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義 李景鴻
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國共產黨在偉大復興征程中提出的新命題,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基礎,而且在育人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發(fā)展的中堅力量,而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文化自信培育有利于大學生文化自信心的構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彰顯,同時也對社會良性運作有著積極作用。本文介紹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特點、文化自信的涵義、培育途徑和意義。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培育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中流砥柱。文化作為國家、民族發(fā)展的精神源泉,對大學生進行文化自信教育是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舉措。大學生文化自信是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認可,更是樹立堅定信念的象征。在文化自信的引領下,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三觀,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一、 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文化成果的傳遞、傳播、踐行等一系列行為為載體的文化現象,是文化傳播的有效手段。當代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因此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特征,首先是時代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動力源泉;其次是民族性——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在靈魂是中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此外是綜合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
二、 文化自信涵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中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堅持的文化自信,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是對革命文化的自信,更是對社會主義特色文化的自信。
(一)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
中華文明歷經千余年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國的活力源泉,是中華兒女的力量支撐。近代的中國飽受戰(zhàn)亂苦楚,但我國在西方列強的炮火下并沒有失去對我國文化的信心,無數的仁人志士致力于挽救國家危機。這種高尚情懷來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源自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二)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
共產黨在偉大斗爭中孕育而成的革命文化,是我國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戰(zhàn)爭文化,是紅色基因的傳承,帶領我們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民族的偉大獨立;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精神基礎。革命文化承載著共產黨人的理想與追求,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國文化自信的底氣。
(三) 社會主義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
當代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思想上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科學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始終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站在世界文化發(fā)展的前列,服務于國家各項建設,散發(fā)社會主義正氣和正能量。同時社會主義文化正是推動我們進步的動力和精神支撐,是實現中國夢的動力所在,是我國必須堅持的思想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
三、 培育文化自信的途徑
(一) 優(yōu)化大學生文化環(huán)境
文化環(huán)境對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心十分重要,同時優(yōu)良環(huán)境也是當代大學生在思想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的需要。一方面應加強制度管控,制度具有強制力和約束性,制度建設具有普遍約束力,通過加強制度管控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良環(huán)境提供有力保障。如相關部門加強對網絡的監(jiān)管力度,對消極、反主流的文化加以管控,凈化網絡環(huán)境,為大學生提供有品質的文化環(huán)境;另一方面,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注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文化態(tài)度和大學生的正面教育與引導。
(二) 加強教育培育
高校應注重教育理論課,絕不應僅僅流于表面。學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各種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內涵豐富化,作為大學生文化認知的重要途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引導大學生對我國當今文化有大致把握,可以正確面對涌進的西方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心。
(三) 增強大學生文化學習貢獻感
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發(fā)展的中流砥柱,應樹立自身責任感并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偉大建設。要增強大學生的學習責任感,首先要增強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發(fā)現我國文化的魅力,樹立文化自信心;其次,注重榜樣力量,促使學生榜樣學習,使其充分理解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深層涵義,從而增強大學生文化學習貢獻感。
四、 大學生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 文化自信是高校教育發(fā)展要求
新時代,教育也提出與之對應的新要求。一方面,樹立文化自信心、提高文化自豪感,這是將文化自信吸收進新時代的考量,也是新時代應有之義;另一方面,新時代高校教育的任務之一便是將文化自信融入教學當中,提升文化內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此外,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教育是新時代的選擇——文化自信培育聯系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
(二) 文化自信是高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本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中國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精神追求,是新時代中國的思想紐帶。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兩者是精神相通的,因此新時代高校教育要在堅持文化自信的基礎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增強高校教育的時效性。
(三) 文化自信是培育擔當民族大任新人的戰(zhàn)略選擇
青年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是可以擔當民族大任的是時代新人,因此要努力培育青年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強他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馬俊鋒.文化自信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解析[J].黑河學刊,2018(5).
[2]丁愛梅.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路徑探究[J].雞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8,V.18(5):52-56.
[3]曾雪滿.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政治教育的內涵研究[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
作者簡介:
宋清義,李景鴻,遼寧省鞍山市,遼寧科技大學機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