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榮
摘 要: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應用題在數學課堂上的占比越來越高,學習的難度也逐步上升,因此小學高段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也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在解應用題的過程中,重難點在于根據題中給出的信息,提煉出已知條件,在此基礎上分析、列公式,直至最后求解,這個過程對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開發(fā)學生的大腦,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段;應用題
隨著學生步入小學高年級,高段數學應用題也會時常出現在課堂教學中,掌握好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既是基礎數學知識扎實的表現,同時關系到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在教學中發(fā)現,還是有很多學生對于解答應用題不熟練,找不到解題的切入口。根本上還是因為學生對于題干的理解不準確,不能綜合分析和利用多個已知條件,從而導致解題到一半做不下去。這其中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的原因。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教師要做到及時更正。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關鍵在于訓練學生理解題意的能力,學會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教師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解題習慣,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從而真正做好小學高段數學應用題教學。
一、 把生活場景融入應用題中
在新課改下,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們要通過數學應用題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因此,應用題的題干內容要與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場景相結合,要善于從學生們的生活經歷中尋找編寫應用題的素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應用題的熟悉感。讓學生們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強化吸收數學基礎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應用題:“某繁華的商業(yè)中心新開了一家中式快餐店,七月份的總盈利是六月份的2倍還另多1萬元,而且還知道七月份的總盈利比六月份多3萬元,現在要問同學們,這個中式快餐店在六、七月份分別盈利多少?”像這種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題干內容,小學生本能的會感覺到親切熟悉。教師可以向學生簡明介紹題意之后,就讓學生自己去尋找題干中所包含的已知條件。學生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教師可以做出提示,此道應用題的關鍵是確定六、七兩個月份盈利差值的數量關系,可以根據題中給出的數據列出等式,求出其中一個月份的盈利,然后就能得到另一個月份的盈利了。
二、 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解題習慣
習慣對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幫助學生掌握解題的技巧和方法,讓良好的解題習慣貫穿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關于學生良好解題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就是要在解答應用題過程中,學會審明題意,關鍵是準確而快速的理解題目意思。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要教會學生在閱讀題干內容的過程中,找到包含關鍵信息的語句,從而列出已知的條件。通過大量的應用題訓練,讓學生學會排除題目中的干擾信息,找到有效的信息和已知條件,并與需要解答的問題建立聯系。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初步的審題能力和良好的審題習慣。
三、 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所謂解題思路,是學生根據已知條件推導出最后答案的思路過程。在解題時沒有清晰的思路,不知如何一步步推導,這可能是學生會遇到的主要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教導學生多總結以往的解題思路,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并加以思考。對于常用的思路,要記在腦海中,碰到可以適用的應用題直接拿出來套用。在實際中,不能準確找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是困擾小學生最常見的原因。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由于學生剛升入小學高年級,對于應用題還不熟悉,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把已知條件都列出來,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題意。同時,為了讓小學生養(yǎng)成細致的習慣,仔細讀題,可以并列講解一些題意相近的題目,讓學生仔細分析和區(qū)別。例如:(1)學校微機室總共有臺式電腦與一體機120臺,臺式電腦是一體機的1/3,問臺式電腦有多少臺?(2)學校微機室有臺式電腦120臺,一體機是臺式電腦的1/3,問一體機有多少臺?兩個題目乍一看十分相似,但是題一是臺式電腦和一體機的總數是120臺,而題二中,單單臺式電腦就有120臺,條件是不同的,所以數量關系不同,計算方法也肯定不相同,最后列出的等式也必然是不同的。在課堂中,經常練習此類十分相似的題目,讓學生在讀題時仔仔細細,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 讓學生嘗試自己編撰應用題
為了提高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習的知識自己編撰應用題,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生在編撰應用題的過程中,思維的靈活性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從填補應用題做起,給出應用題的條件,讓學生自己填補問題,或者給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添加上需要的條件等。例如:某小學的體育活動中心為了改善活動中心的設備,準備購進一些新的體育器材。現學校財務處一共撥了5000元的經費,其中購買30個足球花費了1800元,100副乒乓球拍花費了1000元,現在,要求學生根據這些條件自己編寫問題。于是,學生開始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出了很多的問題,如每個足球多少錢?每個乒乓球拍多少錢?現在班級中的班費還剩下多少?剩下的班費還可以買幾個足球或者幾副乒乓球拍等。學生在填補問題的過程中,既發(fā)揮了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又增加了題目的開放性,這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等諸多能力的提升都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賴昌德.小學數學高段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指導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7(5).
[2]蔡妮妮.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方式分析與闡述[J].新課程·中旬,2017(4).
[3]周莉,吳麗娟,孫緯云,等.MPCK視角下小學數學高年級段應用題解題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6).
作者簡介:
李元榮,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長順縣鼓揚鎮(zhèn)交麻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