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娟
【摘要】深入研究個性化閱讀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有效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提出有益建議,以期提高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有效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化閱讀 實施路徑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啟蒙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重要階段。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方法千篇一律、教學評價模式單一等問題,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
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教師關注學生自主閱讀的教學態(tài)度,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材料中,通過獨立思考和研究,以討論的方式實現(xiàn)思想碰撞與交流。為達到該目標,教師應在統(tǒng)一的規(guī)范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個性和實際需求進行閱讀,并持續(xù)關注學生個性和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以適應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求。
與以往規(guī)范化閱讀相比,個性化閱讀教學以規(guī)范化閱讀為前提,將學生個性化閱讀放在顯著位置,突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二者不是矛盾沖突的關系,而是互相依存的關系。
當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阻礙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閱讀評價方式單一
在閱讀教學評價時,不少教師更為注重結果、輕視閱讀過程,打擊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積極性。在規(guī)范閱讀的背景下,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閱讀能力的唯一標準,以標準答案作為評判學生閱讀的依據,一旦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標準答案不符,則認為學生的閱讀理解存在差距。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部分教師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試題和答案,整理、總結形成一套標準化的閱讀思維模式,并將該模式灌輸給學生,造成語文閱讀教學的僵化,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和禁錮,直接導致學生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不敢利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和表達問題,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進而導致閱讀教學效率低下,語文閱讀課喪失了原本的活力和魅力。
2.過度追求個性化閱讀
部分教師在借鑒他人的個性化教學經驗后,不加以分析和研究,鼓勵學生自行收集大量的閱讀材料,卻沒有進行相應的指導,造成學生收集的材料質量不高,利用效率低下,甚至部分閱讀材料由于過于艱深晦澀,學生連讀都成問題,更談不上閱讀理解。這種缺乏教師指導、過于個性化的閱讀,也成為一種形式化的閱讀教學。
3.個性化閱讀教學不具有普遍性
為提高課堂利用效率、加快教學進度,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更為關注部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以少數學生代替了其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進而導致其他學生未能真正融入個性化教學過程中。受個體差異的影響,每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存在著較大差異,為確保閱讀教學進度,教師更為傾向于讓表現(xiàn)較為出色的學生表達他的觀點和看法,進而導致其他學生喪失了自我表達的機會。
受教育環(huán)境和教師個人因素的影響,導致個性化閱讀問題存在的形式各式各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針對該問題,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有效性。
1.重視和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
小學階段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階段,通過各學科知識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產生聯(lián)系和融合,進而構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知識體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產的聯(lián)系、矛盾,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出現(xiàn)新舊知識存在矛盾和沖突時,應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矛盾點并深入研究解決矛盾的方法和途徑,促使學生參與到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中,提高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意識,尊重學生的感悟
具備懷疑意識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基礎和前提。個性化閱讀要求學生應以懷疑的精神和批判的意識去研究閱讀材料,只有當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才能敢于以獨立思考的解讀去審視閱讀材料,進而對標準的、規(guī)范化的答案提出不同、個性化的見解,實現(xiàn)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為達到該目標,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閱讀不同的材料、讀學生自己喜愛的材料等措施,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閱讀材料和閱讀自由的權利,并通過分享、討論和反思等措施,提高學生認識的提高。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角度和認知的不同,難免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的認知偏離閱讀材料所傳遞的思想,針對該問題,教師應當以再讀書和引導學生反思的方式,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思想的認識,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認識。
3.發(fā)揮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指導作用
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教學指導的作用,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閱讀材料中的思想和內涵,同時可以起到傳遞閱讀理解方法的目的。在個性化閱讀實踐中,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tài)引導和鼓勵學生,營造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設疑、提問和釋疑等多種方式,促使學生通過問題深入研究閱讀材料,并在小組討論和回答等途徑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此外,為提高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約束小組討論的話題和范圍,減少小組討論中的無效對話,將正確的價值觀導向融入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中。
4.完善個性化閱讀教學評價方式
準確而客觀的評價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從而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悟和體驗閱讀材料所傳遞的思想。但是,教師的評價不應當以簡單的方式進行評價,而是以多元化、客觀的方式進行評價,通過評價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注重學生閱讀理解的標準化,不注重閱讀的過程,限制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廣度和深度,針對該問題,教師應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多元化,針對提出不同見解的學生給予積極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要學生能夠合理解釋和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應當給予一定的鼓勵,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避免過早地對學生的想法進行終結性評價,阻礙了學生的進一步思考。
5.拓展閱讀教材理解的寬度
個性化閱讀要求對閱讀材料深入挖掘,從而提高個性化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如果教師僅依靠教學材料解讀閱讀材料的內容,很難實現(xiàn)挖掘與創(chuàng)新,必將導致個性化閱讀將流于形式,無法調動學生參與個性化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閱讀課堂將是死板的、僵化的。針對該問題,教師應當積極收集和挖掘閱讀材料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的心境,解讀作者傳遞的思想,并在學生個性化閱讀、討論和提問時進行合理的引導和解答,拓展學生思考的范圍。提高學生的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其個性化閱讀的結果也是多元化的,教師應當以包容的心態(tài)正確看待學生的理解,鼓勵學生以不同的視角解讀閱讀材料,切勿以統(tǒng)一的標準評價和衡量學生,確保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蘆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25.
[2]糜麗英.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價值取向[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