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勁
通勤是上班族每個工作日都要經(jīng)歷的過程。它可以影響你以怎樣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工作,也可以影響你帶著什么感受踏入家門。
通勤時間的長短,決定了一個人早上需要幾點起來、晚上有多少私人時間。大多數(shù)人理想中的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離家近”位列三大因素之一,通勤時間對工作體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讓人無奈的是,我們通常都堵在通勤的路上。
坐地鐵時遇上因為擠不上去而只能等下一班車的當(dāng)下,路面交通的擁堵就更加常見了。無論是坐公交、打車還是開車,早晚高峰都只能“龜速”前行。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感覺城市越大,堵得越厲害。但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不完全是。
在2018年雙程通勤時長排名前20的城市中,北上廣深意料之中地奪得2018年度通勤總時長的前4名。獲得冠軍的北京雙程通勤總時長接近90分鐘。
也就是說,一個住在北京的人從家到工作場所單程平均需要45分鐘,不快進也足夠看完一集電視劇。每周花在通勤上的時間超過7小時,一周看完一本書不是夢。
雖然通勤總時長的前4名毫無懸念,但只看擁堵時長的話,重慶擠進了前4,以雙程通勤擁堵36分鐘的成績微微超越了深圳??磥碇貞c的山路確實為早晚高峰的各路司機帶來了不少困擾。
在擁堵時長占比方面,北京以超過50%的成績奪得第一,天津、鄭州、東莞、杭州該比例都低于40%,是20城中擁堵時長占比較低的4個城市。其余15個城市擁堵時長占比都處于40%~50%的區(qū)間,差距不大。
對于生活在這20個城市的兩億多人而言,每天上下班路上都有將近一半時間在堵車。
按城市分級進行的分析進一步印證了上面的說法:北上廣深4個超大城市通勤擁堵時長占比約46.43%,明顯高于15個新一線城市(40.58%)和樣本包含的二三線城市(40.98%)。
在通勤總時長及擁堵的表現(xiàn)上,新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暫時并未顯示出太大差別。
堵在路上,人肯定是不開心的。除此之外,擁堵還會帶來實實在在的經(jīng)濟損失。
雖然現(xiàn)在智能手機能做的事情很多,但和電腦相比還是幾乎毫無生產(chǎn)力可言,通勤路上處理工作于情于理也都不現(xiàn)實。
雖然“離家近”省下來的通勤時間可能也不一定會用于工作產(chǎn)出,但是堵車讓人心煩,少堵一會確實可以讓人心情好點,對一天的工作來說也不是壞事。
那么通勤路上的擁堵,會帶來多少經(jīng)濟損失呢?
高德地圖在《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以各城市人均薪酬作為橋梁,嘗試將通勤路上的擁堵時間貨幣化,以此來估計堵在路上的時間值多少錢。
北京人均日擁堵?lián)p失24元,再次位居榜首。廣州22元、深圳21元、上海19元緊隨其后。
這4個超大城市由于人均薪酬水平和擁堵時長在全國都處于前列,日擁堵?lián)p失也順理成章地名列前茅??紤]到4城的常住人口數(shù)量,整個城市因擁堵帶來的經(jīng)濟損失可以說是相當(dāng)可觀,緩解擁堵隨之而來的經(jīng)濟效益也相應(yīng)具有更高的吸引力。
在其余交通健康指數(shù)相對靠后的16個城市,人均日擁堵?lián)p失平均值約為14.50元,明顯低于4個超大城市。
除了薪酬水平與北上廣深存在一定差距之外,相對健康的交通狀況也讓這些城市的日擁堵?lián)p失更低。
損失這么大,各地政府也都在試圖治理擁堵。那么數(shù)年過去,我們城市的擁堵狀況是否有所改善呢?
從2015—2018年的數(shù)據(jù)來看,主要城市高峰期的擁堵狀況總體而言有所改善,但幅度不大。
北上廣深高峰行程延時指數(shù)從2015年的1.918下降至2018年的1.893,常年處于接近2的水平。
也就是說,中午12點一段路開10分鐘就可以走完,早晚高峰則需要將近20分鐘。聞?wù)邆模犝呗錅I。
新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高峰行程延時指數(shù)變化趨勢類似,在2016年輕微上升后,至今持續(xù)下降,維持在接近1.7的水平,高峰延時情況明顯優(yōu)于北上廣深。
三線及以下城市高峰行程延時指數(shù)則常年穩(wěn)定在1.65附近,頗為穩(wěn)定。
如此看來,高峰期擁堵對中國的主要城市而言是常態(tài),而1.9和1.65的差距,起個大早辛勞趕車的上班族可能完全感受不到。
不用問都知道,大家對高峰期的交通狀況不滿意。
雖然有學(xué)者認為通勤時間長短對城市長期發(fā)展而言可以起動態(tài)調(diào)節(jié)的作用,上班久并不一定只有負面影響,但每天身在其中的你我對此確實是高興不起來。即使僅考慮使用公共交通的朋友,也有超過半數(shù)對城市交通狀況持負面態(tài)度,擁堵是罪魁禍?zhǔn)住?/p>
而關(guān)于擁堵的成因,則眾說紛紜。盡管從常識出發(fā),城市人越多應(yīng)該會越堵。然而有研究表明,常住人口數(shù)量對擁堵的貢獻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城市人口規(guī)模增加一倍,人均通勤時間僅增加2.23~3.09分鐘,對通勤體驗影響微乎其微。更多人認為城建路網(wǎng)密度不科學(xué)、高房價導(dǎo)致職住分離日趨嚴(yán)重(也就是大多數(shù)人在市中心上班只買得起郊區(qū)的房)在更大程度上帶來了大城市的擁堵,說多了都是淚。
上班很辛苦,望不到頭的堵車只會讓人累上加累。每天拼命擠公交為省錢,誰能想到每天因為擁堵造成的損失,足夠自己坐十幾趟公交車了。
但是看看打車的價錢,算了,還是繼續(xù)擠公交和地鐵吧。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