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
表情是人們通過對個體面部表情或身體姿態(tài)的摹仿,形象直觀地表達自身情感信息的重要非言語性行為,它是一種基于個人需要的身心狀態(tài),可視為人類心理活動的晴雨計。有關學者通過研究人的面部表情,將情緒劃分為6種基本狀態(tài):喜、哀,怒、懼、驚、惡。而對于微博表情,目前學術界還沒有一個準確且通用的定義。但從傳播特征的角度看,微博表情是一種結合文字、圖片、動作和情感的“網絡方言”,是人們在互聯(lián)網人際交流中用來交流的“表情”語言。
微博表情作為受眾最常用的傳播元素,按照使用程度、狀態(tài)以及其他形態(tài)分類見表1。
表1
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催生了表情符號的普遍運用,人們不再僅僅依賴文字來溝通聯(lián)絡,進行人際間的聯(lián)系。在互聯(lián)網人際傳播中,微博表情的這幾種類型將人的各類表情以或動或靜的圖片和文字用個性化的方式展示出來,充分調動了受眾參與網絡人際互動的積極性、趣味性、娛樂性,使受眾在接受信息和解讀信息的過程中能夠調動多種感知器官,營造一種和諧、有趣、愉快的互動環(huán)境。
傳者與受者在使用微博表情符號時,實質是在自我認知和相互認知的身份認同中。美國著名的傳播學家W·施拉姆認為:“當我們交流時,我們試圖找出與誰‘共通’的東西,即我們試圖‘分享’信息、思想或態(tài)度?!盵1]微博表情的信息傳播,正是通過“共享”來消除傳者與受者之間的顧慮,促進傳者與受者身份之間的相互認同,形成相互“認識”的錯覺和“熟人”的第一印象,以此來構建傳者與受者之間的自身形象。從傳播效果上看,微博表情在互聯(lián)網人際傳播中,利用其活潑、有趣的特點為傳者與受者之間建起一道互動屏障,使傳受雙方都不能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思但都愿意繼續(xù)溝通,以此達到隱匿身份下的自我形象塑造。由于互聯(lián)網人際傳播具有“隱匿性”,因此傳受雙方只能脫離現(xiàn)實利益和社會規(guī)則的束縛,通過微博表情符號的選擇來重新構建自我形象。
在互聯(lián)網人際傳播過程中,“傳者與受者之間通過匿名的方式交流,或許會造成欺騙或者導致其他人的幻想以及一些超乎現(xiàn)實的想象;但從其他角度來看,這可能是傳者與受者之間越過時空的限制時,呈現(xiàn)多元生命的發(fā)展,但不一定要通過堅實的時空調節(jié)特定群體的人強加于人的身體和人格來生存?!盵2]就當下而言,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傳者與受者展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我是經過偽裝之后的自我,而真正的自我被束縛并不能完全展示出來。但在互聯(lián)網人際交往中,“個體隨意轉換各種流行表情重塑自我群體所有權,游戲角色扮演使個體呈現(xiàn)多重自我面貌”。[3]比如使用“微笑”的表情符號來構建一個溫柔可愛,可親可近的自我形象;用“狗頭”的表情符號來構建一個活潑可愛,詼諧幽默的自我形象。
微博表情是一種信息的流動符號,即通過微博進行人際傳播的媒介,所進行的信息的傳遞。
因此,在人際傳播過程中,微博表情一定程度上搭建起了傳者與受者面對面交流時的場域,在交流時起到制造氣氛、補充情感和信息傳遞的作用。微博表情除去了文字語言的冗余,把情感表達讓渡給表情符號,延伸了傳者與受者五官的功能,使傳者與受者互相之間的信息傳播、情感交流、人際交往顯得極為方便。“也就是說,這種信息網絡是根據(jù)信息節(jié)點的變化而實時變化的。正是這些由不同用戶編織的信息網絡的動態(tài)變化,加速了互聯(lián)網信息的流動,凸顯了微博的獨特價值?!币匀嗣袢請蟮墓俜轿⒉槔?,報道一些積極的正能量新聞時,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主要是“愛”“送花”“喜歡”等表情來表示肯定或支持等;報道一些突發(fā)性事故的新聞時,則會用“雙手合十”“蠟燭”“紅心”等表情來表示祈禱或關懷等。
