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陜北綏德地區(qū)西王母主題樂舞漢畫像研究(上)

      2019-07-30 07:59:56陳婧雅
      尋根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綏德西王母畫像石

      陳婧雅

      西王母是我國較為普遍的民間信仰。西漢中晚期,河南地區(qū)最早出現(xiàn)了藝術(shù)品中的西王母形象;1世紀中葉,在河南、山東、四川、陜西等地西王母正面獨尊式的漢畫形象逐漸穩(wěn)定發(fā)展。陜西榆林地區(qū)西王母主題漢畫數(shù)量較多,常見有長袖舞、撫琴、歌唱、擊筑、拋丸、倒立等樂舞活動,與六博、搗藥、羽人騎白鹿、靈芝草、不死樹、鳳鳥引導云氣車等內(nèi)容相伴隨,共同組成升仙的畫面場景。

      陜西綏德地區(qū)西王母主題畫像石的樂舞內(nèi)容常出現(xiàn)于墓門,其組成有以下幾種:一是西王母仙庭內(nèi)有動物虎豹演奏樂器,蟾蜍揮動鼓桴,并且出現(xiàn)了蟾蜍與熊共舞的畫像組合,成為瑞獸的象征;二是西王母仙庭內(nèi)搭配組合樂舞百戲諸如長袖舞、唱、拋丸、擊筑、彈箏等表演;三是西王母仙庭與樂舞博具同時出現(xiàn)。西王母的仙境有羽人、蟾蜍、九尾狐、玉兔、多種瑞獸,在搗藥、彈琴、舞蹈、六博、拋丸、倒立等活動中表現(xiàn)著長生不死和升仙意愿的圖景。

      《山海經(jīng)》最早詳細記述昆侖山的概貌,西王母遠居于流沙弱水環(huán)繞的昆侖山,生活在昆侖山中的玉山,《竹書紀年》記載西王母向舜進獻白色玉環(huán)。玉山是昆侖山眾多山峰中的一個,盛產(chǎn)美玉。傳說西王母居住在山洞里面,統(tǒng)治著昆侖山上所有的人和動物,有三足烏為她供食。西王母豹尾、虎齒、善嘯、蓬發(fā)戴勝,是人獸合體、“司天厲及五殘”的刑殺之神。《易林》記載,在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死,與天相?!保粌H長生不老,而且掌管不死之藥,有守護生命靈魂的意義。西王母是天界之國的主神,出現(xiàn)于墓門,意在庇護,防止各種妖魔鬼怪侵擾墓室中的魂魄。

      以陜北綏德四十里鋪墓門畫像石、田魴墓畫像石(92年)和陜北綏德劉家溝墓畫像石為例,三座畫像石墓葬年代較為接近,涵蓋西王母主題畫像樂舞內(nèi)容的三個種類,且與山東嘉祥洪山村、宋山、滕州的漢畫像石相似點較多。綏德劉家溝墓(圖1)墓門門楣上有西王母頭戴華勝,正襟跽坐,近旁有兩名仆役持便面跪侍,一羽人手持芝草跪地行禮,近旁還有供她役使的九尾狐、三足烏和搗藥玉兔。

      《西京賦》中曾提到老虎鼓瑟的形象,載:“總會仙倡,戲豹舞羆。白虎鼓瑟,蒼龍吹篪。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蛇。洪涯而指麾……度曲未終,云起雪飛,初若飄飄,后遂霏霏。復陸重閣,轉(zhuǎn)石成雷……”劉家溝墓門門楣上有虎彈琴的形象,耳朵較小,強壯的后腿呈站立姿勢,正在彈琴,穿插著擊鼓聲,驅(qū)惡辟邪,引領(lǐng)墓主人的靈魂升天。河南新野樊集發(fā)現(xiàn)畫像磚(圖2)有虎與牛成對出現(xiàn),俗稱“牛斗虎”,是河南南陽地區(qū)較常見的漢畫題材,上面虎的形象與綏德劉家溝的虎形象有較多相似之處,并且虎前也有一只蟾蜍。

