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芳
“整體認讀音節(jié)”這個概念與《漢語拼音方案》(下文簡稱“《方案》”)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方案》于1957年11月1日國務(wù)院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通過,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準,并在全國推行。1958年秋季,漢語拼音正式編入小學語文課本。從此,漢語拼音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六十余年來,漢語拼音在幫助人們識字、學習普通話,以及電腦、手機輸入漢字等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工作原因,筆者長期關(guān)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感覺其中有些內(nèi)容,比如整體認讀音節(jié),有必要進行調(diào)整。
一、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來歷
《方案》包括26個字母、21個聲母、39個韻母、聲調(diào)符號、隔音符號及相關(guān)拼寫規(guī)則等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材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時,沒有機械地將《方案》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根據(jù)小學生學習拼音、使用拼音的需要,以及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方案》做了一定的調(diào)整。
1.增加聲母y、w
《方案》里只有21個聲母,小學語文教材中增加了y、w,共有23個聲母: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y、w。
人們一般把y、w稱為“準聲母”,因為它們只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承擔聲母的責任和義務(wù),語音學上并沒有給它們“聲母”的名分。何以見得?黃伯榮、廖序東先生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對音素、輔音、聲母作了明確定義:“音素是最小的語音單位”;“音素可以分為輔音和元音兩大類”;“聲母位于音節(jié)前段,主要由輔音構(gòu)成”。普通話共有32個音素,其中并沒有y、w的身影。y、w連音素的名分都沒有,當然沒有資格當聲母。那么,教材為什么把它們列入聲母系列呢?周有光在《周有光語言學論文集》中指出:“‘y、w這兩個半元音字母”在元音連讀時“能夠幫助分清音節(jié),是拼音正詞法的極有用處的條件”。從這句話中,我們能讀出兩層意思:一是在語音學里y、w只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二是小學拼音教學中把y、w當聲母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分清音節(jié),降低教學難度,而這應(yīng)該正是編者將y、w列入聲母系列的主要原因。
2.只教學24個韻母
《方案》里有39個韻母,而小學漢語拼音教材中只有24個韻母:ɑ、o、e、i、u、ü、ɑi、ei、ui、ɑo、ou、iu、ie、üe、er、ɑn、en、in、un、ün、ɑnɡ、enɡ、inɡ、onɡ。
其他15個韻母如何處理的呢?üan直接教學整體認讀音節(jié)yuɑn,如果出現(xiàn)在j、q、x后面,則按照三拼連讀法教學;ia、iao、iou、ian、iang、iong、ua、uo、uai、uei、uan、uen、uang、ueng等14個韻母自成音節(jié)時分別用準聲母y、w與其后面的音素相拼的方式教學,如ya、yao、wa、wan等;與聲母相拼時采用三拼連讀法教學,如q-i-a→qia,zh-u-ang→zhuang等。
三拼連讀法就是拼讀有介音的音節(jié)時把聲母、介母、韻母一氣相連直接拼出音節(jié)的拼音方法。簡單地說,三拼連讀法是拼讀有介音音節(jié)的拼音方法,如j-ü-an→juan,q-i-ong→qiong,b-i-ao→biao等。
3.增加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
《方案》里沒有提及整體認讀音節(jié)這個概念。小學語文教材中增加了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n、yuɑn、yin、yinɡ。
關(guān)于整體認讀音節(ji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代漢語知識》里有這樣的界定:“有些音節(jié),雖然也是由聲母和韻母兩部分組成的,但是,這些音節(jié)的韻母,有的發(fā)音不容易掌握,有的是在小學采用y、w作聲母的教法以后,既不適用于兩拼法,也不適用于三拼法……所以將它們列入整體認讀音,也就是‘直呼?!边@就是說,整體認讀音節(jié)不需要“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拼猛一碰”,而是直接讀出整個音節(jié),即直呼音節(jié)。
一年級的學生,在六七周時間內(nèi)要學會23個聲母、24個韻母,還得學會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負擔的確不輕。僅從數(shù)量上來看,就超出了《方案》里聲母、韻母之和。再加上這些都是抽象的、枯燥無味的線條,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其中有很多字形、字音容易混淆的內(nèi)容,如b-d-p-q,t-f,n-l,in-ing-ying等,更是增加了難度。
那么,這些內(nèi)容是否可以精簡呢?
二、對整體認讀音節(jié)實行“精兵簡政”
上述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按照其構(gòu)成特點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zhi、chi、shi、ri,把它們作為整體認讀音節(jié)是為了避開舌尖后元音-i[?]的教學,因為舌尖后元音的發(fā)音不太好掌握,不利于小學生學習;二是zi、ci、si,把它們作為整體認讀音節(jié)是為了避開舌尖前元音-i[?]的教學,因為舌尖前元音的發(fā)音不太好掌握,不利于小學生學習;三是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把它們作為整體認讀音節(jié)是為了省教隔音字母y、w使用時的相關(guān)拼寫規(guī)則,因為這些規(guī)則比較麻煩,六七歲的小學生理解它們都困難,更別說運用了。
仔細分析這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隊伍有些臃腫,完全可以實行“精兵簡政”,以便減輕小學生的負擔。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處理:學習三個整體認讀音,增加三個特殊單韻母的教學。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將yi、wu、yu當作整體認讀音教學??梢灾苯痈嬖V學生:它們分別是i、u、ü的大名,就像很多小朋友都有小名和大名一樣。它們獨立成為音節(jié)的時候,就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可以直接給相關(guān)漢字注音,如衣yī、無wú、雨yǔ等。當它們作為音節(jié)的一個組成部分的時候,就用它們與音節(jié)中的其他音素相拼(其實只有yu),如云yún、遠yuǎn、月yuè等。
2.增加-i[?]、-i[?]這兩個特殊單韻母的教學。這樣就可以少記zi、ci、si、zhi、chi、shi、ri七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直接用聲母和韻母相拼的方式教學。
3.增加單韻母ê的教學。這樣ye、yue就可以分別看成是y與ê、yu與ê相拼的結(jié)果。這樣教學可能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ê頭上帽子“^”的省略。因為這個單韻母基本上不以本來面目出現(xiàn),只是與i、ü組成復(fù)韻母ie、üe。因此,關(guān)于ye、yue,不如干脆這樣處理:不教學單韻母ê,直接將y、yu分別與e相拼,讀音如同ie、üe,因為在小學教學ie、üe這兩個復(fù)韻母的時候,并沒有必要跟孩子講這里的e要讀ê,而是直接教讀ie[iε]、üe[yε]。
4.yun、yuɑn這兩個音節(jié)用yu與其后面音素相拼的方式教學。
5.yin、yinɡ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用yi與n、ng拼音的方式教學;二是用半元音y分別與in、ing相拼的方式教學。
按照上述方法進行精簡后,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內(nèi)容才真正實現(xiàn)了“瘦身”:只教學23個聲母、27個韻母、3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比起現(xiàn)行小學拼音教學內(nèi)容所包含的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無論是從數(shù)量上還是從記憶難度上,都變得容易多了。這樣的“瘦身”必然會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