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17—0129—01
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chǔ),能為汲取知識打開“敲門磚”,為開拓眼界提供“望遠鏡”,為成長成才揮動“助力棒”,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語文教學以閱讀教育為主,能幫助學生學習拼音發(fā)音、書寫基礎(chǔ)漢字、應用語法技巧,以閱讀為依托,幫助學生開闊眼界見識,增加人生閱歷,進而提高綜合素質(zhì)。不可否認,自“國培”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學語文研究者和工作者鍥而不舍地進行梳理研究,以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一、當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給學生戴“高帽”,教學沒有針對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味對學生“戴高帽”,對其閱讀評價時,過分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觀察學生弱點,不指出學生薄弱點,造成學生盲目學習、盲目閱讀、盲目自信,讓學生在偏移正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僅沒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也達不到教學的預期目標。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學習項目較多,學生注意力相對較弱,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無法完成所有的學習項目。在備課時,高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設(shè)置大量學習任務,在授課時給學生“戴高帽”。例如,很多教師都會講類似的話:“只要掌握了這些重點,考試就不是問題,只要你認真聽講,這些知識就一定能夠掌握”。其實,這只是教師的一廂情愿,不針對性評價學生,并根據(jù)不同學生掌握的進度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盡最大限度保障整體班級的學習進度,就無法按照預想完成教學計劃,提升教學效果。
2.對學生“一刀切”,教學缺乏有效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略年齡跨度大和底子參差不齊的問題,現(xiàn)行“新課標”已將小學階段劃分為三個階段是有科學依據(jù)的,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應有不同的側(cè)重點,不能沿用多年前陳舊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上對學生一視同仁的基礎(chǔ)上,對底子差的學生應多費心思、精力,幫助他們趕上整體學習進度,決不能因為底子差就產(chǎn)生放棄心理,不能將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另眼相看,區(qū)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在學生智力和潛力未充分挖掘時,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判斷學生的優(yōu)劣。有效的語文教學不僅強調(diào)教師的“教”,也注重學生的“學”,語文教學應該是教與學的有機結(jié)合,并互相補充,以語文課程為核心,將“教”與“學”串聯(lián)在一起,教師將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再將知識運用轉(zhuǎn)化,從而達到教學良性互動。
3.課堂“呆板化”,教學欠缺引導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互動過少,教學激情退卻,與學生的互動主動性、積極性太低,會間接影響小學生。學生在此階段,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教師的言行及思想會在無形中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認知模仿的方式,對學習也會變得被動、消極,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語文教學有效性也會大打折扣。教師按照程序化、機械化的模式教學,不愿意花心思、費精力去觀察學生,挖掘?qū)W生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教學固定成一種模式,教學內(nèi)容千篇一律,教學課堂僵塊化、死板化、呆板化,降低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教學時,不綜合運用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展示課堂內(nèi)容,教學缺乏感染力,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育目標應具有宏觀性,囊括小學教育階段的教學計劃,對基礎(chǔ)知識、閱讀能力、拼寫能力等有明確的規(guī)定,同時應涵蓋思想品德、愛國主義培養(yǎng)目標。教育目標還應具有微觀性,根據(jù)國情、校情、政策進行適時的調(diào)整,避免陷入空、大、泛等誤區(qū)。
2.教學內(nèi)容應去除一刀切,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小學語文教學具有較強的人文特性,作為母語,學生隨時隨地都或多或少接觸并使用母語,致使部分小學教師泛化的答疑解惑,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另辟蹊徑”,追求獨創(chuàng)解讀,專講別人沒教過的點,對閱讀文本隨意解讀,一刀切地追求新穎性,教學內(nèi)容選擇隨意性,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掌握基礎(chǔ)知識,危害極大。所以,教學內(nèi)容應具體化、明確化,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了解教學方法的本質(zhì),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3.教學方法應去形式化,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學方法應多樣化,不僅應注重教師的引導,也應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響應新課標的號召,拋棄世俗觀念,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及學生間的互動,鼓勵學生在課堂隨機提出獨特的觀點,注重學生看法,不論正確與否,都應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以引導講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肯定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善于運用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