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瑛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四川成都 611843)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對翻譯人才的需求相應增加,這促進了高校翻譯專業(yè)的發(fā)展。截止2018年,全國共有200余所高校開設翻譯專業(yè)。其中獨立學院占比10%左右。為了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輸送更多翻譯人才,獨立學院翻譯專業(yè)基礎課程探索教學思路和方法,努力培養(yǎng)高質量的翻譯后備軍,本文將探討獨立學院翻譯專業(yè)大一《綜合英語》課詞匯教學改革的思路。
獨立學院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新興產(chǎn)物,是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專業(yè)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規(guī)格、教學大綱制定、課程設置、教學材料選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等諸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保ㄇf智象,2007 :21)相比傳統(tǒng)專業(yè)和有著悠久歷史的高校而言,獨立學院和翻譯專業(yè)都算是新興事物。因此,獨立學院的翻譯專業(yè)建設有很多有待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綜合英語是翻譯專業(yè)第一板塊——語言知識與能力的核心主干課程,是翻譯專業(yè)基礎階段前四個學期的必修課。其教學原則要求打好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其中詞匯學習就是語言基本功的核心。詞匯知識作為語言使用者語言能力的重要部分,有關詞匯和詞匯習得方面的研究表明:(1)認知一個詞,意味著知道這個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的概率。(2)認識一個詞,意味著知道功能和情景對該詞的各種限制,比如時間變化,地位變化,社會角色,語域等對詞語的選擇有一定的限制。(3)認識一個詞,意味著知道該詞的句法特征。(4)知道一個詞隱含著的深層形式,和該詞相關的派生詞匯。(5)知道一個詞意味著知道該詞與其他詞的網(wǎng)絡關系,比如上下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6)認識一個詞,意味著該詞的語義評價意義。
根據(jù)以上研究結果,筆者以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翻譯學院2018級382名同學為研究對象,在同學們入學時,針對詞匯學習10個方面的情況做了問卷調查,得到以下結果:
由表1可見,獨立學院翻譯專業(yè)大一同學的詞匯學習存在以下情況:第一,認知片面。大多數(shù)同學的詞匯學習停留在淺層學習,對于單詞的深層意義、詞性、搭配,派生詞和詞頻的重視度明顯不夠,而這些都是影響語言輸出質量的重要因素。第二,重學輕用。表1中的前三個指標都是傳統(tǒng)英語學習輸入的項目,以記憶為基本的學習方法。而“詞性,搭配,派生詞,詞頻,褒貶意義”等指標是在寫和譯這兩個輸出層面需要的必要條件,是以理解和運用為出發(fā)點的學習,在大多數(shù)同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也不難看出學生“學用分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詞匯學習的方向性錯誤。
表1 翻譯專業(yè)大一學生入校時關于詞匯學習情況調查表
由于獨立學院翻譯專業(yè)學生的入口語言水平和學習主動性都不如重點高校的同學,但是同學們又要通過本科學習,達到翻譯專業(yè)要求的語言素養(yǎng)水平。這就要求英語詞匯教學進行改革,以提高效率。獨立學院翻譯專業(yè)的《綜合英語》課應該結合學生自身語言能力和翻譯專業(yè)特色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教學大綱對《綜合英語》課程的目的有這樣描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到達大學階段前,當前的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都已經(jīng)進行了多年,翻譯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在大一階段的任務是讓他們重新認識英語詞匯學習,繼續(xù)保持學習新鮮感。不僅如此,還要學生盡快認識到單詞的學習不應該只局限于不認識的詞匯中,對于熟悉的詞匯,特別是常用的3000個高頻詞,還有巨大的學習余地和空間。
根據(jù)了解,背誦單詞是同學們學習單詞使用的主要方法。翻譯專業(yè)的《綜合英語》提倡通過培養(yǎng)學習的全局觀,改變學生學習的固有思維,以達到盤活局面的效果??v觀英語發(fā)展史,英文單詞從來不是毫無原則的隨意字母組合??茖W的詞匯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擴大視野,在學習中上到新高度。
