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強
反流性食管炎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胃食管反流病, 發(fā)病機制主要為多種因素引起的消化運動障礙, 使胃酸、膽汁酸以及胰酶等腐蝕性液體發(fā)生反流進入食管, 最終引發(fā)食管糜爛、炎癥、潰瘍等病變, 患者臨床癥狀為燒心、反酸等, 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和工作[1]。當前臨床上治療此病的關(guān)鍵在于減少胃食管反流的發(fā)生, 降低反流物的酸度, 促進胃排空。制酸劑和胃動力藥物是治療首選, 臨床效果顯著[2]。本文對本院收治的385 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旨在觀察分析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選 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 收 治 的385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通過胃鏡檢查確診為反流性食管炎;②臨床表現(xiàn)為反酸、燒心、胸骨后疼痛等;③均無手術(shù)史;④治療前1 個月未服用制酸藥和促動力藥物進行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者;②合并引起胃腸道全身疾病者;③不配合醫(yī)生治療者;④不愿意參與本次試驗者。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原則分為治療組(193 例)和對照組(192 例)。治療組患者中, 男100 例, 女93 例;年齡20.5~68.4 歲, 平均年齡(47.5±7.2)歲;病程1.2 個月~4.3 年, 平均病程(2.2±0.8)年;食管黏膜損傷分級:A 級78 例, B 級67 例, C 級48 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97 例, 女95 例;年齡21.3~69.5 歲, 平均年齡(48.2±7.4)歲;病程1.0 個月~4.5 年, 平均病程(2.3±0.7)年;食管黏膜損傷分級:A 級75 例, B 級68 例, C 級49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莫沙必利, 口服,5 mg/次, 3 次/d。在此基礎上, 治療組患者服用埃索美拉唑,20 mg/次, 2次/d。對照組患者聯(lián)合服用奧美拉唑片, 20 mg/次,2 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 周。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食管炎愈合情況。依照患者反酸、燒心、胸骨后疼痛等臨床癥狀嚴重程度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分[3]?;颊吲R床無癥狀為0 分;癥狀輕微在耐受范圍內(nèi)為1 分;癥狀較嚴重但不影響生活和工作為2 分;癥狀嚴重, 患者難以忍受需要服用藥物治療為3 分。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治療前降低>80%;有效: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治療前降低50%~80%;無效: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治療前降低<50%??傆行?顯效率+有效率。治療后對患者實施胃鏡檢查, 評價食管炎愈合情況, 判定標準:治愈:治療后食管炎消失;有效:治療后食管炎改善>1 個級別;無效:治療后食管炎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傆行?治愈率+有效率。在治療期間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輕微腹瀉、腹脹、腹痛。
采用SPSS15.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治療后, 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89%(187/193),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4.90%(163/192)。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758, P=0.000<0.05)。見表1。
治療后, 胃鏡檢查下治療組患者食管炎愈合總有效率為97.41%(188/193), 而對照組患者食管炎愈合總有效率僅為84.38%(162/192)。治療組患者食管炎愈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786, P=0.000<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
表2 兩組患者食管炎愈合情況比較[n(%), %]
在治療期間, 治療組患者發(fā)生輕微腹瀉5 例, 腹脹、腹痛7 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22%;對照組患者發(fā)生輕微腹瀉12 例, 腹脹、腹痛15 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06%。治療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07, P=0.011<0.05)。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為胃、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食管導致燒心、反酸等癥狀, 同時損傷食管炎、咽喉、氣道等組織,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隨著飲食習慣改變, 反流性食管炎呈現(xiàn)逐漸上升趨勢。臨床主要采用促進胃腸動力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進行治療[4]。
埃索美拉唑是奧美拉唑左旋光學導構(gòu)體, 屬于質(zhì)子泵抑制藥, 肝臟首過效應低, 血清清除速率慢, 因此藥物生物利用度比較高, 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莫沙必利屬于選擇性5-羥色胺受體激動藥, 進入機體后利用可以提升乙酰膽堿的釋放量, 增強胃腸道促動力作用, 改善胃腸道癥狀, 但是該藥物不影響胃酸的分泌[5-8]。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在降低胃酸分泌的同時能夠提升消化吸收能力, 對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效果顯著。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經(jīng)治療后, 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89%,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9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胃鏡檢查下治療組患者食管炎愈合總有效率為97.4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38%,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期間, 治療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22%,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6%,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聯(lián)合莫沙必利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及食管炎愈合率, 且安全可靠, 不良反應較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