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禹
樂添是我們班上一個特別安靜的小朋友,他喜歡看書,每天都去閱讀區(qū);喜歡玩重復游戲,總是自己一個人玩;不和小朋友說話,不跟老師交流,遇到困難也不跟老師說。后經(jīng)心理醫(yī)生測查,樂添患有“兒童選擇性緘默癥”。面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幫助他呢?我希望從改變他總是獨自看書入手。
觀察對象:樂添? 觀察地點:語言區(qū)
觀察時間:2017年11月16日
區(qū)域游戲時,樂添又像往常一樣來到圖書區(qū)看書。
我問:“你和爸爸約定了今天玩什么游戲呀?”
樂添:“紙杯游戲?!?/p>
我:“那你怎么沒去呀?”
樂添:“我不想玩?!?/p>
我:“老師陪你去玩好嗎?”
“不好?!睒诽砘卮鸬溃骸拔抑滥悴幌胱屛铱磿?,我想讓你高興,但我還是想看書?!?/p>
【分析】聽了孩子的話,再反思我們以前的做法,是不是有些主觀臆斷了?我們總是憑經(jīng)驗覺得孩子不應該天天看書,但是我真正讀懂了孩子嗎?我嘗試理解孩子,但僅從“我”的角度出發(fā)難免會受經(jīng)驗影響,導致錯誤的判斷和做法。
于是,我從查閱資料了解“兒童選擇性緘默癥”著手。選擇性緘默癥是小兒在言語獲得成功之后,因精神因素而出現(xiàn)的、在某種場合下沉默不語的癥狀,是一種社會功能性行為問題,而非語言障礙。兒童選擇性緘默癥多發(fā)于3~5歲,主要表現(xiàn)為在公共場合拒絕講話,不與人交流,與在家表現(xiàn)判若兩人。這種癥狀在言語表達上對場景和對象有著鮮明的選擇性,所以叫選擇性緘默癥。發(fā)生的原因很多,有家庭封閉、很少接觸外界造成的,也有父母過分溺愛、保護或初次離開家庭、環(huán)境變故等而起病,部分病例還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我查找了一些有關“兒童選擇性緘默癥”的輔助治療方法,根據(jù)他的在園實際情況,選擇一些方法試一試。
【策略】首先,給予支持性心理輔助治療。家長的出現(xiàn)會讓幼兒在園感覺更放松,因此,教師邀請樂添爸爸在區(qū)域游戲時間到閱讀區(qū)給小朋友們講故事,并觀察樂添在爸爸陪伴下的行為表現(xiàn)。其次,對幼兒提出的要求適度,以便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讓他在園有安全感。最后,加強家園溝通,共同配合,支持孩子發(fā)展。
觀察對象:樂添? 觀察地點:語言區(qū)
觀察時間:2017年11月22日
今天樂添的爸爸來到閱讀區(qū)給小朋友講故事。這是樂添聽過的故事,所以爸爸提問題時,他總能回答上來。當爸爸講到小鴨子是個旱鴨子,掉到水里渾身羽毛都濕了的時候,樂添還“咯咯”地笑了起來。
【分析】在“支持性心理輔助治療”的支持下,我們?yōu)闃诽韯?chuàng)造了一個類似家庭的環(huán)境。樂添有了爸爸的陪伴,放松了很多,我們聽到他說出了連貫的語句,看到了他的笑容。但他的交流仍僅限于他跟爸爸之間,與同伴沒有交流。
【策略】繼續(xù)讓爸爸或媽媽來園參加活動,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樂添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比如,先從簡單的給小朋友介紹故事名字開始。教師和家長及時鼓勵,強化他的行為。
觀察對象:樂添?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時間:2017年11月24日
周五,樂添在媽媽的陪伴下,給小朋友們發(fā)禮物。樂添走到浩宇身邊,用手指指他,就走開了;然后又走到怡然身邊,用手指指她,又走開了。我趕緊提醒媽媽:“您和他一起送禮物,示范給小朋友送禮物的方法。”于是媽媽帶著樂添來到小米身邊,一邊給小米禮物一邊說:“送給你一只鉛筆?!彼土?個小朋友后,媽媽把禮物放到樂添手里,讓樂添學著媽媽的樣子給小朋友送禮物。樂添把禮物遞給浩辰,小聲地說:“給你鉛筆?!?/p>
【分析】剛開始樂添發(fā)禮物時的表現(xiàn)說明他缺乏與同伴交往的基本方法,后來媽媽通過行為示范,鼓勵樂添邁出了“交朋友”的一小步。通過這件事我發(fā)現(xiàn),樂添與小朋友交流時主要是依靠動作,語言表述比較匱乏,下一步應在語言交流方面多加引導。
【策略】繼續(xù)觀察樂添在班上的表現(xiàn),多創(chuàng)造他與小朋友語言溝通的機會。請樂添家長邀請小朋友到家中做客,讓樂添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與同伴進行交流。
觀察對象:樂添? 觀察地點:創(chuàng)意樂高區(qū)
觀察時間:2017年12月5日
思淳爸爸來到班上,帶著小朋友一起玩樂高。思淳爸爸問道:“誰愿意和我一起玩樂高?”很多小朋友圍了過來,樂添也主動跟了過來,但看到有這么多小朋友都要參加,就往后退了退。當他發(fā)現(xiàn)我在看著他的時候,我沖他點了點頭,于是他跟著其他小朋友一起來到了樂高區(qū)。
【分析】今天,我又看到了樂添可喜的變化。他能主動來參加活動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游戲過程中,他有些拘謹,這跟他從來沒玩過樂高,沒有掌握拼搭方法有關系。在思淳爸爸耐心細致地幫助下,他最終搭出了一個汽車。游戲中,他和思淳爸爸及其他小朋友都沒有語言交流。參照書上“不強迫幼兒說話”的建議,我決定先不給他提出過高要求。
【策略】及時鼓勵和表揚,對他的積極行為進行強化,不斷鞏固他在語言和交往方面取得的進步。加強活動體驗。結合園里近期開展的全園戶外活動大循環(huán)及個性化課程活動,鼓勵樂添走出中3班,積極參加活動,提高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不斷結識新朋友。同時,繼續(xù)和家長保持密切溝通,做好家園共育。
我把樂添主動參加樂高活動的照片發(fā)給樂添媽媽,媽媽看了以后很激動,在微信中寫道:“最近孩子越來越多地和我說起班上的事情,昨天他回來說老師讓往‘福字上印東西,他印不上去,是小然小朋友幫他印的,小夾子壞了,也是小朋友幫他拿的,我想他已經(jīng)和小朋友相處得不錯了?!?/p>
對樂添的觀察和支持還在繼續(xù),相信樂添會慢慢打開自己的心房,逐漸與小朋友自然而快樂地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