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仁生 農(nóng)盛雄
冠心病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 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 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身體機能減退, 多合并腎功能不全, 患者的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 會導致其病情加重[1,2]。因此, 對于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 臨床上要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3]。本次研究旨在評估冠脈心臟介入療法在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96 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8 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5 例, 女23 例;年齡60~83 歲, 平均年齡(72.15±4.36)歲。對照組患者中, 男26 例, 女22 例;年齡60~84 歲, 平均年齡(72.22±4.3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治療, 給予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廣東百科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20021)治療, 10 mg/次, 1 次/d, 若治療效果欠佳, 可適當調(diào)整劑量,可4 周調(diào)整1 次, 最大劑量≤80 mg/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冠脈心臟介入治療, 對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 選擇碘普胺-370 作為造影劑, 造影檢查4 周后觀察患者病情, 各項情況達標后進行進行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術(shù)前24 h 對患者進行水化治療, 靜脈滴注生理鹽水, 速度控制在1 ml/(kg·h), 滴注到術(shù)后12 h。對于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需減少輸注劑量。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 選擇適宜長度和大小的支架。術(shù)后, 給予阿司匹林(云南云龍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0321)口服, 100 mg/次, 1 次/d;氯吡格雷(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080090)口服, 75 mg/次,1 次/d;阿托伐他汀(廣東百科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20021)口服, 20 mg/次, 1 次/d;尿毒清[康臣藥業(yè)(內(nèi)蒙古)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Z20073256]口服, 1 包/次,4 次/d;此外, 配合相應的護腎治療, 必要時血液透析治療(例如對于使用造影劑>150 ml 者術(shù)后需行血液透析治療)。兩組患者隨訪12 個月。
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腎功能指標包括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治療后隨訪12 個月,記錄兩組心血管不良事件, 包括急性左心衰竭、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分別為(185.23±12.25)μmol/L、(56.23±5.58)ml/min, 與 治 療 后 的(188.65±11.47)μmol/L、(54.51±5.74)ml/min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48 例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觀察組48 例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 aP>0.05
時間 血肌酐(μmol/L) 腎小球濾過率(ml/min)治療前 185.23±12.25 56.23±5.58治療后 188.65±11.47a 54.51±5.74a t 1.412 1.489 P >0.05 >0.05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8.3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9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n(%), %]
冠心病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 以中老年患者為主要患病人群, 而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合并腎功能不全, 對于合并腎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臨床上可選擇藥物治療, 但效果不理想[4,5]。本院提出對患者進行介入治療, 冠脈心臟介入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上應用較為廣泛, 但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差,免疫力低, 且合并腎功能不全, 臨床上需要嚴格控制治療指征, 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在冠脈心臟介入治療的過程中, 造影劑的使用量過多會引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 故此種治療方法的安全性也是臨床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問題。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冠脈心臟介入治療, 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 以及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急性左心衰竭、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分別為(185.23±12.25)μmol/L、(56.23±5.58)ml/min, 與 治 療 后 的(188.65±11.47)μmol/L、(54.51±5.74)ml/min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8.3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9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說明對于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行冠脈心臟介入治療效果較好, 但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腎功能進行嚴密監(jiān)測, 并嚴格把控造影劑的用量, 避免使患者腎功能惡化, 本研究治療中采用水化治療, 即為預防加重腎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6-8]。此外,雖然本研究觀察組治療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但其發(fā)生率仍較高, 應引起臨床注意。
綜上所述, 在老年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的臨床治療上,采用冠脈心臟介入治療可獲得理想效果, 能夠明顯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且對腎功能無明顯影響, 患者耐受性較好, 但在治療過程中應嚴密檢測腎功能, 并嚴格把控造影劑用量, 且需要注意的是經(jīng)過冠脈心臟介入治療, 心血管不良事件仍為不可忽視的風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