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社會下,良好的情感,不僅促使人們健康生活、和諧交往、調適心情,更能促進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嚴地生活,而童話閱讀教學正是打開情感教育大門的一把鑰匙。
關鍵詞:情感;朗讀;想象;情境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與態(tài)度上的反映,在素質教育成為時代主旋律的今天,如果忽視了情感教育,那就應當被視為教育上的嚴重失誤,單純的知識傳授不能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健全的國民。而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由于長期受特殊認知模式的影響,認為課堂是純粹的智能教育,教師在課堂上所側重的是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yǎng),很少涉及情感教育,偶有涉及,也是幾句硬邦邦的諸如“你應該如何,不該如何”的教條,因此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情感認識。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呢?我認為童話閱讀教學正是打開情感教育大門的一把鑰匙。童話作為兒童所接觸的第一本教材,它是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塑造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社會生活,它貼近兒童的生命本真,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和心理特征,善良的七個小矮人、惡毒的王后,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容易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非觀、倫理觀、善惡觀。翻開新的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童話閱讀中那些充滿童趣的語言、妙趣橫生的故事深深吸引著孩子們,使他們在閱讀中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教會了他們如何去愛與包容,所以童話閱讀教學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平時的教學,我認為要想實現(xiàn)童話閱讀中的情感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 指導朗讀激發(fā)情感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基礎訓練,同時也是學生感受和理解教材,體會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童話閱讀教學本身就是語言教學,童話故事中的情感是透過語言文字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所以,在教學中注重朗讀,感受文本,是促進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我們就應該重視朗讀,充分利用童話中或生動或夸張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把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交流,使學生受到直接的感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及情感。如《去年的樹》一文,童話故事內容淺顯易懂,結構簡單,通過小鳥與大樹、樹根、門先生和小姑娘之間的對話推動故事的發(fā)展、表達人物的情感,因此在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當樹與小鳥離別時,那種依依惜別、難舍難分之情躍然紙上;當鳥答應樹回來唱歌給它聽時,那種堅定讓人佩服;而當小鳥一次又一次找不著樹時那種急切、傷心更是讓學生感動,就是這樣通過融入角色的朗讀體會逐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了孩子們情感的體驗。
二、 融入想象體會情感
人不能離開想象,生活就在不斷的想象中創(chuàng)造,而童話就是兒童文學體裁中的一種具有濃厚想象色彩的虛構故事作品,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夸張、象征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情感教育而言,想象是情感的翅膀,豐富的想象能掀起情感的波瀾。學生具有極大的想象潛力,只要在教學中予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便可以進行合理想象,進入課文特定的情境之中,激發(fā)出更豐富、更熱烈的情感體驗,從而深化主題,拓展學生的思維活動。如《開滿鮮花的小路》一文,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花朵簇簇想象一下小路上的花開得怎么樣?請你猜一猜,這花是誰種的?鼓勵學生根據(jù)經(jīng)驗探索討論,并充分想象講述。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小路上怎么會開滿這么多鮮花呢?開始大家都弄不明白,最后只有誰明白了呢?最后在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對“這是多么美好的禮物?。 钡睦斫?,從而加強學生對“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得到發(fā)展。
三、 設置情境生成情感
情境,又稱教學情境或學習情境,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具體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而文章是語言和思想的統(tǒng)一體,特別時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童話,都是文質兼美、充滿童趣的故事,他們大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直接或間接體現(xiàn),離開了具體的情境,我們就很難理解課文所表達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白髡咝赜芯?,入境始于親”,具體的、充滿情感和理智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根本保證,我們要探求課文的“意”必須先入其“境”。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圖畫、音樂等方式創(chuàng)造一種意境,調動學生的感覺和思維器官,使他們耳濡目染,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情境創(chuàng)設的關鍵在于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把童話中的語言文字演化成有聲有色的童話世界,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在情感的氛圍中產(chǎn)生情感體驗,進而發(fā)展認識,陶冶心靈。例如,在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時,我先組織學生找出最能表現(xiàn)紅頭和青頭是一對要好朋友的語句,接著引導學生抓住它們的語言、動作進行品讀,體會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這種品讀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還要悟出寫法,領會文章的表達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文字傳達出的情感。接著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即如果被大黃牛卷進嘴里的是青頭又會是什么樣的故事呢?從而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放飛想象的翅膀,激活學生的表達欲望,通過奇思妙想,編寫屬于自己的童話,來激發(fā)學習興趣,從中感悟出哲理——遇到困難、危險時,幫助、鼓勵朋友;在危險到來時要鎮(zhèn)定、要學會樂觀地面對。此外這樣的情境設置更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感悟、運用能力,在聽說讀寫的扎實訓練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實踐證明這樣以情入境,以境融情,知識順情,把握效果遠比枯燥的講解好得多。
對于兒童來說,童話是他們自己的世界,童話一直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在心靈伴侶的角色,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情感和認知的發(fā)展,豐富了兒童的情感世界,為兒童的成長埋下了感情的伏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童話在兒童情感上的熏陶和導向作用,幫助他們在童話的世界中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感,快樂地成長。
童話如同肥沃的土壤,情感的種子將在這片土壤中生根發(fā)芽。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
[2]田秀.重視道德教育是各國教育發(fā)展的共同趨勢[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6.5.
[3]于永正.于永正語文教學精品錄[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11.
作者簡介:
楊莉娜,陜西省西安市,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qū)愛寧路西光實驗小學韓森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