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波
今年的天氣有點不同于往年,自去年冬天以來,滴雨未降,冬春連旱,一直持續(xù)到六月份,都是晴空萬里,氣溫一天比一天高,一點下雨的跡象都沒有,山上的有些草木已經(jīng)干枯了,河里的水小了許多,大片的河灘地裸露出來。
這么好的河灘地,澆水又方便,吸引了村里的一些人到河灘地上去種黃豆。也許是地生的緣故,抑或是土質(zhì)肥沃、養(yǎng)分充足、土壤潮濕的原因,這些人家種在河灘地里的黃豆長勢不錯,比坡地上的那些要好很多。
母親見人家河灘地里的黃豆長得那么好,有些后悔,責(zé)備父親:“要是當(dāng)初咱家也去種上那么一塊,說不定也像人家一樣,等到了秋后,也能收上個幾百斤呢!”
父親說:“現(xiàn)在看著好不算數(shù),等收到倉里才算數(shù)呢!希望不要白白浪費了種子和勞動力!”聽那意思,父親是極力反對去那片河灘地里種黃豆的,即使種了,也未必會有收獲。
我有些不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了辛勞汗水,就會有收獲!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呀!
轉(zhuǎn)眼到了七月中旬,一連下了一個星期的大雨,引發(fā)了山洪,人們眼睜睜地看著那些長在河灘地里的黃豆被洪水淹沒,欲哭無淚。直到這時,我才覺得父親真的是有先見之明,沒有讓家人白忙活一場。
父親只是平靜地說:俗話說得好“久旱逢大雨,久雨就成災(zāi)”,旱的時間長了,就會下大雨,下大雨久了,就會形成洪災(zāi),在河灘上種黃豆,洪水一來,就什么都沒有了。
旱久則雨,雨久則災(zāi)。這樣的道理或許人人都懂,可是,一旦有利可圖,又有多少人還記得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