在互聯(lián)網人際傳播中,微博表情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人稱、語氣和語態(tài)”。
首先,就人稱而言。傳受雙方可以選擇人稱代詞來巧妙地表達人際意義,消除陌生感,調整傳播過程中的人際關系。微博表情在互聯(lián)網人際傳播中,大部分都是從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角度來實現(xiàn)互動。其目的在于拉近空間距離,培養(yǎng)人際感情,增強親近感,營造一種面對面交流聊天的語境。
其次就是語氣。在互聯(lián)網人際傳播中,由于虛擬性造成的陌生感使得傳者與受者在互動交流過程中的語氣顯得尤為重要。靈活運用微博表情既可以讓傳受雙方在互動過程中領會表達意圖,也可以讓情緒表達更加自然,還可以縮小陌生感帶來的心理障礙,提升親密度與信任度。如“大拇指”表示贊同,“鞠躬”表示感謝,“揮手”表示你好或再見。
最后就是語態(tài)。在微博對話中,表情符號的使用可以表示反饋或回復,是一種委婉表達自己觀點和想法的最佳方式。如“微笑”表情,是一個中性的態(tài)度表達,不但可以緩解尷尬的語境還可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梢姡⒉┍砬椴粌H是用來調節(jié)網絡人際傳播過程中的聊天氣氛,還是維系網絡人際關系的紐帶。
青少年,作為使用微博的主力軍,在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前,要盡可能的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引導。然而,在實際的互聯(lián)網平臺設定中,一些誤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好因素不斷出現(xiàn)。如微博表情中將吸煙表情賦予了“酷”或“悠閑”的涵義,使青少年對“戴墨鏡、叼煙頭”代表“酷”的吸煙表情趨之若鶩,潛移默化的認為吸煙很酷、很拉風、很有型,從而模仿吸煙成為新的煙民。因此,微博表情的平臺設置不當就會誤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微博表情以內容簡單、視圖直觀、內涵豐富、表達含蓄的優(yōu)勢,迅速成為受眾分享、情緒表達、情感傳遞的“特殊語言”。但就是因為微博表情消除了冗長的文字,方便、簡單、直觀,造成傳者與受者在文字表達中出現(xiàn)歧義。除此之外,微博表情的頻繁使用還會削弱文字的正常功能。受眾在交流過程中一言不合就開始“斗圖”和連串的甩表情,導致部分受眾忘記語法和拼音,造成拼音拼寫錯誤,標點符號運用不當?shù)?。如“難受”“想哭”這兩個表情,在傳播過程中結合了南寧普通話的調子就變成了“藍瘦,香菇”。這類表情的使用不僅會影響初學漢語的人在學習漢字時的發(fā)音,還會影響外國漢語學習者在漢語寫作練習中漢語表達的規(guī)范化。因此,表情符號的不合理使用除了影響文字的正確表達之外,還會造成漢字傳播的困擾。
“一圖勝千言”,新媒體時代是一個視覺時代,也是一個讀圖時代。微博表情比文字更形象生動,而且“萌”態(tài)可掬,因此它可以在非面對面的交流中扮演“溫柔”的角色,起到緩和的作用。但是,對于微博表情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既要看到它在人際傳播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起到的消極作用。因此,微博表情在互聯(lián)網平臺的設定中,要利用自己的強大影響力和傳播力,主動進行議題設置,準確把握社會發(fā)展風向,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營造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的媒介生態(tài)環(huán)境,表達正確的表情符號立場,引導社會風氣朝著正確、合理、健康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