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紅
(上海市嘉定區(qū)安亭鎮(zhèn)黃渡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全科 上海 201804)
人們生活水準提高的同時,各種心血管疾病也隨之頻發(fā),對人們健康和生活嚴重影響[1]。本文為探究分析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中醫(yī)證素分布規(guī)律臨床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以及腦梗死患者180例進行總結,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以及腦梗死患者180例作為研究對象,各90例。冠心病患者男56例,女34例,年齡為41~74歲,平均年齡為(54.33±3.12)歲。腦梗死患者男52例,女38例,年齡為42~72歲,平均年齡為(56.50±4.27)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符合《中國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治療指南》,《中國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等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腦出血、腦栓塞、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史[2]。
將180例腦梗死以及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整理收集后,錄入所有患者資料,利用Excel2010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核對數(shù)據(jù),確保準確性。按照《證素辯證學》對證素的積分進行統(tǒng)計,閾值通常100分,證素診斷判定超過或等于70分。
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冠心病和腦梗死在肺、心、肝等病位證素以及血瘀、氣滯、陽虛等病性證素等存在差異,冠心病證素總頻數(shù)495,腦梗死各證素總頻數(shù)432,且證素肺、心、陽虛、氣滯等頻率上冠心病低于腦梗死(P<0.05),病位證素肝的出現(xiàn)頻率腦梗死低于冠心?。≒<0.05)。如表所示。
表 患者相同證素頻數(shù)頻率對比 [n(%)]
心血管疾病臨床上較為常見,因其致殘率及致死率較高,也成為臨床上重點防治研究對象。中醫(yī)學認為,冠心病高頻證素主要肺、心、肝、氣滯等,心主血脈,運載營養(yǎng)于周身,可推動血液循環(huán),充分供養(yǎng)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等[3]。肺氣虛弱,可造成淤血痹阻,氣滯心胸,致使患者疼痛。肺為貯痰之用,如津液異常,肺失宣降,則痹阻心脈,蒙蔽心竅,從而胸痹心痛。研究認為,冠心病改變血瘀最為根本,心血瘀阻為其病機,同時患者多為脾胃不足,腎氣衰退,從而致使胸陽不足,脾腎陽虛等。腦梗死高頻證素發(fā)病和肝臟密切相關,原因有患者易怒,怒氣傷肝,二為腦梗死病癥多為經(jīng)脈拘緊或弛緩無力,同時加上肝屬性為木,如失卻條達,致使肝風上擾,肝陽上亢[4]。本次研究中,冠心病和腦梗死在肺、心、肝等病位證素以及血瘀、氣滯、陽虛等病性證素等存在差異,冠心病證素總頻數(shù)495,腦梗死各證素總頻數(shù)432,且證素肺、心、陽虛、氣滯等頻率上冠心病低于腦梗死(P<0.05),病位證素肝的出現(xiàn)頻率腦梗死低于冠心?。≒<0.05)。研究結果基本符合中醫(yī)學普遍認知,從而反映出此類兩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病性、病機以及癥候要素,也反映出臨床辯證通過證候要素達到較好覆蓋。因此,腦梗死以及冠心病類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特點各異,治療時還需對其證素異同分別考慮,遵循辨證論治以及中醫(yī)整體觀念的原則。
綜上,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在中醫(yī)證素上具有異同點,而實施異病同治則需對癥候規(guī)律進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