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實施條件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段的重要學習環(huán)節(jié)之一,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的啟蒙,帶領學生熟悉語文基礎知識。為了讓學生盡快熟悉語文學習特點、認識更多字詞,從而提升學生生活技能,教師應在開展識字教學時注重方法引導,以多元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識字,讓學生在系統(tǒng)化的識字訓練中逐漸提升詞匯量,奠定語文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索
識字教學是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及學生學習特點合理組織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讀寫訓練掌握常用字詞,并學會查閱詞典、了解字詞含義。識字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語文技能的掌握離不開扎實的字詞功底。教師應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注重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情境化教學、趣味識字、生活化實踐活動等方法促進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
一、 鼓勵識字創(chuàng)新,挖掘學生識字潛能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老師的肯定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師要想方設法保護學生這種熱情,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識字,不要強求統(tǒng)一。如:認識“折”字時,有的學生用“拆”字去掉“一點”就變成了“折”,有的學生用“斤”加上“提手旁”就變成了“折”。學習“季”字時,有的學生說“季”就是“千、八、子”這三個字組成的,有的學生說“季”就是“禾、子”這兩個字組成的,有的學生說“季”是“李”加上“一撇”變成的。出現(xiàn)這種情況,老師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二、 創(chuàng)設情境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識字意識
識字教學是較為單一的語文基礎性訓練,小學生則處于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階段,對學生集中度要求較高的識字訓練難免會讓學生感到興趣索然,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教師應認清學生年齡特點,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及教學內容合理調整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生識字熱情。教師應從漢字的意境入手,讓學生意識到漢字不僅僅是靜態(tài)的方塊字,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引導學生擺脫對漢字的刻板印象,認識漢字的意境之美。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營造相應的情境,使本節(jié)學習漢字與情境相融合,讓學生在該情境中認識、理解、記憶漢字,情境氛圍的熏陶會使學生記憶程度加深,漢字學習與記憶也變成趣味化的活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我們的學?!愤@一章節(jié)的生字時應引導學生在讀書中了解學校、鋪路、教室、頓時、春筍、紅旗、茁壯、紅領巾、拔地而起等詞語。為了讓學生分辨“?!迸c“郊”字的區(qū)別,避免在用字時出現(xiàn)失誤,教師應向學生營造一定的意境“同學們,你們或許會在剛剛掌握‘學校的‘校字時難免將其與‘郊字混淆,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同學們在使用‘校字時可以聯(lián)想一下學校的環(huán)境,我們學校是不是綠樹成蔭、種植著高大的樹木呢?將‘木字與‘校聯(lián)系起來,你就不會再混淆啦!同時,‘校也取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美意,現(xiàn)在你們能區(qū)分‘校和‘郊了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加深,也掌握了靈活記憶漢字、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多重編碼記憶的有效方法。
三、 引入趣味識字,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
充滿趣味的事物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塑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不少教師也有意識的借助拼音、部首、象形等來幫助學生記憶所學漢字,從而減少直接讓學生學習漢字所帶來的枯燥感。但從根本上來講,這種教學方式只是建立在學生對文字的感知基礎之上,倘若學生缺乏對漢字學習的足夠興趣,就很難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因此,在信息化教學手段不斷被應用的今天,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技術、電子卡片、動畫、兒歌等不斷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將識字的環(huán)節(jié)融入上述活動中,從而帶動學生整體的參與度。以課文《鳥孩子》為例,除了帶領學生閱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與課文同步的教學視頻,讓學生邊觀看動畫邊學習。在觀看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生字生詞,教師就可以將生字生詞單獨拿出來為學生做介紹。而在學習顏色的表示詞紅、黃、花、白、褐、藍、綠時,教師還可以以兒歌的形式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去思考不同顏色的“小鳥”,并通過電子卡片等展示不同顏色的“小鳥”,在與學生的良好互動中學習生字詞。正是通過對不同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積極性才不斷得到提高,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
四、 生活化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眼中的世界。因此,語文識字教學也不應當忘記教學的本質目的,教師也要盡可能的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將課上所學的內容嘗試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生活現(xiàn)象。為此,在帶領學生某些漢字的寫法、讀音以及含義時,教師也可以將一些生活化實踐活動引入到課堂中,通過模擬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幫助學生加深印象。例如,教師在進行《值日生》一課的教學時,就可以通過開展簡單的義務勞動讓學生感受值日的過程,學生在實踐中懂得小干部就是為同學服務的角色。在勞動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時刻提醒學生將所學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中,學會在不同的場景下使用不同詞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在學習一些與圖書館有關的專業(yè)性較強的詞語時,教師可以舉辦一場模擬活動,讓學生模擬在圖書館閱讀、借還書等場景,引導學生明白在不同場合語言和文字的魅力。在學習相同漢字的不同讀音時,教師要帶領學生盡可能的去想象對應的場景。如學習漢字“倒”的讀音時,(dǎo)可以想象是瓶子倒了,所以水倒(dào)了出來。而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就可以去回想課堂中學習到的這些漢字,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
五、 結束語
總之,識字教學要求教師付出極大的耐心,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識字訓練中逐漸形成深厚的文字功底。為此,教師應注重學生在識字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注重采用長期化、規(guī)?;淖R字訓練,從情境化教學、趣味識字、生活化實踐活動等方面開展多元化識字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琳.小學語文情景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探究[J].吉林教育,2017(13).
[2]薛小英.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研究[J].讀與寫,2017(11).
作者簡介:
李健康,貴州省興義市,貴州省興義市威舍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