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是初中學生感到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科,加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夠正確,使其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始終沒有獲得理想的效果。而初中物理教師也面臨著教學困難的這一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微課導入物理課堂教學中已經成為新時期物理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微課;導入教學;教學方式
微課也被稱為微型課堂,它主要以教學視頻為載體,濃縮了教學重難點內容,能夠指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對突破物理教學困境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立足于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實情,制定科學合理的微課件,用以優(yōu)化新時期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一、 微課導入初中物理課堂的優(yōu)勢
在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迅猛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微課逐漸被運用在教學領域。具體而言,微課與初中物理課堂整合的優(yōu)勢可以體現(xiàn)在:
首先,微課中的視頻都是短小精悍的,它能夠針對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展開精細化的講解,符合當前精簡課堂教學理念的要求。若是教師在把握好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將其以小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對其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微課可以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初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比較明顯,教師要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就要懂得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要。微課能夠為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提供支持,尤其是對知識接受緩慢的學生而言,學生能夠通過反復觀看視頻的方式,慢慢吃透其中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而知識接受較快的學生也可通過微課來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最后,微課可以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可以為物理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活力,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物理課堂更有活力,可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初中物理教師在新時期必須承擔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重要職責,微課的導入就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手段,教師可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微課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滲透與發(fā)展。
二、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微課導入的有效方法
(一) 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微課具有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的重要作用,初中物理教師要導入新課,則可通過微課來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走進情境中,開始了解新課的內容,同時也產生相應的求知欲。以往物理教師常采用的導入教學方式是講故事或者提問題,但是這些都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要。物理教師要注重在導入新課的教學階段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對新課的求知欲望,緊跟著教師走進新課的教學氛圍中。比如在“分子的熱運動”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中的擴散現(xiàn)象,并且了解影響其運動快慢的因素,就可以通過微課來幫助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如在微課件中可插入這樣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一位初中女學生搭坐電梯時,電梯里的其他人聞到了她身上的香水味道,而當她抵達樓層走出電梯之后,電梯里的香水味還沒有散去,于是電梯里的人開始討論這個女孩究竟用的是什么香水牌子。”通過這樣的視頻,學生站在物理學科的角度,可以大概知道這節(jié)課的教學要素——分子。隨著教師真正打開新課的教學局面,學生會積極地跟隨老師的腳步,走進這節(jié)課的物理世界中。因此,微課可以幫助教師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利于順利開展接下來的物理課。
(二) 通過微課演示物理現(xiàn)象的形成過程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些物理現(xiàn)象是人的肉眼難以觀察的,也就無法通過物理實驗來讓學生看到其中的物理現(xiàn)象形成過程。但是微課卻可以滿足這一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可通過微課件的演示功能,將比較抽象的物理現(xiàn)象以動畫的形式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在腦海里勾勒出相應的畫面,讓抽象的物理知識在學生的腦海里具象化。比如在“汽化與液化”的教學過程中,汽化現(xiàn)象和液化現(xiàn)象都是難點內容,學生對其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在這個方面,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通過微課演示功能,播放一個演示的小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物質是如何從液態(tài)轉變?yōu)闅鈶B(tài)的,也可以理解汽化過程是一個吸熱的過程,可以體現(xiàn)在蒸發(fā)與沸騰這兩種形式。同時,學生在觀看關于液化的小視頻時,也可以更形象地認識到液化的形成過程,并理解其中的放熱現(xiàn)象,有效地突破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三) 利用微課優(yōu)化物理課堂的實踐教學
初中物理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要求教師要重視其中的教學實驗與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到這些活動中,積累其實踐性知識,增加學生的實踐操作經驗,幫助其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由于在課堂環(huán)境的限制下影響了教學實驗與實踐活動的效果,但是利用微課這一手段卻可更好地拓展學生的認知面。比如在“聲音是如何產生的”這一課的教學方面,教師可先提出這樣的問題:“在上課前,我們都能夠聽到上課的預備鈴聲,那么這個鈴聲是如何產生的?”這一與生活相契合的課堂問題,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拉過來。
為了提高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可在制作微課件時,分為五個實驗小視頻,分別呈現(xiàn)不同的實驗內容。首先是用手觸摸喉嚨,自主思考聲音是如何形成的,重點放在體會手觸摸喉嚨時的感覺上。其次是通過水、音叉來展開聲音傳播方面的實驗,讓學生思考其中的道理。然后是使用銅鑼與乒乓球來進行實驗,若是銅鑼不發(fā)聲,懸吊的乒乓球被銅鑼碰觸時,它并不會動,但是只要銅鑼發(fā)出了聲音,再次觸碰乒乓球時,乒乓球就會被彈起來。再者是在鼓面上放置豆子,若是鼓面發(fā)出了聲音,豆子則會跳動。最后的實驗就是在彈吉他時,只有琴弦在振動時,才有聲音出現(xiàn)。教師讓學生通過微課的小視頻來觀察這些實驗,然后總結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可知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引起的一種現(xiàn)象,有利于提高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
三、 結束語
總之,初中物理教師要發(fā)揮微課導入教學法的教學作用,就要樹立起創(chuàng)新意識,從發(fā)展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此,教師要積極探索更多的微課導入策略,實現(xiàn)物理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梁萬華.初中物理微課的設計實踐與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67-168.
[2]劉春月.論初中物理自主學習中微課教學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175-176.
[3]鄭瑩.初中物理微實驗教學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34(8):47-50.
作者簡介:
李鋼堅,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欽州市欽南區(qū)黃屋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