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竹林
【關鍵詞】 小學教育;葫蘆絲;教學優(yōu)點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17—0097—01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教學中,引入音樂教育無疑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而葫蘆絲作為這種新型教育方式的典型,操作簡便、音色洪亮、婉轉(zhuǎn)悠揚,它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樂器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樂器。將其引進小學音樂課堂,可以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效果。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音樂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它可以放松人們的心靈,使學生能夠安心學習。而葫蘆絲作為有特色的樂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欣賞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校的教學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音樂環(huán)境。演奏葫蘆絲樂曲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葫蘆絲的美妙聲音,而且能夠熟悉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韻律;在上下課的同時,學生還能夠自由地哼唱,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程度。因此,教師可以在班級舉行葫蘆絲表演,形成興趣小組,在養(yǎng)成比較專業(yè)的學習葫蘆絲音樂技能之后,讓學生能夠單獨吹奏葫蘆絲樂曲,感受音樂的魅力。
在課堂上如果教師用美妙的聲音、優(yōu)雅的姿勢演奏葫蘆絲,學生看后會自發(fā)地跟著節(jié)奏拍起手來,整個身體都隨之搖擺,課堂的學習氛圍會十分融洽。下課后,感受到音樂力量的學生也會自發(fā)地加入到學習葫蘆絲的組織當中。葫蘆絲學習小組會逐漸強大起來,這就意味著葫蘆絲特有的音質(zhì)、音色與學生能夠產(chǎn)生獨特的化學反應,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可以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新課改對于學生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新課改也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因為畢竟興趣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而且學習音樂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音樂學習能力一旦形成,將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于學習不再抵觸。在葫蘆絲的演奏中,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葫蘆絲的求知欲,同時可設計多種模式,或運用娛樂、比賽以及交流等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活躍力。在葫蘆絲教學中,還能通過許多音樂游戲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比如用葫蘆絲吹奏一首樂曲或以音樂接龍的形式讓每一位學生吹奏相關樂曲,而教師可在樂曲中加入許多葫蘆絲演奏的知識點,通過這種形式可以使學生對葫蘆絲的掌握更加熟練。這樣學生在娛樂當中既放松了心情,也同樣學習了知識。不過學習音樂并不都是充滿娛樂性的,在練習葫蘆絲的同時也存在著枯燥反復性的練習,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這些練習中,教師同樣可以加入一些新鮮的趣味元素,讓每個學生可以更有興趣學習它。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比賽的形式,看一看哪位學生掌握得最好,或者比一比誰發(fā)的音更準,增加學習葫蘆絲的趣味性。
除了要寓教于樂,教師還要因材施教。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先天條件不同,基礎知識也存在差異,所以教師需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在葫蘆絲的學習中,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可進行排列分組,每組進行不同的音樂、訓練。這樣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更準確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音樂基礎,使學生能更充分地熱愛音樂、喜愛音樂。
三、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
教學是充滿高效性和時效性的,音樂也是一樣,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可以掌握更多的樂理知識。班級形成良好的活躍氣氛,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知識,掌握葫蘆絲的音樂節(jié)奏。同時,學生一起學習吹奏葫蘆絲,可以更好地增強班級學習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需要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使其在音樂的熏陶下能夠更高效率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山歌一類的曲子可以更好地表達出正確的情感,可以更加直接地以最簡單的旋律打動學生。它好像在講述一種豐富的具有真情實感的故事吸引學生,可以更有效地豐富內(nèi)心,提升學生的表現(xiàn)與音樂素養(yǎng)。葫蘆絲的音色就如一首歌、一篇美麗的故事傳達到每個人的心里,激發(fā)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最簡單最淳樸的情感,借助音樂直接表達出人的情感,讓學生在音樂領域產(chǎn)生自己獨到的見解。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