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子
左右腿一前一后邁出,是人類和許多動物共同的走路姿勢。不過仔細(xì)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二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在行走時都是腳跟抬起,腳掌先著地。人類則不同,腳各部位著地的順序依次是腳后跟、腳掌,最后才是腳趾。為什么人類的走路姿勢這么獨特呢?
腿可長長15厘米
“大長腿”總會比“小短腿”走得更快一點,這是因為腿越長,每步邁出的距離越大,在給定的時間內(nèi),如果步數(shù)一樣,“小短腿”將會被甩得很遠(yuǎn)。所以,腿長的人一般而言走路會更省力,也更有效率??磕_后跟落地的走路方式也暗含這一規(guī)律,可以讓腿“變長”。
然而,腿長不就是一個人從臀部到腳部的長度嗎?走路怎么會讓腿“變長”呢?因為人起步時會抬起一只腳的腳跟,腳尖著地,提高了臀部離地面的距離,無形中增加了腿的長度,然后另一條腿就會邁得更遠(yuǎn)。研究表明,腿可以延長至15厘米。
更節(jié)能
腳后跟先著地,可以將大部分人體重量直接傳到地面,增加穩(wěn)定性,減少身體走動時上下?lián)u擺的幅度以及臀部、膝蓋和腳踝的肌肉活動。女士穿高跟鞋走路,看起來好像腳尖著地,但實際上還是腳后跟先于腳尖落地,并且比穿平底鞋走路更累。
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美國猶他大學(xué)、德國耶拿大學(xué)的研究者曾一同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找來27個年齡在20~40歲的受試者,測試他們分別用腳后跟著地、腳掌著地、腳趾著地時氧氣消耗量、肌肉活動量、對地面作用力的大小。實驗結(jié)果表明,在相同的距離內(nèi),那些腳掌先落地的會多消耗53%的氧氣量,而那些腳趾先落地的效率更低,會多消耗83%的氧氣量。
跑步高效
然而,如果腳后跟先著地的走路方式這么高效,為什么其他動物不采用這一姿勢呢?這是因為,用腳后跟先著地的方式走路的動物們,雖然走路是把好手,但并不是跑步高手。人類許多優(yōu)秀的運動員,無論長跑還是短跑,都不會用腳后跟先著地的方式。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前腳掌先著地,身體會自然前傾,有助于提高速度。腳后跟不著地,也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加每一步的距離。
即便人類采取了前腳掌先落地的跑步方式,依舊在速度上比不上動物界的運動健將們。人類跑步速度最快的百米賽跑世界冠軍、目前世界紀(jì)錄的保持者牙買加運動員博爾特,根據(jù)計算,博爾特的最高時速是45千米,但這只是瞬時速度,而一匹馬的最快時速大約是60千米,老虎奔跑的時速大約是80千米,遠(yuǎn)超人類。
不過,雖然人類不是優(yōu)秀的高速度運動健將,但動物健將們沒法長時間地高速度奔跑,獵豹全速奔跑的速度雖然能達到113千米每小時,但只能保持20秒左右。而人類的腳后跟行走方式非常適合遠(yuǎn)距離遷移,腳的解剖結(jié)構(gòu),比如較短的腳趾,在奔跑時保持穩(wěn)定需要更少的能量,產(chǎn)生的沖擊也更小;跟腱在奔跑時相應(yīng)地儲存與釋放能量,這些使得人類非常擅長長距離奔跑,是優(yōu)秀的耐力狩獵者,能夠捕捉到耐力不足的動物。這些藏在“腳里”的小技能,在人類進化中也扮演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