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振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每個人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方式方法不盡相同,各有亮點,中華大地上涌現(xiàn)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當代大孝之星,這是一種令人欣喜、欣慰的好風(fēng)尚和好傳統(tǒng)。
我亦為人子女,父母尚在,均已七十六歲。老家在大別山革命老區(qū)、全國著名的將軍縣——湖北麻城。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敦厚、樸實、勤勞。一輩子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含辛茹苦把我們兄妹四個人拉扯大。作為家中老大,我立志要走出大山,要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如今,父母耄耋之年,我和兄弟、妹妹們都在以各種方式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我給他們蓋了新樓房,加固了老宅子,也帶他們?nèi)ハ愀邸拈T、北京、上海、杭州、海南等地旅游觀光過,每隔二三年,專門帶他們?nèi)ンw檢,還給他們存了一筆數(shù)量可觀的養(yǎng)老金。我們曾接他們來廣州共同生活,他們居住了十年,帶大了幾個孫子后,依然要求回到大山里自耕自給,過田園生活,我們強留不下,能做的只能是冬天把他們接到南方避寒,春天又送回北方去避暑。
我還時常遵循孔夫子所說:“父母在,不遠游”。每年休假,總是選擇回老家這個“風(fēng)景區(qū)”,意在多守護和陪伴一下年邁的父母,傾聽他們的嘮叨,讓他們精神充實些。以致廣州的一些朋友當著我妻子的面常常揶揄和調(diào)侃我,妻子更是不理解,多次嗔怪我固執(zhí),這份誤會里,蘊藏著我的樸素堅定的孝心驅(qū)動和“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憂慮。
孝心里藏著人倫道義,孝心里有時也會產(chǎn)生代際誤會和事情波折。父母親沒有任何業(yè)余愛好,兩個人唯一的精神食糧就是黃梅戲。二十年間,我們先后給他們添置了3臺VCD機,換了四臺大電視機,購買了幾百部黃梅戲劇目的光碟。讓他們在勞作間隙享受傳統(tǒng)戲劇的悠揚韻味。
在2013年,我還專門個人花費5萬元把湖北省專業(yè)的黃梅戲劇院請到大山溝里演唱黃梅戲各種劇目片段,演員陣容就達五六十人,飛揚的韻律在大別山溝里回蕩,變幻多彩的燈光照亮了山區(qū)的夜空。我不僅滿足了父母對精神生活的向往與渴求,還讓近百里地的老百姓享用到了從未有過的精神大餐,許多老人圍著我,有的拉著我的手,眼睛里噙著滿足的淚水,激動地表示感謝。
前幾年,我在廣州機場路的音響城為父母購買黃梅戲光碟時,也引起了一場誤會,讓人啼笑皆非。該音響城是廣州最大的音響、影音器材批發(fā)地,我來回穿梭,在各店鋪挑選黃梅戲光碟。不想,我被一位老板當成了刻制盜版、造假牟利的小販。引得警察到場,又查身份證,又問來歷,四周圍觀了一大群人,弄得我十分尷尬委屈,淚水忍在了眼眶中。幸虧我心理素質(zhì)好,從容不迫地解釋了這場“孝心之舉”,得以全身而退,眾人也感慨于我的用心。
不論是贊許還是誤解,我覺得對父母的孝心與初心不能變。哪怕遇到委屈,也是心懷美德美行的光環(huán)。在孝道的路上,充滿著我和家人的美好回憶,這都會成為我人生中最難以忘懷的片段。身為子女,我們都應(yīng)堅守這種品性與情懷,并影響更多的人,讓美德傳承,讓淚光凝固在永恒的孝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