啟下文所要論證的中心,這樣的謀篇布局,值得借鑒。
2.眉目清楚 ,條分縷析。在文章的主體部分,作者分別從物質(zhì)與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和論證了本土與異域交流、比對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以及各自所具有的特征與特點,對彼此的作用。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3.觀點辯證,結(jié)構(gòu)合理。本文能夠運用辯證的思維展開論證說理,論點鮮明、正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記。
(點評: 程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