英語單詞的學習不是在一個層面就可以完成的。只有層層推進,才能全面地掌握單詞。教師可以按這樣的順序要求同學們搭建自己的單詞學習體系。詞綴法作為構成英語單詞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前綴、后綴的變化,基于同一詞根下的英語單詞衍生出大量的派生詞匯。利用構詞法學單詞,不僅可以積累大量的英文詞匯,對于詞性判斷也有據(jù)可依。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翻譯專業(yè)《綜合英語》課使用的教材是楊立民主編,外研社出版的《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每一篇課后練習都涉及設計了構詞法的練習。同學們在使用這個教材的時候,一般會按照傳統(tǒng)思維,重點學習每篇課文的指定單詞表(glossary),然而,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從確定單詞詞頻開始,對于高頻詞匯,結合詞綴法,擴大單詞范圍,再根據(jù)派生詞的詞性,確定詞匯的搭配要求,最后落地在英文意義,文化意義甚至褒貶意義上。
在單詞學習過程中,搭建自己獨有的詞匯體系,在思考和探索中學習,不僅能提高詞匯的學習效率,使單詞的學習過程不死板,不單調,而且能為翻譯中準確運用單詞打下夯實的基礎。如圖1所示,因為英語單詞在不同詞性下,不同搭配下,詞匯的字面意義,內涵意義,文化意義甚至褒貶意義都有差別。有時,還能有觸類旁通的效果。用學“一串單詞”替代背“一個單詞”的方法,通過對單詞全面深入地學習中,也必然會接觸到相關的語法特征,歷史關聯(lián),能擴大視野,走出狹隘的“背誦——忘記——背誦——忘記”的死循環(huán)。
傳統(tǒng)的教學法中的“熱身(warm-up)”是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輸入做準備,而不是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文秋芳教授提出的“產(chǎn)出導向法”(2015)認為,將產(chǎn)出的“驅動”置于課堂教學設計中,能讓學生體驗到,看似平常的產(chǎn)出任務,并非易事,相應地內心會產(chǎn)生壓力和動力。獨立學院的翻譯專業(yè)應提倡探究式,合作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大膽拋棄單調的詞匯表,把單詞的使用融入文章理解中去。
圖1 詞匯學習關系表
在此思路的指引下,大一《綜合英語》課單詞的學習任務可以做以下嘗試:學習詞匯的重點由單一的認識意義,會拼會寫的方式轉換為句子輸出練習,比如句子釋義(paraphrase)。要求學生用英文解釋難句的意義。在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面對一系列和語言運用相關問題:用什么詞解釋原句中的難以理解的原詞?近義詞?反義詞?還是派生詞?怎么搭配這些詞,才能讓它的意義和原句一致?新的詞語該如何組織?針對學生的問題,組織有效地課堂小組討論,拋出問題,激發(fā)他們主動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再討論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總結。這個過程中,不僅檢驗了學生單詞的掌握程度,還能讓他們的語言口頭或書面運用能力得到鍛煉,實現(xiàn)《綜合英語》的基本目標,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在大學課堂上,不能只有簡單的知識積累,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必須認識到:在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詞匯不會孤立出現(xiàn),它存在于短語,句子,段落和篇章中。只有邊學邊用,在“用”中“學”才能促成全面,深入學習單詞的主動發(fā)生,逐步實現(xiàn)“學用一體”。
在語言學習中,詞匯學習的重要性已經(jīng)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獨立學院翻譯專業(yè)的同學在入口條件較差的前提下,要通過一年的學習,達到翻譯專業(yè)要求的詞匯水平,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轉變對詞匯學習的認知: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應試學習轉為實用學習;從片面學習轉為深度學習。為了實現(xiàn)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標,翻譯專業(yè)的教師有義務從培養(yǎng)學生詞匯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開始,培養(yǎng)全局觀的學習方法,在輸出任務中“激活”詞匯。只有這樣產(chǎn)生的學習效果,才能為將來的英漢互譯奠定良好的詞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