      綏德劉家溝墓門門楣上的蟾蜍持兩根細棍狀物,正在指揮節(jié)奏,左旁有蹲立擊鼓的神獸與之相配合(圖3)。畫像石上動物演奏樂器的形象取自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音樂活動,鼗鼓常見于山東、四川漢畫像石,樂伎常左右手分別執(zhí)鼗鼓與排簫,或由兩名樂伎各執(zhí)一種樂器相組合。山東沂南北寨漢畫像石有樂伎一手執(zhí)鼗鼓,一手執(zhí)棍狀物?!夺屆肪砥摺夺寴菲鞯诙份d:“鼗,導也,所以導樂作也?!奔磽u鼗鼓并執(zhí)棒擊節(jié),指示節(jié)奏,導引樂曲。

      山東嘉祥洪山西王母畫像石有蟾蜍手執(zhí)兵器,蟾蜍背向站立,身體部分由麻點陰刻而成,雙手高舉,表現(xiàn)出東漢畫像石早期的特點。這種站立神態(tài)的蟾蜍還有作搗藥狀的,見于東漢晚期山東嘉祥宋山西王母畫像石。蟾蜍執(zhí)巾舞蹈的漢畫像多見于四川地區(qū),如彭山縣雙河崖墓石棺西王母坐于龍虎座,旁有正在持巾跳舞的蟾蜍(圖4),頭部向右搖擺,身體向左扭動,手舞足蹈的情狀俏媚活潑、形象逼真,近旁有消瘦的仙人撫琴、吹簫。

      動物彈琴的形象還見于四川彭山雙河出土的東漢畫像磚(圖5),西王母頭戴華勝正面端坐于龍虎座上,前面有熊正面站立彈琴,近旁一只熊側(cè)面站立吹笙,中間有蟾蜍持巾而舞。蟾蜍舉雙臂指揮節(jié)奏的形象還見于四川合江四號石棺側(cè)擋畫像(圖6),蟾蜍側(cè)身站立揮舞雙臂似在指揮節(jié)奏,熊與其對向站立并吹奏樂器,旁邊還有九尾狐、三足烏這些西王母仙庭的動物。四川和河南南陽都有熊與蟾蜍配合出現(xiàn)成為辟邪圖案的現(xiàn)象,綏德劉家溝墓則以虎與蟾蜍同時出現(xiàn)。蟾蜍和熊都以假死狀態(tài)冬眠,到春天蘇醒,在古人心目中有死而復生之意。

      國家日益富足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和鹽鐵官營制度,在客觀上促進了以刀代筆的漢畫像藝術(shù)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成熟。東漢畫像石不僅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chǎn)物,也是人們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發(fā)生新的變化作用下走向繁榮成熟階段的產(chǎn)物。漢初為恢復社會生產(chǎn)提倡薄葬,漢武帝開始厚葬,并準許大將軍霍光使用高品級作為喪禮埋葬,統(tǒng)治階級貴族、地方豪強爭相效仿,厚葬之風在整個社會蔓延開來,畫像石墓葬在這樣的前提下發(fā)展起來。

