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秀鳳
摘 要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篇課文有的學生讀幾遍就能流利地朗讀下來,但總有那么一些學生盡管反復練習,總讀不流利,讀起來往往拖腔,一字一頓,常回讀,破詞破句。這固然與學生本身的語感能力高低有很大的關系,但我認為更離不開我們平時扎實有效的指導與訓練。
關鍵詞 朗讀;流利;有感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8-0189-01
流利,顧名思義,就是說話讀文章像小溪流水一樣通暢無阻,叮咚悅耳,
一、讀得流利
正確是基礎,對則通,通則順,順則流利,這是一個反復練習提高的過程。“讀得流利”其實就是強調(diào)要讓學生“多讀”、“熟讀”,這樣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一)指導讀通句子
在正確朗讀詞語的基礎上,我們得指導學生反復讀好難讀的句子,才能保證學生流利地讀課文。在低年級的課文中常出現(xiàn)一些長句子,教師在備課中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是否能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時,凡讀得不正確、不流暢的句子,絕不放過,要讓讀的學生再讀,一直讀到讀得合乎要求為止。一些難讀的長句子,可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的意思用“/”畫出停頓,通過教師領讀,讓全班反復讀,真正做到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二)訓練視讀廣度
由詞到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打好了朗讀的基礎,但是有些學生還是讀得磕磕巴巴,不流暢。在實踐中,我仔細觀察學生的朗讀,發(fā)現(xiàn)那些讀得不流利的學生是視讀廣度(心理學把讀者一瞥之間所看見到字數(shù)稱為視讀廣度)的差異造成的。一般孩子的視讀廣度最多可為4-5個字,最少還不到1個字。所以有些孩子開始閱讀時只能把一字一詞作為閱讀單位。如朗讀“我們愛祖國”這句話時,一開始大都孩子會讀成“我-們-愛-祖-國”,由此造成了拖腔、回讀、數(shù)讀等現(xiàn)象。于是,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兒歌、韻文和改變文本的呈現(xiàn)方式等訓練學生的視讀廣度。
改變文本的呈現(xiàn)方式。有些課文的段落、長句子比較難讀,我就根據(jù)文本的內(nèi)容,把它改成字數(shù)基本接近學生視讀廣度的詩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
呆板的文本成了跳動的詩行,不用講解,朗讀的停頓、節(jié)奏一目了然,學生在朗讀時也興致勃勃,練讀幾遍以后再讀課文文本,全班學生基本上都能流利地朗讀了。
(三)訓練“看”先于“讀”
訓練學生視讀廣度的同時,在平時的朗讀過程中我指導鼓勵每一個學生朗讀課文時做到“眼比嘴快”,就是做到“看”先于“讀”,要求學生在朗讀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嘴巴讀前一個詞或短語時,眼睛要看后一個詞或短語,嘴巴在讀前一行最后一個詞或短語時,眼睛要看下一行第一個詞或短語。學生在朗讀時,教師要注意觀察,目光游離于書外的學生,就是讀得不流利,就是沒做到“眼比嘴快”的學生,及時提醒。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對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大有裨益。
二、讀得有感情
讀得有感情是對朗讀教學的最高目標,這感情是復雜的,是多元的,既有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文中人物的情感,又有隱藏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情感;既有讀者自身的情感,又有讀者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一)范讀引領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的范讀是指導其有感情朗讀的最好的最直接的辦法。低年級的孩子模仿能力強,有些孩子把教師讀書時的表情、語氣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是,孩子會把教師讀書時的一些弊病也學了。有一位教師有鼻炎,沒讀一句課文都有吭一聲,抽一下鼻子,結果一些孩子把這毛病也學了。所以教師的范讀一定要規(guī)范,在備課時一定要反復練習,使范讀真正成為指導學生朗讀的示范。
(二)感悟詞性
要培養(yǎng)低年級孩子有感情的朗讀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對詞語的敏感性,也就是培養(yǎng)孩子對詞的感情色彩的感悟能力。我們漢語的每一個詞匯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著獨特的生命圖式。在語感敏銳的學生的眼里,讀到“春天”二字,不單是一個季節(jié)的名稱,更是一個“鳥語花香、萬紫千紅”的世界;見到“幸?!倍?,心底就會涌起溫暖的感覺。低年級孩子對于某個詞語感情色彩完全空白的,其敏感性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逐漸培養(yǎng)起來。
(三)角色轉換
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條件優(yōu)越,他們的生活中只有“甜”,沒有“苦、辣、酸”,在學習課文時,許多孩子往往進不了課文的情境中,課文中主人公的經(jīng)歷與情感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所以,朗讀課文時往往聲音干巴巴的,讀不出感情。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睂W習課文,我們應把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才能使學生讀出感情來。根據(jù)低年級的孩子喜歡幻想的特點,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常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就是在閱讀一些以第三人稱寫的情感性較強的文章時,讓學生動筆把文中主人公的名字改成“我”,進行“角色轉換”,這一轉換,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很快把自己融入了課文的情境中。
總之,對低年級孩子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生活世界、情緒狀態(tài)和情感體驗,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規(guī)范的指導,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實效,才能真正讓孩子“讀”有所得,為孩子一生的成長打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