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并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為了能讓有限的課堂時間知識容量更飽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厚,組織架構更合理,課堂成果更高效,通過確立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教師適時的參與指導、各學科間的緊密聯(lián)系、小組團結協(xié)作的共同開展以及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等各環(huán)節(jié)開展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主題;指導;整合;小組;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基于學生經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一門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開放性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將談一談自己的理解與認識。
一、 注重活動主題的選擇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選擇一個有意義的主題對學生有目的、有計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在選題的時候要從自己周圍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來開展活動。在選題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學生的實踐認知水平、教師的指導能力、課程的實施條件等問題。不能過寬、過大、過偏。如果主題過大,又遠離學生的生活,這樣,會使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相反,如果在確立主題時切口從小處起,學生就會感到容易操作,也會很快進入角色與同學結合成課題小組,圍繞這個課題考查相關資料,開展社會調查和進行實驗。
二、 注重教師指導的方法
教師的有效指導也是至關重要的,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起著積極的引航、導向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避免流于形式,指導到位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活動的有效實施。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不同階段,針對不同的目的和任務,指導教師需要履行不同的指導職責,發(fā)出有效的指導行為,落實方法,遵循規(guī)范。當教師發(fā)現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困惑和困難時,要做到不放任自流,也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實踐的空間,充分信任學生的潛能,在必要時給予積極引導。個人認為如果教師能夠在準備階段“細致入微”,在活動階段“靈活機動”,在總結階段“巧妙激趣”,學生才有可能將探究更加深入的開展下去。
三、 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主要表現為各類學科教材的知識可以充分的體現在綜合性的實踐活動課程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獲取的技能可以更好地展現在各個學科不中,為此來加深各類科目學習的動力和欲望。兩者之間的教育缺一不可,必須同時注重和要求。
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涉及的領域廣,活動范圍大,內容繁雜,我們可以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重新對傳統(tǒng)文化、安全教育、環(huán)境教育等學科,以及思想品德、科學等有關學科的內容進行整合,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巧借校內校外資源,突出地域特色,進行認真調研后,科學地選擇、規(guī)劃活動還可以與安全、法制教育相結合。這樣許多學科就相繼滲透進來了。學生在實踐中產生的對某一學科知識的需求就是建立學科聯(lián)系的最佳時機。這時的學生是為需要而學習,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學生在活動中也產生了對自己客觀而準確的認識,這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yǎng)也有相當的好處。
四、 注重小組合作的開展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強調全員參與,只有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設計、搜集、整理、交流、表達、實踐等一系列的活動,他們的參與、合作、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小組分工是小組合作的前提。一個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一般由信息收集、走訪調查、親身體驗、動手去做、總結展示等一系列過程組成,因此任務較多,跨時也較長。小組活動容易因責任分散而讓學生產生依賴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為。所以,在小組合作中,小組成員必須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角色,明確每個角色的分工,使每個成員都有事可做,都承擔一定的任務。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從形式走向實質,讓大家都“動”起來,我們的學習成果才會高效。
五、 注重研究成果的展示
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收獲的探究成果,源于學生的真情實感,是對生命,生活的感悟,是一種原生態(tài)的體驗,因此,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應注重過程體驗,力求真情流露,回歸學生的真性情,成果展示不是簡單的物化形式,更應展示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喜怒哀樂,對社會善惡美丑的認識理解,這就需要在實踐活動過程以及成果展示活動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在實踐中是怎么樣與他人交往合作的,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發(fā)現了問題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在成果展示過程中是否表達了內心的聲音,分享了自己的喜悅,他們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成果展示有何體驗等都是值得教師關注的。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離不開教師自身轉變觀念和專業(yè)素養(yǎng),也需要學校、社會、家長都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這樣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才更具有效性,才能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吳春艷.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實踐課堂效率[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1).
作者簡介:
李曉華,黑龍江省伊春市,黑龍江省伊春市朗鄉(xiāng)林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