      綏德劉家溝畫像石熊的右側(cè)有一人兩臂張開,躬身翹臀彎著腰呈90度向前方傾倒,兩腿一前一后,雙手持長刀作收割農(nóng)作物的姿勢,是祭祀靈星的舞蹈。1953年,四川德陽柏隆鄉(xiāng)曾收集畫像磚,有手執(zhí)長柄鐮作相似姿勢的舞蹈動作(圖7)。靈星舞是漢代祭祀上蒼和谷神,祈求五谷豐登的舞蹈。《后漢書》卷九九《祭祀志》載:“舞者象教田,初為芟除,次耕種、蕓耨、驅(qū)爵及獲刈、舂簸之形?!鼻貪h之際,西北少數(shù)民族開始內(nèi)遷,尤其受擅長畜牧業(yè)的匈奴族影響,北方邊地漢族畜牧業(yè)也得到了大力發(fā)展。陜北榆林地區(qū)北接大漠,向南即是關(guān)中地區(qū),是長安城以北屯聚邊防軍事力量的重要屏障地帶。漢武帝時期國家以優(yōu)厚的政策鼓勵民眾徙邊,并設(shè)置農(nóng)業(yè)機構(gòu)安排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邊郡置農(nóng)都尉,主屯田殖谷”。東漢時順帝時期,上郡榆林“沃野千里,谷稼殷積”,這里有了穩(wěn)定繁榮的豐收景象,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達到一定程度。靈星舞在陜北綏德地區(qū)漢畫像石上的出現(xiàn),表明當?shù)厝藢r(nóng)業(yè)的重視。

      漢畫像石常以闕的畫像意義代表天門,陜北地區(qū)畫像石墓門畫像以統(tǒng)一的形式布局集中表現(xiàn)西王母的主題,意在將墓門當作“天門”。四川彭山雙河出土的畫像石熊彈琴吹笙和陜西綏德劉家溝墓葬畫像石熊彈琴形象都是處在代表天門的位置和西王母仙庭樂舞主題下產(chǎn)生的。早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就認為虎豹守護著天門,漢代民間社會流行“畫虎于門闌”的習俗。傳說天有九重,每重都有天門,虎豹是九層天門的守衛(wèi)者?!冻o》卷九《招魂章句第九》載:“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虎豹九關(guān),啄害下人些。”因此,墓門上就出現(xiàn)了天門神虎豹、熊羆的形象。熊在墓門畫像中的出現(xiàn)與方相的意義密切相關(guān),《周禮》中記載墓主人下葬之前先行方相之儀,驅(qū)鬼辟邪。墓門上的銜環(huán)鋪首也是由周代墓葬方相之儀衍化而遺留下來的形象縮影。

      老虎彈琴的形象還見于山東嘉祥縣紙坊鎮(zhèn)敬老院畫像第7石右上角(圖8),與劉家溝出土畫像石墓門門楣最上層的西王母仙庭熊彈瑟的形象十分相似。劉家溝畫像石最右側(cè)有正在向西方飛行的三只鳳鳥駕云氣車,車無輪,車中坐的是墓主人,車前有一名侍者正在揮幡引導墓主人,在熊彈琴、蟾蜍揮鼓桴、神獸擊鼓舞樂聲的帶動下,一邊辟除邪惡,一邊登往仙界。紙坊鎮(zhèn)敬老院第9石上有五只鳳鳥駕云氣車,車中坐的是墓主人,其前有羽人執(zhí)幡引路。鳳鳥云氣車、羽人執(zhí)幡引路兩個畫面特征的共性證明二者年代相近。陜西綏德劉家溝門楣畫像石雖是平面淺浮雕,但從畫像石所刻物象的姿態(tài)來看,其年代即便是晚于陰線刻的洪山西王母畫像石,但也相差不遠。確有少量平面淺浮雕石刻出現(xiàn)在東漢早期,或與陰線刻同時存在,新莽天鳳五年(18年)馮孺久畫像石墓即是平面淺浮雕。

