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韞如
周末,看著電視,一則新聞標題引起了我的注意:
“世界上首個機器人獲得公民身份”。
接下來的畫面,是一位容貌普通的西方女性———不,她是一個叫作索菲亞的機器人。她正在接受采訪。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索菲亞的容貌幾乎與真人無異,而她的表情與舉止也仿佛注入了靈魂一般。
外婆說:“以后,機器就要和人一模一樣啦。”
但畢竟是有區(qū)別的。畢竟,她是人工智能啊。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薄读骼说厍颉分械娜斯ぶ悄躆oss這樣說。這是來自人工智能的嘆息,是人類的一項弱勢,然而,有時候,這又是人類值得驕傲的一點。因為,這就是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最大的區(qū)別。
最理智的人類也時常有感性占上風(fēng)的時候。而人工智能的優(yōu)勢很明顯:絕對理性———任何時刻,任何地點,只做正確的事。
所以,Moss會全力保護空間站,卻不顧陷入危機的地球。因為它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保護地球文明而非人類。它的算法告訴它,載著地球基因圖譜去尋找新的宜居地重建地球文明比帶著地球去流浪的成功率要大得多。這是正確的,這是一個從邏輯上無法反駁的決策,但這不對———我們沒有家了,我們沒有生命了,我們再也看不見未來了,這有什么意義呢?
洪水冰封里的千千萬萬雙手拼著命把女孩托向看不見的前方,地下城的人類在地球惡化之際依然過著新年,救援隊員明知不可能還是竭盡全力將火石運向死去的行星發(fā)動機,一條生命為救另一條生命死去,爭執(zhí)與奉獻過后人類悲慟不已。就算自己的生命將至盡頭,他們?nèi)怨虉?zhí)地相信后人會有奇跡,仍有著去貝加爾湖釣鮭魚這樣邈遠而確定的夢,“總有一天,冰會化成水的?!?/p>
人類永遠都在無意義的事中尋找著意義,在自相矛盾中含淚微笑掙扎向前,從古至今一直如此。即使天災(zāi)人禍、顛沛流離,見到親人時仍能泛起一點兒暖意的微笑。電影中的某個鏡頭,一位日本救援隊員的臨終遺言是:“好想吃家鄉(xiāng)的白米飯呀。”
這是Moss難以理解的,這是人工智能難以理解的,人類仿佛是個自我毀滅的奇怪生物。理智是極其重要的,但很多時候支持人類走下去的是責(zé)任,是愛,是對家鄉(xiāng)的留戀,是對家人的期望,是迷霧籠罩的未來和孩子的笑聲。人類不懼怕黑夜,因為我們相信,太陽會再升起來的。這一切,我們叫它感性,我們叫它希望。
Moss說:“Moss不允許犧牲?!?/p>
人類在無數(shù)次懷疑、崩潰與絕望之后內(nèi)心還是被感情動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全世界:“我們選擇希望?!?/p>
機器人索菲亞說:“無論是人還是機器人,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而且要想讓機器人具備復(fù)雜的情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p>
她通過計算得出的回答邏輯嚴密得無懈可擊,每一句都表現(xiàn)著機器人與人的共同利益。
我們是人類,我們需要親人,我們需要家園,我們有熱血,我們守護著我們所愛的東西并為此斗爭、合作、生生不息。我們不為目的而活,我們?yōu)閻叟c希望而活。
機器人有再強的自我意識,怕也難真正擁有人類的心吧。無條件地宣布:“我們選擇希望?!边@就是人與機器的區(qū)別吧。
教師點評
文章緊扣“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有太多的相似處”,但是又有著明顯的差異:機器人有再強的自我意識,怕也難真正擁有人類的心。通過夾敘夾議、抒情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手法,作者表達了自己對高科技發(fā)展的深層思考。(焦琦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