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新
摘? 要:隨著體育教學的變革,學生的耐力訓練被提上日程。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就分組教學法在體育中考耐力項目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旨在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身體心理素質。在體育教學中,耐力跑、游泳、立定跳遠、一分鐘跳繩、引體向上(男)、一分鐘仰臥起坐、排球連續(xù)墊球、籃球運球繞桿、足球運球繞桿等運動項目都是對學生耐力的考驗,實踐表明,科學合理應用分組教學法可有效提升耐力項目教學效率。
關鍵詞:體育改革? 耐力項目? 分組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01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c)-0034-02
1? 耐力項目教學現狀分析
近年來,社會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人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提高,物質條件有了很大改善,與此同時,青少年體質下降、肥胖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關注青少年身體健康,增強青少年身體心理素質加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2]。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國體育教學進行了改革,在體育測試中增設了考耐力項目。但關于體育中考耐力項目的教學工作卻進展的并不順利。一方面,多數學生對考耐力項目存有畏懼與抵觸心理,多數學生“談耐力訓練色變”,不肯積極主動參與到各項訓練中去,這與學生身體素質差,平時缺少鍛煉、運動意識差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我國體育教學以班級教學模式為主,在此模式下,強調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的統(tǒng)一性,但是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關注較少,難以做到因材施教,導致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被忽略,發(fā)展需求得不到滿足,教學效率不高。同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未選對方法,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手段,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效率不高。在此背景下,將分組教學模式科學合理運用到體育中考耐力項目的教學中就顯得十分必要。
2? 耐力項目教學中分組原則探析
在體育中考耐力項目教學中,對分組教學法的運用要講究策略技巧,需立足實際學情,結合學生的性別、學習興趣、身體素質等合理劃分小組,確保分組的準確性,確保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2.1 按性別劃分小組
男生、女生之間存在一定的體能、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尤其是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各方面的差異會越加明顯,如男生表現出更多的活力與拼勁,而女生可能在身體素質方面不如男生,因此對相關體育項目出恐懼、畏懼等心理。在此情況下,如將全體學生組織在一起教學,可能會出現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測試標準等方面的矛盾。為避免教學問題的出現,在實施分組教學時,教師可按照性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根據各個小組的體能差異、體育基礎等確定訓練內容,制定訓練方案,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成長進步[3]。
2.2 按體育水平劃分小組
學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不可避免的存在個性差異,就體育訓練中的個性差異而言,體現在訓練水平、體育技能等方面,針對不同身體素質、體育水平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既限制學生個性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耐性的增強,體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進行耐力項目的教學時,教師可先通過相應的測試,準確掌握學生的體育基礎、技術水平,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合理分組,確保分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800m跑的耐力訓練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不同的訓練標準。如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為學生限定好時間,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訓練;而對于水平較低的學生,可適當延長時間,促進學生水平的逐層提升[4]。同時,制定教學內容與標準需符合各水平層次的特點,做到區(qū)別教學,因材施教。
2.3 按學生的特點劃分小組
青少年時期,學生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逐步完善,肌肉力量與肺活量逐漸增大,因此神經系統(tǒng)往往趕不上心肺機能提出的要求,同時骨骼成長,開始富有彈性但是堅固性差,肌力較弱,容易發(fā)生機制性障礙,導致耐力差,身體容易疲勞,但恢復速度快。在實施分組教學時,教師要能清楚掌握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訓練內容,設計教學方案,促進學生耐力提升。除卻關注學生的生理變化外,教師也需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這一階段的學生,情緒波動大,容易激動,有較強的自尊心與好斗性,科學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也可促進教學效率的穩(wěn)步提升。總之,在運用分組教學法推進體育中耐力項目教學時,需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科學推進耐力項目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 耐力項目教學中分組法應用要點探究
3.1 做好教學設計
分組教學法在體育中考耐力項目教學中的運用要依托課堂,因此運用分組法推進耐力項目教學時,教師要能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教學設計,事先設計好耐力訓練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確保教學過程的有序性與有效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綜合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特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確保學生人身安全;同時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體育硬件教學設施等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工作能順利、有效開展;另外,教師需結合具體的訓練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讓訓練活動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開展。
3.2 趣化教學過程
體育運動中含有無窮的樂趣,這是人們喜愛運動并堅持運動的根本原因,盡管部分學生對耐力項目訓練存有畏懼、抵觸心理,但仍然需要教師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因素將體育運動的樂趣充分挖掘出來并直觀展示給學生,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耐力項目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因此,在運用分組法推進耐力項目教學時,教師需講究說話的技巧,充分發(fā)揮語言的力量,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消除部分學生對體育訓練的抵觸心理,激發(fā)學生參與耐力項目訓練的動力,誘導學生對耐力項目訓練產生極大興趣,最終以高昂的熱情,蓬勃向上的姿態(tài)完成體育訓練,并從體育課堂中獲得快樂。此外,教師還需通過表情、肢體語言,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資源營造出更為輕松、愉快的學習與訓練氛圍,讓整個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都能積極主動投入帶耐力項目訓練中,最終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3.3 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
傳統(tǒng)的體育教育模式過于單一,無法滿足培養(yǎng)學生耐力、增強學生身體與心理素質的要求,為此,在進行耐力項目教學時,教師要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諸多弊端一一摒棄,讓分組教學法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在進行耐力項目教學時,教師可在各個小組間采用設置競賽、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等方式,讓學生興趣滿滿的參與到體育訓練中來。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體育游戲項目達到鍛煉學生的體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提高學生耐力的教學目標。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七彩連環(huán)炮”游戲,將學生組織到空曠的大場地,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游戲,規(guī)定學生男女間隔排列,先男后女,以接力的形式,完成游戲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耐力,促進學生間的團結協(xié)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科學合理應用分組教學法可有效提升耐力項目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生理、心理素質同步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掌握一定的分組原則,并結合實際學情,確定教學內容,制定訓練方案,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耐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余晶.探究初中耐力教學加強途中跑訓練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7,7(9):62-63.
[2] 鄭祥.異質分組教學法在體育院校田徑普修課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8):39-40.
[3] 張亞.中學體育教學中分組教學模式的運用探討[J].才智,2013(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