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雙雙,王俊美,崔云東,張禮濤
鼻咽癌是一種惡性的上皮細胞腫瘤。在世界范圍內(nèi),我國鼻咽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是最高的。鼻咽癌通常具有侵襲和轉(zhuǎn)移的特性,而這一特性卻導致許多鼻咽癌病人死亡[1]。研究發(fā)現(xiàn),95%的鼻咽癌在早期就發(fā)生了腫瘤的侵襲和轉(zhuǎn)移[2]。因此,鼻咽癌侵襲相關因子的研究,成了治療該病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關于鼻咽癌的侵襲相關因子還未見明確報道。
Rho相關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ROCK)是一種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是RhoA的下游效應蛋白。文獻報道,ROCK有兩種異構(gòu)體,分別是ROCK1和ROCK2,其中ROCK1蛋白具有調(diào)節(jié)細胞骨架重組和細胞粘附等作用,ROCK1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使其具有調(diào)節(jié)細胞運動和細胞遷移的功能[3]。
雖然ROCK1在諸多癌癥中被研究,但其與鼻咽癌的相關性并沒有去闡述。這個研究,將收集鼻咽癌住院病人30例,并收集同期住院的鼻咽癌病人的癌旁組織作為對照,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法和蛋白質(zhì)印跡法(Western Blot),分析鼻咽癌中,ROCK1的表達情況;然后使用ROCK的抑制劑Y-27632處理鼻咽癌細胞株6-10B,來揭示ROCK1與鼻咽癌細胞侵襲的關系,以此來評估鼻咽癌中ROCK1的臨床學意義。
1.1 一般資料 于2016年1—12月,在臨沂市河東區(qū)人民醫(yī)院收集30例鼻咽癌病人病理組織,同期收集30例鼻咽癌的癌旁組織。所選標本都由該院兩個病理科同事,進行雙盲病理學檢查確診,這些標本都未進行化療治療。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并且所選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主要儀器與試劑 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型號371)購自Thermo公司;移液器、高速低溫離心機(型號5810R)購自eppendorf公司;超低溫冰箱(型號MDF-192)購自SANYO公司;垂直電泳儀購自BioRad公司;免疫組化試劑盒、BCA protein assay kit(P0010)購自碧云天生物試劑公司;ROCK1抗體(#4035)購自Cell Sinnalling Technology公司;β-actin(BM0627)、二抗(BM2002)購自博士德公司。
1.3 免疫組織化學 將病理組織進行石蠟包埋,石蠟包埋后,進行切片,厚度為4 μm,將切片置于載玻片上,放在60 ℃烘片機上烘烤1 h;再置于二甲苯I中浸泡5 min,二甲苯Ⅱ中浸泡5 min;乙醇梯度水化;然后在蒸餾水中浸泡2 min;進行檸檬酸鹽抗原修復,將玻片置于室溫自然冷卻后。毎張切片滴50 μL,3%過氧化氫,室溫30 min,PBS洗3次,每次5 min;每張切片使用50 μL 10%山羊血清進行封閉,室溫封閉30 min;每張切片滴加ROCK1抗體,37 ℃,2 h;PBS沖洗3次,每次3min;滴加二抗,室溫30 min;PBS沖洗3次,每次3min;再滴加鏈霉素康生物素蛋白-過氧化酶,室溫30 min;PBS沖洗3次,每次3min;用新鮮配制的DAB顯色3min,在顯微鏡下掌握染色程度,自來水沖洗終止染色;PBS沖洗3次,每次3min;蘇木素復染,自來水沖洗后1%鹽酸分化,自來水沖洗5 min;梯度脫水,切片烤干,中性樹膠封片,閱片。
1.4 細胞培養(yǎng) 鼻咽癌細胞株6-10B培養(yǎng)在RPMI1640(含有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和100 μg/mL鏈霉素)培養(yǎng)基中。永生化鼻咽上皮細胞株NP69培養(yǎng)在KMSF培養(yǎng)基中。將細胞株置于37 ℃、5%二氧化碳的全濕環(huán)境下,進行培養(yǎng)。當細胞生長到融合度為80%左右時,進行細胞傳代培養(yǎng)。在進行實驗時,當細胞生長到對數(shù)生長期時,進行下一步實驗處理。
1.5 藥物處理 對鼻咽癌細胞株6-10B進行ROCK1抑制劑(Y-27632)的處理。當細胞培養(yǎng)到對數(shù)生長期時,將Y-27632加入到細胞培養(yǎng)基中,分別設兩個濃度進行培養(yǎng),10 μM和30 μM,在藥物處理1 h后,收集細胞,進行后續(xù)實驗。
1.6 Western Blot 使用含有1%苯甲基磺酰氟(PMSF)的RIPA蛋白裂解液裂解細胞,提取總蛋白;使用BCA法進行蛋白濃度測定。然后制備10%的SDS-PAGE凝膠,將蛋白加入上樣Buffer后,加入孔中,進行垂直電泳,之后在全濕環(huán)境下,轉(zhuǎn)膜(PVDF膜),使用5%的牛血清白蛋白(BSA)進行封閉,加入ROCK1抗體進行4℃,過夜孵育。第2天PBS洗3次,每次5 min,再進行HRP-二抗孵育2 h,PBS洗3次,每次5 min,最后進行ECL發(fā)光液處理,暗室曝光。
1.7 細胞侵襲實驗 在Transwell小室的提籃底部鋪上ECMatrix膠,然后在里面加入PRMI1640培養(yǎng)基,置于37 ℃培養(yǎng)箱中。在Transwell小室的下室中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上室加入不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每孔加入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液,設置3個復孔,培養(yǎng)24 h后,進行染色,空氣中干燥。
