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義
(錦州市康寧醫(yī)院精三科,遼寧 錦州 121000)
目前臨床常見的精神科疾病是抑郁癥,發(fā)病率高,患者表現為持續(xù)性情感低落的臨床癥狀,生活壓力增加導致人們面對壓力事件時不能做出有效的調整方法,心理應激反應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舒緩,導致負面情感事件增加,早期若不能對患者采取對癥的解決措施,則極易對患者身心健康的維系產生直接影響。有學者證實,對抑郁癥患者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能幫助其疏導壓力,確保患者保持從容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不良心境,提高自我管理效能,對改善其預后效果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1]。為分析抑郁癥患者護理中引入正念減壓法對其負性情緒以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52例,研究組(n=26):男15例,女11例,年齡18~63歲,平均年齡(42.96±5.13)歲;對照組(n=26):男16例,女10例,年齡17~65歲,平均年齡(42.81±5.24)歲。各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兩組經神經系統(tǒng)與軀體檢查確診,均符合ICD-10關于抑郁癥的診斷標準[2];患者或家屬對《知情同意書》簽字;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的要求。排除標準: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精神癡呆;言語交流能力缺陷;合并肝腎臟功能障礙;依從性差。
1.3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詳細向患者講解病因、治療流程、自我護理要點等內容,加強其與家屬對抑郁癥的認識,同時主動與患者溝通,告知其遵醫(yī)囑按時服藥,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病情,有異常采取對癥的解決措施。研究組以對照組為基點引入正念減壓法,①正念減壓訓練:合理指導患者開展伸展練習,保持坐位背挺直,肩膀放松且手臂保持自然下垂,每次訓練時間保持20 min,同時合理開展葡萄干練習,通過嗅覺或視覺等形式感受自身身體變化與情緒變化,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3]。②呼吸冥想: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囑咐其全身心放注意力至呼吸,氣息到達鼻孔隨意進出身體,感受到腹壁能緩慢的擴張,呼氣時則處于下降狀態(tài),同時指導患者保持靜坐冥想半小時,切實感受內心的聲音,保持實際原則去接納,不加以批判,從而在覺知中感受到自由。③靜坐冥想:實時觀察患者的感覺、念頭與身體感受,保持靜坐感受焦慮情緒與心理活動,切實紓解自身的負性情緒,同時出院后囑咐家屬在家庭環(huán)境下合理開展正念訓練,集中注意力至靜坐冥想流程,從而全身心感受心理狀態(tài)[4]。
1.3 觀察指標。負性情緒:參考焦慮與抑郁自評量表[5],各分值與護理效果成反比。自我效能感評分:患者填寫本院自我效能調查問卷,測定兩組疾病知識、不良因素危害性認知、自我管理與并發(fā)癥預防知識,各分值與護理效果呈正相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SPSS21.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負性情緒與自我效能感)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行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負性情緒:護理前兩組焦慮與抑郁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較對照組的焦慮與抑郁評分低,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對比(±s)
組別 例數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26 62.68±5.84 51.74±3.25 61.27±6.39 52.46±4.23對照組 26 62.86±6.03 59.48±5.56 61.12±6.18 58.69±5.13
2.2 自我效能感評分:研究組(n=26)疾病知識是(2.48±0.56),對照組(n=26)是(1.39±0.29);t=8.8132,P=0.0000;研究組不良因素危害性認知是(2.41±0.68),對照組是(1.13±0.25),t=9.0086,P=0.0000;研究組自我管理是(2.61±0.69),對照組是(1.52±0.43),t=6.8361,P=0.0000;研究組并發(fā)癥預防知識是(2.58±0.63),對照組是(1.42±0.41),t=7.8690,P=0.0000。研究組較對照組的疾病知識、不良因素危害性認知、自我管理與并發(fā)癥預防評分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抑郁癥屬于臨床常見的精神科疾病,其主要是指患者對發(fā)生事件負性情緒所導致的情緒狀態(tài),其負性思維、負性態(tài)度與消沉情緒較明顯,患者往往不了解負性情緒發(fā)生的原因,導致其表現為持續(xù)情緒低落等臨床癥狀,早期若不能采取對癥的疏導措施,則極易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直接影響。
有研究報道,護理期間引入正念減壓法能有效改善抑郁癥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其能確?;颊咴谟幸庾R的狀態(tài)下不帶批判形式持續(xù)觀察病情,有效處理疾病功效且緩解精神壓力,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對患者大腦處理情緒、學習與記憶等方式產生積極影響,促進情緒平衡,從而加強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同時該項護理措施無需采用儀器,有效緩解患者的家庭負擔,提高其生活質量,避免患者發(fā)生自殺等情況。
黃冬華,謝建芳,袁水蓮等研究中明確指出[6],護理期間引入正念減壓法能緩解其負性情緒,有效疏通患者的心理問題,避免發(fā)生病情復發(fā),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與生活質量,具有時效性與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前兩組焦慮與抑郁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較對照組的焦慮與抑郁評分低,研究組較對照組的疾病知識、不良因素危害性認知、自我管理與并發(fā)癥預防評分均高,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由此可證:對抑郁癥患者實施護理期間引入正念減壓法能有效改善其負性情緒,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預后效果,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