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澤胤
在陰暗深邃的酒巷,我又遇見了那個拿著話筒的男人。
他瞇著眼,仰望天空,對著話筒忘情歌唱,但除了竹竿似的瘦削身軀和銹跡斑斑的話筒與音響外,他別無他物,像一個乞丐。我四下尋找收錢的鐵碗,卻只找到兩只破得漏風的布袋。
我走近了些,歌聲漸漸清晰起來,“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也許該吃飯了,他放下話筒,緊了緊外衣,轉(zhuǎn)身走進酒館,從容地拿起酒柜上的啤酒,嫻熟地打開瓶蓋,白沫“撲哧”一聲溢了出來。老板忙著招待其他顧客,仿佛沒看到這個“酒賊”。
我的腦海里立刻浮現(xiàn)出許多關(guān)于他的身世的猜想:從小失去雙親,獨自生活;也有可能是酒館雇來招攬顧客的……我更想他是后者,畢竟誰都不忍心看到境遇如此悲慘的人。
話筒還放在地上,沒關(guān)開關(guān),余音未散的音箱里,仿佛流出一股滾燙的激情,與男人血脈相通。他只是“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淹沒在人群中,無人理睬;即使被發(fā)現(xiàn)了,也若路邊一根稻草。他來到世上,只為了填補最苦難者的空缺。每天放學(xué)路過,我?guī)缀醵寄芸匆娝?,他忘情地唱著《橄欖樹》;在?jié)日的萬家燈火里,他唱著《橄欖樹》;在端午的粽香中,他還唱《橄欖樹》。他面對話筒,縱情日日夜夜,流年似水。
我感到了生命永恒的含義,嚴文井筆下那永不凋謝的生命之花,似乎不再是愿景。永遠是那個竹竿似的瘦削身軀,永遠是布滿銹跡的話筒。
他終究被人輕視。我親眼看到一位過路人遞給他一張百元大鈔。旁邊立刻有人勸阻道:“不要被這種人騙了,說不定他比你有錢……”
在偏僻的角落生存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在社會最底層,有人同情,有人誤解,但他們?nèi)詧詮姷鼗钪?,不怨恨、也不羨慕別人。我慶幸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他,他教我憐憫、不卑不亢、寵辱不驚,教我相互理解和同情。
他喝完一瓶啤酒,咂咂嘴,緊了緊外衣,大步走出來,又拿起話筒對著天空歌唱。那深邃的眼睛仿佛看透了塵世喧囂。夜幕降臨,酒館亮起暖黃的燈光,映在他的身上。他的影子很快塞滿整條街巷。
朦朧的月光下,又傳來那沙啞的歌聲:“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
教師點評
小作者留心生活、觀察細膩,抓住歌手隨性、豁達、不卑不亢的性格特點進行描寫,讓我們體味到他苦難而又倔強的生活。借助本文,小作者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哪怕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也依然保有尊嚴,平和豁達地生活著。
(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