      《竹書紀年》最早記載了周穆王西征,在昆侖山會見西王母的故事。昆侖山是西王母所居之地,那里有羌戎氏族聚居。傳說西王母生活在流沙之濱,《漢書》卷九六《西域傳》載:“安息長老傳聞條支有弱水西王母,亦未嘗見也?!被⒁彩俏魅中叛龅纳瘾F之一,昆侖山上諸多人獸合體之神皆與虎相聯(lián)系?!赌绿熳觽鳌份d:“西王母又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⒈獮槿?,于鵲與處?!眰髡f西王母居住的昆侖山上還有陸吾、開明獸,都是身具虎形類的人獸合體之神。西王母最早可能是我國原始社會西部地區(qū)的一個游牧民族所奉祀的神,《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云:“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黃文弼先生曾考證認為:“《漢書》卷二八《地理志》:‘臨羌有西王母石室,必傳說自古?!薄墩摵狻せ謬份d,漢平帝元始“四年,金城塞外羌良橋橋種良愿等,獻其魚鹽之地,愿內(nèi)屬漢,遂得西王母石室,因為西??ぁ?。《晉書·張駿傳》載:“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侖之體也,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水經(jīng)注》卷二《河水三》載:“南有湟河水出塞外,東逕西王母石室。”將西王母祀奉于石室,最晚自西漢以來就是西戎、匈奴、羌等少數(shù)民族信奉的女神,陜北地區(qū)是東漢時期匈奴與漢族融合的地區(qū),所以說陜北地區(qū)西王母主題的漢畫像帶有較強的地域原生文化色彩。

      楚人祖先世代以觀天象、巫筮占卜為職,對于世間萬物的靈異之象有特殊感應,并常以巫樂祈求神鬼佑助,辟除不祥?!逗鬂h書》卷九十六《禮儀志》記載宮廷內(nèi)的巫術(shù)樂舞有方相氏的大儺祭儀,民間有雩祭以求甘雨,用樂舞祭祀神靈,祈祥辟邪。屈原的《天問》曾記錄了楚宗廟壁畫的內(nèi)容,反映出楚國有將神話故事、日月星象、神鬼繪畫于宗廟的傳統(tǒng)。《史記》卷二八《封禪書第六》載:“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云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臺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痹谖某蓪④娚傥痰闹G言下,漢武帝作畫云氣車,在甘泉宮中作臺室,以天一、地一、泰一之神繪刻于宮室墻壁,通神降神、祛邪辟惡,實現(xiàn)升仙和長生不老的愿望。這或許可被認作是漢代畫像石上神仙題材創(chuàng)作的起源。

      四十里鋪田魴墓后墓室門口橫額上左右角刻日月輪(圖9),內(nèi)分別刻有金烏與玉兔、蟾蜍。最左側(cè)的西王母仙庭以西王母為中心,有持便面的侍人,跪地行禮的羽人,近旁有三足烏、九尾狐和玉兔搗藥,等待墓主人的到來,以賞賜長生不死之藥。中間的樂舞表演場景采用散點透視的底線橫列法,以水平方式集中展開表現(xiàn)了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多種雜技樂舞和宴飲六博活動。整幅畫面多達十名伎樂人,有的正在彈瑟,有的正在歌唱,有的正在執(zhí)鼗鼓,還有雙人舞長袖,以及倒立、拋丸、巾舞、吹竽、持便而舞等不同的樂伎人樂舞表演形式。最右側(cè)有三只鳳鳥拉云氣車,車上坐著墓主人,由羽人帶領(lǐng)著,前面還有兩個正駕乘鹿的羽人指引他們由右向左行進。整個畫面的左右上角分別清楚刻畫了月中蟾蜍、正在奔跑的玉兔和日中金烏;石門扉的左右兩側(cè)豎石相對分別有伏羲和女媧、牛頭人身者和手執(zhí)仙草者、跽坐者和朱雀、玉枝樹下之犬和雙鹿。后室口門楣代表上界,以西王母獨尊式的仙庭加上樂舞場景出現(xiàn)在這里,表示墓主人的靈魂最先離開后室,在樂舞祭祀西王母的儀式下,祈求靈魂得到保護,順利行進至墓門,升入仙界,在彼世長生。

