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南
語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語言是一個體系,語言體系之中詞語之間是緊密相連的,他們存在于相互聯(lián)系的網絡中。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可以通過詞語在相互聯(lián)系的網絡中存在的結點,讓學習者聯(lián)想相關或者相似的詞語,這樣的聯(lián)想方式有利于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
一、聯(lián)想策略的界定
李玫(2011)認為:“聯(lián)想思維是通過表象之間的聯(lián)系,即其中的一些表象一旦在意識中出現(xiàn),便引起另一些表象而展開的思維方式。”(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聯(lián)想策略是通過相似性來激活學習者舊詞語記憶的一種策略。在學生學習詞語的過程中,詞語之間的內部激活因素包括音近、形近等,內部激活因素包括詞語的語義信息等。
二、聯(lián)想策略在小學語文詞匯教學中的作用
聯(lián)想是小學語文詞匯教學活動中必要的心理活動和過程。因此,培養(yǎng)學生豐富、靈活、強大的聯(lián)想能力能讓學生在詞語學習中取得高效率的教學成果,有層次、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的掌握這種能力,靈活地運用進行思維發(fā)散。所以,不管是在教師教授詞語或者在學生學習詞語時,聯(lián)想能力對詞語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例如“紅色”,學生們會想到“紅旗”“紅領巾”等;再如“鳥”,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出“雞”“鴨”“鵝”“鵲”等;講到春天,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出“春暖花開”“含苞欲放”“泉水叮咚”“冰雪融化”等。
聯(lián)想能力在學術記憶詞語時,起到了以點帶面、學一知十的重大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已掌握的詞語積累為基礎,運用聯(lián)想策略記憶詞語,有助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詞語中聯(lián)系到具有共同點的詞語。從而通過這些詞語共同的聯(lián)想結點,進行歸類總結,從意義上真正的理解詞性和詞義,進而能夠舉一反三,學生在記憶時,運用發(fā)散思維對腦中詞匯網進行搜尋、歸類、總結,加深印象,使詞語掌握得更牢固。從而使語文詞語積累達不斷的達到新高度。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義聯(lián)想式詞語教學
1.聯(lián)想策略在多義詞上的應用
多義詞聯(lián)想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詞語的一個意義聯(lián)想到這個詞語的其他意義。多義詞的意義取決于語境,根據語境進行詞語意義理解,可以根據對語義進行深刻的理解。多義詞獨特的特點讓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靈活的利用聯(lián)想策略,使詞語的掌握不單一,以免詞語的不同意義出現(xiàn)在不用的語境中對學生造成誤導,從而出現(xiàn)對句義理解錯誤的現(xiàn)象。例如:
特別:①與眾不同;不普通。
例句:這件衣服的款式很特別。
②格外。
例句:這個節(jié)目特別吸引觀眾。
③特地。
例句:散會的時候,廠長特別把他留下來研究技術上的問題。
溫和:①使人感到親切。
例句:老張是個很溫和的人。
②氣候不冷不熱。
例句:這里的氣候很溫和。
沸騰:①液體達到一定溫度時急劇轉化為氣體的現(xiàn)象。
例句:水沸騰時變成蒸汽。
②情緒高漲。
例句:隨著人群的到來,大廳很快就沸騰起來。
生氣:①生命力,活力。
例句:夜晚,這座城市又恢復了生氣。
②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例句:她生氣地離開了屋子。
多義詞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意義,幾個意義之間往往有聯(lián)系。比如“水分”一詞,不管是名詞“物體內所含的水”還是抽象意義的“比喻某一情況中夾雜的不真實的成分,引申指事物的多余或不實在的部分”,都是指有“所含部分”的意義。
2.聯(lián)想策略在反義詞上的應用
反義聯(lián)想適用于對意義相反的詞語之間,進行語義聯(lián)想。通過一個詞語的意思聯(lián)想到另一個與之相反的詞語的意義。在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引導學生找到兩個意義相反詞語的意義之間的關聯(lián)點,幫助學生理解反義詞語的意義。這種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例如:
好————壞 開————關 美————丑
陌生——熟悉 喜歡——厭惡 嚴寒——炎熱
復雜——簡單 忙碌——悠閑 吝嗇——大方
吵鬧——安靜 溫和——嚴厲 寬敞——狹窄
平坦——崎嶇 失敗——勝利 破壞——保護
通過教師的反義聯(lián)想記憶的結點的建立,教師在教授“陌生”這一詞語時,學生就會聯(lián)想到“熟悉”一詞。這種反義聯(lián)想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既輕松又活潑,課堂上能夠活躍氣氛,引人入勝。比如講解“溫和”與“嚴厲”的時候,由于“溫和”與“嚴厲”這兩個詞語在意義上具有反義關聯(lián),教師可適當采取示范等方式,通過表情動作等體式語幫助學生理解語義,學生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掌握反義詞的意義。
3.聯(lián)想策略在近義詞上的應用
在近義詞教學過程中,采取聯(lián)想策略可以使學生區(qū)分開兩個詞語意義上的差別。近義詞在意義上總有一些相似和相近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找到這個相似和相近的聯(lián)想結點,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新詞語,區(qū)分新舊詞語語義。如:
奔跑 奔走 奔波 奔忙
一會 馬上 立刻 趕緊
如果 假如 假設 或許
涼快 涼爽 清涼 冰涼
美麗 好看 漂亮 秀美
開心 快樂 愉快 喜悅
例如在“奔走”“奔波”“奔忙”這一組詞中,“奔波”和“奔忙”都是有辛苦,忙忙碌碌的意思,但是“奔走”詞義表達程度沒有“奔忙”大,“奔走”通常形容為某種目的而奔波忙碌?!氨疾ā敝该γβ德档赝鶃肀甲?。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多多義詞、反義詞和近義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混淆和疑問,這類詞語是學生在詞語習得中的難點。例如“開心”與“愉快”,這兩個單詞都是從“心情好”這一基本語義衍化而來的形容詞,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這些近義詞差別卻很大。因此教學過程中的多義詞、反義詞和近義詞的語義上的聯(lián)結點、相似處以及相異處的教學引導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思維方式與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對于學生詞語學習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注釋:
(1) 李玫.詞匯教學與聯(lián)想思維[J].甘肅教育,2001(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