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物理科的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課題。把自主學習引進教學過程,教學結(jié)構(gòu)將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教學的發(fā)展功能將得到充分落實,將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本文就這一教學方法應注意的問題做一粗淺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自主學習;教學的發(fā)展
一、 高中物理教師一定要更新觀念
許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難懂,再加上實驗性強,這使得高中物理教師更會不厭其煩地講解、分析、說明,在教師心里存在著“我這么詳細地講了學生還聽不懂,他自己怎么可能看得懂”的顧慮。因此,要開展好“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首先教師應認真學習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相信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相信學生具有自我負責的態(tài)度以及獨立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充分認識到“教師的任務應該是幫助學生自己學習”。
二、 要根據(jù)學生實際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由于“指導——自主學習”這一實驗的顯著特征是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師生合作的機制引進課堂,必然要做好課堂教學的結(jié)構(gòu)改革,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課堂中的學生討論。由于高中學生有一種朦朧的“成人感”,只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地組建好學習小組,才可能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能討論得起來,才有利于學生間的相互幫助,才有利于各小組在平等條件下展開競賽。學期初教師應設法詳細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是屬于A(好)、B(中等)、C(差)哪個層次,但對于學生編入哪個小組,則要盡量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教師進行適當?shù)拇钆?,以盡可能達到均衡。剛開始確定每個小組的組長人選要慎重,小組長應具備有較強上進心、學習較好、有一定的組織能力、熱心幫助同學的條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可視情況考慮小組長能否輪流擔任或由小組推薦擔任。通過課堂上的小組討論,C類生得到了A、B類生的幫助,B類生在討論與幫助他人的同時得到相應的提高,而A類生在設法把一個自己已弄懂的問題用合適的方式讓他人也搞清楚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原有知識的理解,還鍛煉了語言表達等能力。
三、 要以指導學生課前獨立學習作為入手點
課內(nèi)討論要以課前獨立學習為前提。在此教改實驗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nèi),學生還沒有這種習慣或還相對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要以指導學生課前獨立學習作為入手點。剛開始時,教師可針對所學教材列出學習提綱甚至連“這個物理量的單位是什么?有無方向(矢量性)?決定其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等詳細的問題,學生根據(jù)提綱對照課本閱讀,邊閱讀邊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將問題分成已明確知道結(jié)論、好像能夠回答、根本不懂等三類,后二類便是在課堂上與同學討論時要重點解決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教師列的學習提綱逐步由詳?shù)铰?,最后過渡到由學生自己邊閱讀邊思考邊給自己提問,要求學生不僅看出這部分教材講了什么內(nèi)容、哪些看不懂、哪些是重點,列出章節(jié)知識綱要,要用規(guī)定的符號將重點知識及存在的疑問記下來,還要思考這些知識與已有知識間有何聯(lián)系,鼓勵學生在獨立學習時將相應的例題、練習先做一遍,讓學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題方法,檢查獨立學習的成效,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由于學習能力的個體差異,課前的獨立學習造成了每個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的不同,這種差異恰好是課堂討論、學生相互幫助的前提。
四、 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討論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并及時肯定學生取得的進步。高中學生對教師的言行觀察要比初中學生細致地多,哪怕是教師一個贊賞的微笑,或者是一句看似不經(jīng)意的話語,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特別是差生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能拋棄以往膽怯怕錯的心理,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得到獲得認同甚至是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其學習的信心。
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表現(xiàn)在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討論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講,強調(diào)重點問題,積極啟發(fā)引導,突破難點知識。許多內(nèi)容可以放手讓學生回答,但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讓A、B、C類生回答,同樣在課堂上臺板書練習時,也要給不同程度的學生機會,這不僅有助于樹立B類生的學習信心、開發(fā)C類生的非智力因素,還能使課堂教學的信息聯(lián)系及教師得到的信息反饋在多層次、多角度上展開。
五、 要特別注意有關演示實驗的處理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實驗,有許多物理規(guī)律是從演示實驗中概括或分析得出的,這給學生在課前獨立學習相關教材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因此教師應十分重視對有關實驗的處理。
在安排學生課前獨立學習時,部分不需要專門儀器,易操作、易觀察的實驗,如形變、摩擦力、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波的衍射、物體內(nèi)能的變化、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光的折射等,可引導學生在家里邊做邊觀察邊思考。對那些難度不很大但非利用專門器材才能完成的實驗,則可以布置學生根據(jù)教材中的介紹在課前先思考應如何操作、如何觀察,通過課堂上的小組討論后,推選代表上臺演示。高中學生對展現(xiàn)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還是很有興趣的。
對那些不存在安全隱患的實驗,不要擔心由學生來做會出問題,即使出了問題,正是讓其他學生來討論為什么會出問題、如何才是正確的操作、如何才能做好這個實驗的絕好時機。如果條件許可,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讓學生先課外獨立學習,然后在課堂小組討論的同時來做,對大范圍地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對難度較大的演示實驗,可采用教師指導下學生完成,若由教師演示時鼓勵各組學生質(zhì)疑,先由學生討論、互答,教師再歸納小結(jié),同樣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指導——自主學習”教學方法,還要能正確對待不同學生實際存在的差異,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學習,及時總結(jié),才能逐步提高。
作者簡介:
林錦芬,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詔安縣橋東中學。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李梅雪,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逸夫?qū)嶒炐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