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林
[摘 要]通過采摘紅松成熟林分母樹頂尖作為接穗,嫁接于紅松幼苗培育紅松嫁接苗,能夠提前進入紅松盛果期,并能顯著提高紅松果實畝產量;建立紅松果實嫁接園,可以更加系統(tǒng)地進行管理,降低采收看護成本,對于日趨減少的紅松果實資源具有重要的實踐應用價值。
[關鍵詞]紅松果實;嫁接苗;嫁接園
[中圖分類號]S791.247 [文獻標識碼]A
1 紅松果實嫁接園立地選擇和場地整理
(1)嫁接園盡量設置在主林道附近,通風良好,坡度在15°-25°之間,坡向半陰坡和半陽坡的采伐跡地的商品林地最佳;如選擇公益林地,生態(tài)重要性和生態(tài)脆弱性等級當≦3;嫁接園面積不低于5ha。
(2)場地清理:栽植前,造林地要全面清場,割灌割草,做到無雜草、無灌木、無采伐剩余物。
(3)按照圃地實際走向,設置不低于2條主作業(yè)道,以通行小型運輸車為標準,以利于采集和運輸紅松果實。主作業(yè)道走向與嫁接園最長走向一致。
(4)栽植前一年秋季9月—10月進行穴狀整地,造林密度205株/ha,坑盤規(guī)格 50×50×30(cm),順山里低外高,揀出樹根石塊,表土返底層。
2 出圃與栽植
(1)在苗圃地培育的嫁接苗,選用接穗優(yōu)良、苗株粗壯的一級苗,春天出圃造林。起苗時要保護好接穗不受傷害,根系保持完好,做到隨起、隨運、隨假植、隨栽植。
(2)栽植苗根沾泥漿,泥漿為黃泥、水、生根劑、底肥混合,混合比為20:75:0.05:4.95;充分攪拌均勻。
(3)栽植實行栽植穴中央植苗法,將苗木至于中央后回填土,做到“三埋兩踩一提苗”,切勿傷害接穗;確保當年造林成活率≧98%,造林三年后幼林保存率≧95%。
3 嫁接園管理
3.1 嫁接苗管理
3.1.1 幼林撫育:栽植后連續(xù)5年幼林撫育,前兩年每年兩次,第三年至第五年每年各一次;幼林撫育時間為每年6月下旬開始,結束時間不能晚于8月上旬;每年兩次幼林撫育時,撫育間隔期不少于20天。
3.1.2 嫁接苗當年修整:樹體管理是嫁接苗管理的重點工作,對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長有直接影響。植株成活后,當年秋季幼林撫育后,解去嫁接苗捆綁接穗的塑料布條;同時剪去生長處于明顯優(yōu)勢的砧木側枝頂端,以確保接穗生長始終處于主枝地位。
3.1.3 嫁接苗整枝:在栽植成活后的2-8年內,接穗高生長量均小于砧木的側枝高生長量,為避免接穗的主枝生長地位被砧木側枝取代,在嫁接苗管理過程中,采取必要的人工干預,即在每年的2—3月份樹漿活動之前,對嫁接苗進行修剪;剪去砧木側枝主梢,保留其他營養(yǎng)枝,人為控制其高生長。
3.1.4 建立嫁接苗母樹檔案:嫁接苗成活后第5年建立嫁接園管理檔案;檔案記錄嫁接園坡度、坡向、海拔高度、成本投資、初植密度、嫁接苗種源、嫁接苗接穗采摘小班、成活率、保存率、嫁接苗年生長量、施肥量、病蟲害防治、降雨量、各項投入人工工時、機械臺班等因子,以備查考。
3.1.5 隨著接穗主枝高生長量明顯高于側枝高生長量,并于接穗上形成新的多層營養(yǎng)枝以后,再逐漸剪去砧木側枝,修枝高度0.5-1m,當嫁接苗接穗形成完整的幼樹以后,嫁接苗整枝修剪工作結束。
3.1.6 為提高樹木結實量,當嫁接母樹樹高達到8m 以上時,從樹冠頂端第三層輪生枝開始截去主梢,保留第四層輪生枝中 3—5個生長健壯、分布勻稱的側枝作為多頭主枝,修去第四輪生枝內其余側枝。以提高嫁接園整體紅松果實產量。
3.1.7 重新確定嫁接苗母樹:嫁接園建立12-15年,選擇長勢良好嫁接苗。
3.1.8 前期摘除幼果:嫁接苗結實年份顯著提前的特點,生長初期就有結實植株;為了促進嫁接苗的營養(yǎng)生長,延后結實期,保護幼樹,同時統(tǒng)一結實年份,取得果實年產量,應適時摘除幼果,直至幼樹年齡達到15年以上結果期。摘除幼果在每年的3月份樹漿活動之前,用專用工具在幼果果蒂處剪除,杜絕傷及幼樹樹皮和嫩梢。
3.2 地面管理和施肥
造林后前三年,要適時進行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溉 ,確保嫁接苗成活和生長的有利條件。
3.3 病蟲害防治
3.3.1 紅松大蚜防治:紅松幼苗期危害蟲害主要是松,于 6—7月噴施40%氧化樂果乳油 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
3.3.2 松毛蟲防治:紅松生長到10年左右,易發(fā)生松毛蟲害,隨時監(jiān)測預報是關鍵,一旦出現(xiàn)松毛蟲危害癥狀,立即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采用菊酯類藥劑進行逐樹噴施,春秋各兩次;春季5月施藥,秋季9月施藥,可以徹底防治松毛蟲。
3.3.3 主要發(fā)生的病害有紅松落針病,在 每年5—6月施用代森鋅或代森銨 300~500倍液進行防治,均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高倩.落葉松毛蟲預測模型與模擬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2
[2] 楊明娥.紅松嫁接及嫁接苗管理技術[J].內蒙古林業(yè)調查設計,2009(05).
[3] 曲建國,張文蘭,殷明濤.紅松果林嫁接試驗研究初報[J].防護林科技,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