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人的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沒有軀體的殘缺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梢娙说慕】挡粌H指生理上,而且還應包括心理上的健康。這一觀點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學生
在中小學中,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跟同學爭執(zhí)時沒有占到上風,某學生一拳擊碎教室的窗戶玻璃;某班干部維持紀律,同學們不理睬,她打開窗戶,縱身跳下;同事的孩子,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下降,從此拒絕上學……這些發(fā)生在周邊的真實事件顯示,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近年來,中小學生由于病態(tài)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迫切需要成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造成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學習壓力、社會影響、家庭環(huán)境和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學校教育、社會、家庭等方面的諸多矛盾。中小學教師要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并在教育教學中加以防范和避免。
一、 家庭影響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環(huán)境條件等對學生的心理建設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家長因素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對子女簡單粗暴,動輒訓斥,使孩子對父母望而生畏,缺乏思想和感情交流;有的學生父母關系緊張,陷入離婚大戰(zhàn),疏于管教孩子,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一些家長道德敗壞、作風不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就可想而知。所以說,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學校教育不當
種種原因,使得我們的學校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弊端:一味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重尖子生,輕后進生;學校生活乏味,導致一些學生對學習或厭倦、或恐慌,缺少自信,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受苦;有些后進生,教師、同學嫌棄,失去上進心而自暴自棄……以上現(xiàn)象均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三、 社會影響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現(xiàn)象對學生沖擊很大,使得一些學生缺少上進心、責任心;某些網(wǎng)站充斥著不健康內容,容易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缺少辨別能力,一味模仿,往往導致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春期是學生從幼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有的學者把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這一階段稱為“危險年齡”。在這一時期,學生們的身高、體重迅速增長,性成熟也開始啦。生理上的迅速變化,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間的平衡。這一時期,學生們在思維上的獨立性、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fā)展,但同時又有片面性、主觀性。他們精力旺盛,感情豐富,容易沖動,不善于克制,行為不易預測,極易產生心理問題。對于這些變化,學生沒有思想準備,一些家長、老師往往也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沒有主動地、及時地采取相應教育措施,幫助他們安然度過“過渡期”和“危險年齡”,這一時期,也就成為心理問題的多發(fā)期。有專家分析指出:半數(shù)以上成年人的心理疾病產生于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多與家長有關,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師。這應當引起家長、老師的足夠重視。
四、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策略
(一) 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職業(yè)特征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F(xiàn)代化生活日益緊張、繁忙,給人們的心理帶來許多沖擊。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一些教師心理上產生失落感、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往往導致不適當?shù)慕逃袨?,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學校要重視和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教師要用科學方法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wěn)定、健康的狀態(tài),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二) 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
很多學生家長不知道如何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方式,讓家長了解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讓家長們知道:青少年時期,孩子情緒不穩(wěn),行為多變,家長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孩子。教育孩子時,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教育方法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學校和老師更要特別關心愛護,幫助他們避免家庭因素引發(fā)心理問題。
(三) 開足、開好心理健康課程,加強心理素質教育
目前,中小學已按規(guī)定開設了健康教育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要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做到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減少心理障礙等心理問題,讓學生們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xié)調、人際關系適應良好的心理健康標準,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提高學生思想修養(yǎng)水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是一個同步實施的過程。它對學生高尚的思想品質、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智力發(fā)展,這有利于我們的教育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
韓美麗,山東省膠州市,山東省膠州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