      《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六博、蹴鞠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早在戰(zhàn)國時期,山東臨淄就已經(jīng)是一個社會經(jīng)濟富足的商業(yè)貿(mào)易區(qū)和禮樂歌舞之鄉(xiāng)。從雕刻技法來說,四十里鋪畫像石、田魴墓畫像石和劉家溝畫像石本來就是具有山東地區(qū)特色的,尤善于表現(xiàn)這類歌舞百戲題材。出生于魯南高平(今鄒城市西南一帶)的仲長統(tǒng)對于當時山東地區(qū)貴族富庶奢侈的生活深有感觸,并撰有長篇議論文,《后漢書》卷四九《仲長統(tǒng)傳》載:“豪人之室,連棟數(shù)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于四方;廢居積貯,滿于都城。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謳伎樂,列乎深堂。”長袖舞在陜北榆林地區(qū)漢畫像的歌舞場面中出現(xiàn)最多。《漢書》卷二二《禮樂志》載:“高祖樂楚聲?!薄稘h書》卷一《高祖紀》載:“高祖令戚夫人楚舞,自為楚歌?!睗h高祖劉邦喜楚歌楚舞,因其所好,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妒酚洝肪硪欢拧敦浿沉袀鳌份d:“今夫趙女鄭姬,設(shè)形容,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在娛樂活動環(huán)節(jié)中,經(jīng)濟資本指引著消費導向。長袖舞本是長江以南的楚風樂舞,然而在漢代北方地區(qū),長袖舞已經(jīng)發(fā)展起來,“揄長袂、躡利屣”成為趙女鄭姬俗樂女伎的必備之舞。這些文獻記載中的和漢畫像石上的娛樂樂舞項目,十有八九都出現(xiàn)在了陜西綏德四十里鋪田魴墓畫像石西王母仙庭內(nèi)的樂舞場景。西王母仙境的樂舞構(gòu)造了逍遙自在的不死之鄉(xiāng),雖然是漢代世俗貴族現(xiàn)實娛樂生活的一個縮影,但仍屬于祭祀樂舞、娛神之巫樂。與之類似的見于山東沂水韓家曲村出土的鳳鳥、羽人、宴樂畫像石,有墓主人面前置杯、盤宴飲,旁側(cè)有倒立、長袖舞、跳丸、踏鼓與撫琴、吹排簫的樂舞雜技,也采用散點透視的底線橫列構(gòu)圖法。

      作為喪葬藝術(shù)的一種,漢畫像不是隨意塑造刻畫的,要符合儒家喪葬禮制,并且其畫像構(gòu)成與墓室方位之間有著緊密關(guān)系和嚴格的規(guī)范意義。墓門門楣或上后室口門楣上的最上石位置代表天界,墓室內(nèi)圖像的方位都從墓主人的角度安排。墓葬一般都是南北向,南方象征生育,北方象征死亡,墓主人死后的靈魂由墓內(nèi)通過墓門升天,這在方向上是一個由南向北行進的過程,即墓主人的靈魂由南向北行至墓門,墓門門額的月輪在左,日輪在右,分別代表左西右東的固定方向和位置。在陜北畫像石中好多橫楣石的兩端都刻繪日、月輪,并分別填繪三足烏、蟾蜍和玉兔?!渡胶=?jīng)》卷十一《大荒西經(jīng)第十六》關(guān)于“天門”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樞也。吳天門,日月所入。”“日月同輝”在陜北綏德漢畫像中常常出現(xiàn),在《山海經(jīng)》中記載有日月山,也是天門所在之處,是日月出入之關(guān)樞。西王母主題與日月同輝形象共同起到辟邪的作用。西王母在月輪旁邊,代表極陰之盛。

      西王母掌管不死之藥,主長壽,同時又能保佑人死后靈魂不滅,她代表著宇宙“陰”的能量,主陰氣,因而西王母都放在月輪旁邊。從永元八年(96年)的楊孟元墓開始,陜西綏德王得元墓(100年)、王圣序墓(104年)等墓門門額漢畫像石的日月輪內(nèi)都不再有動物形象了,墓門門額或后室口門額畫像石左右兩端的日輪、月輪只是具有“日月同輝”、陰陽平衡的意義。陜北漢畫像石上日輪、月輪的刻畫,尤其是月輪里有奔跑的兔子和蟾蜍,日輪內(nèi)有金烏(圖10),明顯是受楚風的影響,可見于西漢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帛畫。月輪內(nèi)的蟾蜍、玉兔與西王母仙庭內(nèi)的蟾蜍、玉兔同時重復出現(xiàn),這是受河南南陽地區(qū)漢畫像的影響,且存在于1世紀。

