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期鵬
處暑前一天下午,鴻嶺先生攜一幅水墨長卷來訪。我雖早就聽說他在創(chuàng)作此畫,但當畫卷在我面前徐徐展開的時候,我還是被震撼了。它足足有四十米!好在我們辦公樓的走廊足夠長。
我看的畫展不多,看到的大畫、長卷更少。在我的印象里,只有觀看賈浩義先生的巨幅山水時,產(chǎn)生過這樣的感覺。但他們的風格又是那么不同,賈先生的潑墨大寫意雄渾壯闊、元氣淋漓,鴻嶺先生的長卷則質(zhì)樸悠遠、可游可觀。
我循著畫面的指引一路走去,好像慢慢走進了畫幅之中,走進了山水之間——在寬闊明凈的湖中山道上,清涼的山風吹過水面,遙望遠處迷蒙的山色,仿佛有神秘的樂曲似有若無地傳來。一步一步沿著山道而去,山漸深,峰漸高,樹漸密,水漸急,路漸曲折,無邊風景紛至沓來,讓人目不暇接。你看,這一片散落山坡的村舍,仿佛有炊煙裊裊升起;這一處深宅大院,又好像隱藏著什么秘密。那一個山巖邊,酒旗隨風飄動,似有酒香彌漫;而高山之下的寺廟佛塔,又似乎回蕩著清脆悠長的鐘磬之聲。
令人驚奇的是,畫面中沒有一個人物,也沒有雞狗牛羊之類,但我卻仿佛從中看到了家中紡織的村婦、田間耕作的農(nóng)夫、山道漫游的旅人、緊隨其后的孩童、閑窗倚坐的閨秀、展讀詩文的士子、昏昏欲睡的酒保、把盞細酌的酒仙、盤腿打坐的高僧、虔誠禮拜的香客以及雞鳴狗吠的嘈雜和牛羊啃食青草的悠閑。畫幅中也沒有人物或鳥獸的形象,但我的耳邊除了山風呼嘯和瀑水轟鳴之外,似乎還聽到了龍吟虎嘯、獅吼鹿鳴;眼前除了山光水色之外,似乎還看到了蒼鷹展翅、雁過長空,看到了山林中攀援的樵夫、彎弓的獵人,甚至看到了云霧繚繞中仙人的背影和他們手中的寶器。這是一種幻覺,這種幻覺是高明的畫家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一個虛幻而又真實的世界。
不論哪一個藝術門類,不論多高遠的藝術追求,最終還得靠出色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來體現(xiàn)。就中國畫而言,筆墨當為其根,甚至“舍筆墨而無它”。鴻嶺先生自幼習畫,幾十年間遍臨歷代前賢名作,并曾在中央美院深造,在國家畫院程大利先生高級研修班研修,走的正是傳統(tǒng)的路數(shù)。同時,他也注重與自然為鄰為友,在真山真水之中,既體味到了繪畫語言與自然山水的溝通聯(lián)系之妙,更感受到了宇宙之遼闊、造化之神奇、山川之靈秀、萬物之生氣,感受到了浸染于山水之間的儒釋道文化的別樣色彩。
“踏遍青山人未老。”對于一個畫家來說,鴻嶺先生正值藝術的盛年。此時,也許他正背著畫具行走在某一座大山之中,或者拿著畫筆在畫室中揮毫;也許他正在書桌前靜讀,或者在窗前凝思。這是一個為山水、為繪畫而生的人。今天,他為我們奉獻了這樣一幅長卷;明天,肯定又會創(chuàng)造新的傳奇。
王鴻嶺簡介:
王鴻嶺,字筱谷,1960年生于濟南,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專業(yè)?,F(xiàn)為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濟南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農(nóng)工民主黨山東省委前進書畫院副院長。王鴻嶺自幼習畫,幾十年間遍臨歷代前賢名作,與古為徒,以自然山水為鄰,在尊重傳統(tǒng)、描摹自然的同時,注重繪畫的文化內(nèi)涵,畫作充滿了傳統(tǒng)的精神、自然的活力、文化的厚重和闊遠的境界,作品多次參展、獲獎,并于2017年2月在臺灣舉辦個人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