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陳蕭軍
工作中的張波和張壽光。
人們常用“白衣天使”來形容給予病患溫暖與照顧的女護士,但其實很多醫(yī)療崗位上,都活躍著一群同樣濟世仁心的男護士,在救死扶傷的路上,他們承擔著不可或缺的重任。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以下簡稱“泰心”),就有這樣一群“男”丁格爾們。泰心醫(yī)院共有374名護士,其中男護士67名,占該院護士總數(shù)17%,遠遠超過國內男護士比例2%的數(shù)據。
張波是泰心ICU的一名男護士,2019年2月的一天,ICU接診一名呼吸衰竭的新生兒,他即刻投入緊張的工作中。經過全力搶救,新生兒暫時渡過危險期,但情況仍不容樂觀,需要時刻監(jiān)測。從那時起,張波的視線就沒有離開過孩子,始終注視著檢測儀器,及時為孩子通氣道,隨時將情況匯報給值班醫(yī)生。
見到“泰心網紅”張壽光時,他正和同事們一起排練一年一度的泰心春晚,張壽光扮演一名心臟病突發(fā)患者,他和同事們通過運用手術過程中的各種器械,完成了震撼人心的打擊樂表演《非凡時刻》,該節(jié)目在網絡平臺上僅2天時間便奪得破百萬的點擊量,收獲1.8萬次點贊,其別具匠心的創(chuàng)意和強烈的感染力令觀眾耳目一新。排練結束,他匆匆趕回重癥監(jiān)護室病區(qū),處理各種突發(fā)情況。
張再紅是心內科重癥監(jiān)護室的一名男護士,曾經參加過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救災任務。他的看護對象同樣是病種復雜,病情危重且突變頻繁的患者。在無陪護的封閉病房里,他日夜守護在患者床邊,協(xié)助危重患者走過生命中最艱難的一段旅程。和千千萬萬的女護士一樣,他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患者默默地奉獻著。
張波在ICU。
張再紅為病人做檢查。
男護士也有細膩的一面。
王海江和他的介入團隊。
張壽光和同事排練醫(yī)療器械打擊樂《非凡時刻》。
泰心醫(yī)院介入中心的13位護士中有6位男護士,護士長王海江是其中之一。即使是老父親需要做腿部手術,王海江也是白天忙工作,晚上才趕到父親的病房照料,堅持沒請一天假。記者跟隨王海江走進介入中心,才知道介入手術需要通過X光照射顯影,醫(yī)生根據影像對患者實施精確手術??梢哉f手術中,X光機就是醫(yī)生的眼睛。但是,超量的X光射線對人體有害,介入中心醫(yī)護等人員也因此被喻為“吃射線”的人。穿著鉛衣工作絕對是項體力活,相當于將6瓶1.5L的礦泉水背到身上,這里的護士還常常需要疾步奔走于耗材庫房和導管室之間遞送材料。王海江“忙完一天腿像灌了鉛,脫下鉛衣后,人都感覺要飛起來?!边@也是所有“鉛衣人”的感受。除了沉,鉛衣還不透氣,時間一長捂出一身汗。
在泰心醫(yī)院介入中心的辦公室一角,兩排獎杯金光閃閃。王海江笑著告訴記者:“這身沉重的鉛衣也不是白穿的,我們都練成 ‘飛毛腿’和‘大力士’了。院里組織運動會,我們奪得的獎杯可不少!”與穿著鉛衣的沉重感相比,患者手術成功的那一刻,每一位“鉛衣戰(zhàn)士”的心里都格外高興。
男護士在醫(yī)院的角色越來越不可或缺。男護士成為“香餑餑”,反映了醫(yī)院對于男護士的迫切需求。目前,在發(fā)達國家或地區(qū),男護士所占護士總數(shù)比例高達10%至20%,有些甚至達到30%。而在中國的護士隊伍中,男護士仍屬于稀缺資源。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醫(yī)院有關科室對男護士的需求將更加緊迫,這既需要醫(yī)校培養(yǎng)更多的男護士,更需要全社會對男護士的角色有更多認同感和接受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