      陜西綏德四十里鋪田魴墓后室口中柱石刻銘作招魂辭,隸體陰刻銘文曰:“哀賢明而不遂兮,嗟痛淑雅失(?)年。云日日而下降兮,榮名絕而不信(申)。精浮游而獐兮,魂□瑤而東西??志`而迷惑兮,歌歸來而自還。掾兮歸來無妄行,卒遭毒氣遇匈(兇)殃。”這里的招魂辭提到以歌舞的形式招喚墓主人的靈魂歸來,不要妄行,以免遭遇毒害?!冻o·招魂章句第九》載:“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虎豹九關(guān),啄害下人些?!蓖ㄓ^田魴墓招魂辭與《楚辭·招魂》的文辭是有些相近的。楚地風俗的招魂辭體文學,在和帝永元四年已經(jīng)傳入陜西榆林上郡、西河郡的屬地。

      屈原作有《楚辭·招魂》,招魂習俗源于楚國的巫祀文化,由巫覡做招魂巫術(shù)。招魂辭以文學語言與樂舞相結(jié)合的方式成為楚國巫覡文化的典型代表活動之一。古人認為人有魂有魄,死后靈魂上天,只要后代子孫一直祭祀,祖先神明就會在天界佑助顯靈,而魄則入地消亡。招魂辭在下葬前招喚墓主人的靈魂歸附尸體,其目的是要留住主人的靈魂,害怕受侵擾,后室口門楣上的西王母庇護佑助主人的靈魂升天。楚人信鬼好祠,屈原的《九歌》《楚辭》中有很多神鬼傳說等記載。王逸《楚辭章句·九歌章句第二》載:“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招魂辭本就是有歌舞相伴的禮俗,由巫覡唱作,舞伎大合樂以致鬼神?!吨芏Y》載:“大合樂以致鬼、神、?!闭且驗槲魍跄赣虚L生不死的神通,在昆侖山上溝通天界與人界,掌管天門,掌管生死魂魄,所以人們以歌舞獻祭西王母以守護生命,保求靈魂升入天界。歌舞祭祀祈求西王母佑護靈魂升仙,以及用招魂辭招復靈魂,在表達上實現(xiàn)保佑墓主長生不死與死后升仙這兩種意義的統(tǒng)一。

      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出現(xiàn)彗星,《漢書》卷二六《天文志》載:“正月丁未日出時,有著天白氣,廣如一匹布,長十余丈,西南行,如雷,西發(fā)南行一刻而止,名曰天狗。傳曰:‘言之不從,則有犬禍詩妖?!蔽魍跄割A言的靈驗,民眾不敢不信,此后奇異天象不斷出現(xiàn),“其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驚動,走,傳行詔籌祠西王母,又曰‘從目人當來”。民眾集會歌舞祭祀西王母,持續(xù)至秋季。《漢書》卷二七《五行志》載:“其夏,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阡陌,設(shè)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傳書曰:‘母告百姓,佩此書者不死。不信我言,視門樞下,當有白發(fā)。至秋止?!标兾鹘椀滤氖镤伳归T的左石柱上有歌舞伎人舞蹈、歌唱、六博游戲(圖11),右石柱兩兩成對的人面對面似在互相傳話告知消息。在這次席卷全國的“行西王母詔籌”運動中,關(guān)東地區(qū)的民眾到達長安,用歌唱、舞蹈、百戲、博具游戲的方式祭祀西王母,從春天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秋天。人人持籌,佩帶護身符,互相奔走相告,從公元前3年的正月至三月間“以置驛傳行,經(jīng)歷郡國二十六,至京師”,整個“行詔籌”的過程帶有巫術(shù)宗教運動的意義。陜西綏德四十里鋪田魴墓后室口門額西王母獨尊的漢畫像伴隨有樂舞博具的內(nèi)容,印證了《漢書》記載民眾以歌舞祭祀西王母的音樂場面。

