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愛娥
摘 要:教材中的插圖是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必須引起重視的教學素材。著重闡述了教材插圖作為教學資源開發(fā)的方法。將插圖列入教學過程中,使之在導課激發(fā)興趣、提問引導探究、解讀加深認知、欣賞陶冶情操等方面發(fā)揮作用。
關鍵詞:插圖;教學;價值
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新修編的教材融入了更多的插圖,教師若是能對這些課本插圖進行研究,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著重要的教學價值。本文之中筆者將結(jié)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對課本插圖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運用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師同仁參考交流。
一、插圖導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新編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之中,收錄了近千幅圖片,這些妙趣橫生的圖片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對教材圖文并茂的要求,這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自然吸引力,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而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導課十分重要,顯然課本插圖就是教師導課中最好的利用工具。如在學習《世界大家庭》這節(jié)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初,為學生出示“不同的人種”這幅課本插圖,圖片之中有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他們有著不同顏色的皮膚,穿著不同種族的服飾,但是他們的神情又是那么天真。學生會被這樣直觀的圖片吸引,然后教師可以借此讓學生認真觀察,不同種族的人體表特征差別有哪些,這時學生會非常積極地參與到回答之中,課堂的歡樂氣氛被瞬間點燃。而這就實現(xiàn)了一種“課未始,趣先行”的教學效果,學生會沖動、壓抑不住地想要投入到課程學習之中,而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將為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效果提供極大的保證。
二、插圖提問,引導學生探究
古語云“學貴有疑”,在學習的過程中,疑問是非常寶貴的,正是因為有了疑問,才能不斷推動學生潛行探索,從而永攀知識的高峰。以往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教師對于設疑總是煞費苦心,而在新編的教材之中,大量的課本插圖為教師設疑提供了便捷窗口。如在學習《傍水而居》這節(jié)課程時,教師可以從教材課本中提取出三幅插圖,即“太湖流域圖”“水鄉(xiāng)景觀圖”“水鄉(xiāng)城鎮(zhèn)化圖”,這三幅圖緊扣“孕育”的主題,將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探究學習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圖片,向?qū)W生提出這樣的幾個問題“太湖流域城鎮(zhèn)的發(fā)展,與密集的水網(wǎng)有怎樣的關系?”“水鄉(xiāng)居民日常的生活,與水有哪些密切的關系”,這樣的問題直扣教學主題,學生會在課本插圖的觀察與思考之中,明確水鄉(xiāng)城鎮(zhèn)與水之間的命脈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傍水而居的“孕育”含義,并向人與自然關系的更深層次展開探究,由此可以看出,課本插圖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運用更好地啟迪了學生的智慧,對學生的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三、插圖解文,加深知識認知
著名的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經(jīng)說過“把圖片帶到教室,就算是啞巴也會說話了”,這表示圖片具有表達和解釋的作用。而在新修訂的初中歷史與社會課本中,之所以會收錄這么多的圖片,是因為比起文字說明,圖片這種直觀的表達方式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學習教材文本時,能夠輔以插圖進行學習,這可以更好地增強教材文本的可讀性和說服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與社會知識。如在學習《從宗教觀看文化的多樣性》這節(jié)課程時,教師可以一邊帶領學生閱讀文字,一邊觀賞教材之中“日本佛寺”“印度佛堂”“美國天主教堂”“伊斯蘭清真寺”等圖片,從而通過圖片與文字的結(jié)合學習,更好地了解不同宗教建筑的不同風格,文化多樣性的不同,每個國家因信奉的宗教不同,文化也會因此而產(chǎn)生差異,因此從宗教更易看出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文化屬性。在教材插圖的引領下,學生對歷史與社會知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解讀。
四、插圖欣賞,陶冶情志情操
在新修編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教材中,收錄的圖片不僅是生動趣味的,同時也是極具欣賞價值的,如古人物圖、古文物圖、歷史遺址圖、藝術珍品圖等,都充滿了文化氣息,極具鑒賞價值。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真欣賞這些課本插圖,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和藝術鑒賞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而這就響應了素質(zhì)教育倡導的要求。如在學習《西方文明之源》這節(jié)課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賞“古希臘航海浮雕”這幅圖片,學生會通過這些浮雕的細節(jié),從而感受到西方文化之美,并體驗古希臘的文明與先進。再或者在《追求真善美》這節(jié)課程教學中,教材之中展示出了大師畢加索“格爾尼卡”的畫作圖片,通過這幅圖片的觀察,學生會體現(xiàn)到畫家對于戰(zhàn)爭的控訴以及對人類災難的同情,這無疑是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提升的一種體現(xiàn),實現(xiàn)了陶冶學生情志情操的重要教學作用。
自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教材文本之中,收錄了更多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生動有趣,而且緊扣知識主題,學生在圖文并茂的學習中顯得更有興趣,而若是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課本插圖,還潛藏著很多的教學價值,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教師若是能夠合理運用課本插圖,將實現(xiàn)很多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邵文革.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插圖的有效利用策略與思考.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5):27-30.
[2]梁瑞輝.課本插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靈活應用[J].科技信息,2006.
[3]柴春寧.初中歷史教科書插圖中的隱性知識研究[J].求知導刊,2016(18):90.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