2.1 臨床標本中ROCK1的表達升高 在臨床組織標本中,使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ROCK1在鼻咽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圖1)。圖中棕褐色為ROCK1陽性表達,藍色部分為ROCK1的陰性表達,觀察結(jié)果顯示,30例鼻咽癌組織中,有18例陽性,12例陰性;而對照組中只有2例陽性。說明鼻咽癌組中ROCK1的表達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9.20,P<0.000 1)。
2.2 細胞株中ROCK1的表達 為了揭示鼻咽癌中ROCK1的表達情況,使用了鼻咽癌細胞株6-10B和永生化鼻咽上皮細胞株NP69,通過Western Blot方法,檢測在細胞株中ROCK1的表達情況,如圖2所示,與對照組(NP69)(0.43±0.08)相比,鼻咽癌組(6-10B)細胞中的ROCK1的表達(1.25±0.23)明顯升高(t=3.187,P=0.033)。
圖2 ROCK1在鼻咽癌組(6-10B)和對照組(NP69)細胞株中的表達
2.3 藥物處理后6-10B中ROCK1表達 對鼻咽癌細胞株6-10B進行藥物處理后,通過Western Blot方法,檢測在細胞株中ROCK1的表達情況。如圖3所示,未處理為(2.6±0.54),10 μM Y-27632處理為(1.2±0.78),30 μM Y-27632處理為(0.73±0.12)。隨著Y-27632的濃度增加,ROCK1的表達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5.76,P=0.04)。
圖3 Y-27632處理前后ROCK1的表達:1為未處理;2為10 μM Y-27632處理;3為30 μM Y-27632處理
2.4 Transwell小室檢測藥物處理前后細胞侵襲能力 以6-10B未處理組作為對照組,Y-27632的10 μM和30 μM為實驗組,通過Transwell小室實驗,檢測Y-27632處理前后細胞的侵襲能力。在560 nm處記錄數(shù)值,三個組的數(shù)據(jù)為(171.67±17.89)、(120±19.07)和(67.33±13.5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9.65,P=0.0008)。
注:a表示與1相比,t=3.45,P=0.025;b表示與1相比,t=8.40,P=0.001 1圖4 Y-27632處理前后6-10B細胞的侵襲能力:1為未處理;2為10 μM Y-27632處理;3為30 μM Y-27632處理
鼻咽癌是一種異質(zhì)性實體瘤,我國為鼻咽癌高發(fā)區(qū),尤其是華南和香港等地區(qū)[4-5]。在2010年,報道顯示,在我國華南地區(qū)鼻咽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為19.5%,包括香港在內(nèi),每10萬人有7.7人高發(fā)鼻咽癌[6]。目前關于鼻咽癌的病因,大致總結(jié)為:遺傳成分,如染色體1、3、9、11、12和14的畸變;感染因素,如Epstein Barr病毒(EBV)和環(huán)境因素等。根據(jù)WHO分類,鼻咽癌的病理類型分為角化性鱗狀細胞癌(I型,稱為高分化),分化鼻咽非角化性癌(Ⅱ型,稱為中度分化),未分化癌(Ⅲ型,稱為低分化)[7]。事實上,在上述發(fā)病率高的地區(qū),至少有95%的鼻咽癌病人是低分化的病理類型[8]。目前放療和化療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手段[9]。但不幸的是,大約有20%的鼻咽癌病人在治療后仍有局部復發(fā)[10-11]。在鼻咽癌復發(fā)因素中,鼻咽癌的細胞侵襲性,被認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ROCK1蛋白在細胞骨架蛋白重排和細胞粘附上,具有重要作用。有文獻報道,ROCK1蛋白在乳腺癌、肺癌及肝癌中都有高表達[3]。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臨床標本和細胞株發(fā)現(xiàn),ROCK1在實驗組中的表達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ROCK1蛋白與鼻咽癌的發(fā)生存在相關性,這與我們及其他研究者[12]在其他實體瘤中的報道相一致。先前研究表明,ROCK1的高表達可以促進腫瘤細胞的侵襲[13-14]。Rho/ROCK信號通路是細胞侵襲的重要機制之一[15-16]。當Rho GTP結(jié)合ROCK蛋白后,ROCK蛋白構(gòu)象發(fā)生了改變,將其催化結(jié)構(gòu)域充分暴露了出來,從而使ROCK可以激活下游效應分子[17]。在前列腺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中,研究者均發(fā)現(xiàn),ROCK1在促進腫瘤的侵襲和轉(zhuǎn)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8]。在本研究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在鼻咽癌細胞株6-10B中,使用Y-27632去抑制ROCK1的表達,隨著抑制劑濃度的增加,鼻咽癌細胞株的細胞侵襲性減弱,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ROCK1蛋白與鼻咽癌的侵襲性相關。
總之,本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ROCK1基因在鼻咽癌組織和細胞株中均高表達,揭示ROCK1與鼻咽癌的發(fā)展相關。本研究為今后的臨床治療和靶標藥物的開發(fā)提供了理論基礎。
圖1 ROCK1在鼻咽癌和癌旁組織的表達:A為鼻咽癌組織,B為癌旁組織(免疫組織化學染色×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