      傳說秦始皇派韓終、徐福等方士到海上去尋求不死之藥,以使靈魂從身體中解脫出來獲得自由而升天成仙。漢初流行黃老哲學,崇信巫術(shù)、神話傳說。漢武帝亦好仙道,有方士少翁、欒大、公孫卿等尋求煉丹、長生不老之術(shù)?!恫┪镏尽肪砣d:“漢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之道。時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當來,乃供帳九華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車而至于殿西,南面東向,頭上戴七勝,青氣郁郁如云。有三青鳥,如烏大,使侍母旁……帝東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彈丸,以五枚與帝,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濒斞赶壬豆判≌f鉤沉》之《漢武故事》記載:“王母遣使告帝曰:‘七月七日我當暫來?!庇谑菨h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藥而未果,而西王母另賜仙桃。民間習俗正月七日為人日,《荊楚歲時記》載:“西王母正月七日戴勝見漢武帝?!?/p>

      顏師古為《漢書》卷十一《哀帝紀》之“關(guān)東民傳行西王母籌”這一條作注:“西王母,元后壽考之象。行籌,又言執(zhí)國家籌策行于天下?!庇捎谕趺埠脠D讖,利用已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西王母行詔籌”,將其姑母太后與西王母相關(guān)聯(lián),稱太后為“圣主”,稱頌太后的功德而貶低漢元帝,并下詔:“哀帝之代,世傳行詔籌,為西王母共具之祥,當為歷代母……奉上皇太后璽紱,以當順心,光于四海焉?!蓖趺ㄟ^這種方式謀求政權(quán)正當性以繼承姑母的政權(quán)。由于漢武帝追求升仙不死的影響,掌管不死之藥的西王母成為漢代統(tǒng)治階級信仰神仙思想的專祀。王莽將西王母比作自己的姑母,利用民間信仰影響的廣泛達到篡奪皇位的目的。先秦時期的神話、陰陽家、巫教、神仙思想,在西漢武帝時期求仙長生思想極盛的影響下融合起來,人們將巫教的預言、卜筮和陰陽五行之說相糅合,因此讖緯之學在災異高發(fā)的西漢中期盛行起來。王莽利用讖緯之學篡權(quán),與西王母的傳說相聯(lián)系。故東漢初期,西王母主題樂舞畫像在陜西綏德地區(qū)的興盛,與漢武帝、王莽兩位帝王有關(guān),也是與歷史上“行詔籌”事件長安城民間歌舞祭祀西王母活動的互相印證。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綏德西王母畫像石
      綏德站開展水土保持科學研究七十年成果豐碩
      西王母信仰的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
      民族藝林(2021年4期)2021-12-06 01:08:59
      綏德怎不名天下
      當代陜西(2021年18期)2021-11-27 09:01:28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縣域經(jīng)濟 綏德“網(wǎng)上貨運港”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00
      漢代畫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石材(2020年8期)2020-10-28 07:53:34
      沂南北寨——大型畫像石漢墓
      女媧補天
      淺析西王母形象演變及其原因
      淺析西王母形象演變及其原因
      霞浦县| 巨野县| 镇沅| 安龙县| 佛冈县| 肥乡县| 镇宁| 平湖市| 探索| 乐陵市| 东台市| 常州市| 满城县| 绥德县| 宜丰县| 沁水县| 长子县| 孟州市| 合作市| 三河市| 新郑市| 华阴市| 富阳市| 长阳| 鲁山县| 仲巴县| 石门县| 宁河县| 虹口区| 陆丰市| 霍邱县| 麻城市| 平顺县| 克什克腾旗| 万山特区| 南平市| 岳西县| 台北市| 伽师县| 沅陵县|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