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實
中世紀的審判是一門玄學,經常有一些現在看來不可思議的評判標準。比如決斗判決,在沒有足夠人證和物證的情況下,雙方說得似乎都挺有道理,怎么辦呢?打一架好了。反正神會站在正義的一方,能打贏的肯定占理。
但決斗判決一般都在地位對等的男人之間進行,騎士不和平頭百姓決斗,男人也不和女人決斗。如果騎士得罪了某位尊貴的夫人,自然有夫人這邊的騎士主動站出來與對方決斗。同樣的,像《冰與火之歌》中所展示的,小惡魔也可以找其他騎士替代他進行決斗。
只有日耳曼民族把這種決斗“發(fā)揚光大”,用到了解決夫妻紛爭的案子中,于是有了古怪的“婚姻決斗”。
男人身體強壯,女人相對弱小,男人打女人肯定占優(yōu)勢。不過,日耳曼人的婚姻決斗早就擬定了對雙方“公平”的規(guī)矩。丈夫們得先挖一個三英尺寬的洞,然后站在洞里,洞的深度應該與腰線平齊,一只胳膊被綁在身體上不能動,只能用一只手來應戰(zhàn)。而女方則站在地面上。
在決斗當天,參與決斗的夫妻都穿上緊身衣,佩戴頭巾(專家猜測這可能是一種喪服的款式,畢竟總有一方要掛掉)。男方的武器是一根木質的棒槌,而女方的武器則是一個長型袖狀的袋子,里面裝著一塊三磅重的石頭。
按照規(guī)定,男方在決斗中,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碰到洞的邊緣,碰到一次就被判違規(guī),如果三次違規(guī)就輸掉決斗。當然,男人也不能離開這個洞,而女性可以在洞的邊緣自由移動,尋找攻擊的機會。
可想而知,雙方都要想盡辦法把另外一方干掉,如果無法完全控制對手,在近身格斗中就很有可能失敗。而失敗的結果也很殘酷:如果女方贏了,男方會被處死;如果男方贏了,女方會被活埋。
正是因為夫妻決斗的殘酷性,當時很多武術大師專門繪制了詳細的“招數”來教人們怎么克夫(妻)制勝。比如巴伐利亞公爵的防御術老師保盧斯·卡爾就繪制過幾幅婚姻決斗的攻防圖解。
夫妻雙方有什么深仇大恨,非得搞到你死我活才肯罷休呢?這種判決真的有可能實行嗎?
事實上,歷史學家對這個問題也是有疑問的。比如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艾利森·庫德特教授就說,在15-16世紀,女性“不守婦道”的情況是非常多的,鬧上法庭的案子也非常多,可是從1200年以后的資料中,從沒見到一起用婚姻決斗來審判的案子。甚至,14世紀某些地區(qū)的習慣法不僅規(guī)定妻子不能打丈夫,甚至如果丈夫允許自己被妻子毆打都是一種犯罪。所以,這種事情不可能發(fā)生在中世紀末期,那么只有一種可能——這些作家把一些中世紀早期手稿中的例子抄了下來,然后用一些過時的圖片來當配圖。不過,她并沒有否認婚姻決斗的真實性,畢竟有那么多歷史材料在那里擺著,也不會有人無聊到憑空臆想夫妻之間的殊死搏斗,然后像無厘頭漫畫一樣記錄下來。
15世紀時,德意志的擊劍大師漢斯·塔爾霍夫繪制了很多戰(zhàn)斗手冊,都是為了給當時要參加決斗判決的雙方提供指導。在這些手冊中,有九張插圖畫的是男女之間的決斗,這應該不是毫無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