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晶晶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自主性學習
閱讀是一個需要學生參與、探究、研讀的學習積累過程。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傾注了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情感,并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等賦予在作品中。中職語文所選擇的文章大都是作者人生歷練的外化形式。因此,還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本義,對于閱讀者而言是基本要掌握的閱讀方法。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在閱讀這些包含人類智慧的作品時,總是帶著自己的主觀理解與認識。進入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淺層次的閱讀理解不存在太大的問題,但對于一些較深入的人生觀、情感等方面的探討卻往往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作為一線語文老師,面對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恐慌、抵觸等現(xiàn)狀也是萬分著急,因為閱讀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不是課堂上的一段段、一句句地講解所能代替的。那么,在這個時候提出在閱讀教學中實施自主閱讀,顯然符合新時期語文學習能力的需要。
魏書生老師在總結多年教育經(jīng)驗時曾說過:“語文教師要完成的育人任務之中,也包括將學生培育成語文學習主人的內(nèi)容。”由此可見,學生的主動參與對于閱讀教學過程的重要性。
一、將以“教”為主轉化為以“導”為主
近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提倡教師要積極主動的將“教”為主轉化為以“導”為主,不讓學生成了聽眾、觀眾,學生的自主地位也就能發(fā)揮積極的作用。職業(yè)學校由于其重技能輕文化的導向,導致部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缺乏主動性和參與性,期待著老師的講解。所以對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改革,一線語文教師必須將自身的“主導”作用落實在“導”上,將課堂教學活動盤活,給予學生學習的民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弱化對文章作者情況、篇章段落、遣詞造句等方面的講解,要積極地為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誘導”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興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世界,解決在閱讀中產(chǎn)生的種種疑惑,對于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采取個別點撥的方式,啟發(fā)學生去品味文本。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教師才能從主演的角色上走出來,在課堂上,站在與學生同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而學生也能從混沌參與的聽眾轉變成積極主動的參與者。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課堂活躍的氣氛中是否存在一些隨聲附和的行為,雖然教師淡去了主角的身份,但是還要牢牢守住課堂主陣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教師要擺正自身的位置,真正落實“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從而真正實現(xiàn)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占主體地位。
二、轉移學習任務,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一個物件甚至是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索、去研究,從而在探索的進程中產(chǎn)生濃厚的激情。心理學家也認為,興趣就是渴望認識某事物、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可以使我們積極地觀察、主動地認識事物。確實,強扭的瓜不甜,國內(nèi)外的教育家都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教學中的作用。因為學生一旦感到被強迫的接受,就會全然失去興趣,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所以失去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很痛苦,認為書本知識是一種超額的負擔,閱讀是一種食之無味的活動,從閱讀的效果而言就是事與愿違,事倍功半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轉移學生的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解決在閱讀中生成的疑惑,而一旦學生產(chǎn)生了學習的興趣就會積極地去學習、樂于閱讀,并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1.引導操作,鼓勵參與,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教授《過去的年》這篇文章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筆者不著急打開課本去學習,而是讓學生回憶自己的新年是怎么度過的,并以此展開活動,要求學生利用各種媒介收集關于年的各種資料,并在班級進行交流。學生聽到這樣的任務,先是滿臉的詫異,但看到筆者堅定的眼神后,大家呼啦一下拿出藏在桌子下面的手機,開始搜索各種資料。第一次這么“明目張膽”的玩手機,學生充滿了各種小興奮。慶幸的是在巡視班級的過程中,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所有的學生都在認真地翻閱手機查閱資料,“玩”得不亦樂乎,并且在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也是積極發(fā)言、認真補充。在教學中營造的這個自主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將學生帶入到他們感興趣的具體情境氛圍中,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了,整個教學過程不再是一潭死水。教師將一節(jié)課教‘活的關鍵一步,就是要在課堂上設置一種能令學生融入其中的情境,使學生的關注點主動地在不知不覺中回歸課堂,并能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一種難以割舍的興趣和閱讀激情。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并提出一些與文本相關的問題等。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而好奇心就成了思考的動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至關重要,少了學生參與的課堂也必定是令人窒息的,注重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語文教學方法,主張教師少說少做而讓學生多說多做在閱讀教學中顯得尤其重要。
2.多種方式導入文本,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趣味導學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恰當?shù)剡\用趣味導學導入新課文,在教學中根據(jù)文章的學習需要,用詩歌、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將學生提前帶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感知。努力去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能使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得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也能在這種師生投入的情境中得到提升。例如教授《化裝舞會》一文時,由于學生在化裝舞會知之甚少,可能學習起來感覺陌生,沒有興趣,筆者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一段化裝舞會的視頻和大量的舞會現(xiàn)場圖片導入課文、介紹舞會,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任務相關內(nèi)容的導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3.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設置探究問題,設置的疑問要靈活多樣、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文本的中心思想。巧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在學習《我愿意是急流》一文時,筆者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本文后,小組討論,就文本內(nèi)容提出幾個問題。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能夠聯(lián)系先前學習的《致橡樹》一文,主動提問探究,閱讀分析女詩人和男詩人之于愛情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提問的習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為閱讀方面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注重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主張讓學生去說去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激情,吸引學生深入到文本的內(nèi)部去理解文本,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文本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注重積累,讓學生從“學會”階段過渡到“會學”階段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若要有真正的思維勞動,首先要有真正的閱讀”。要讓學生從“學會”階段過渡到“會學”階段,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的職責不再是一味傳道授業(yè)解惑,不是讓學生進行大量的信息的強記、知識的灌輸,以應對考試。閱讀是一項技能,一旦掌握受益終身。中職學生的學習情況良莠不齊,閱讀能力也是千差萬別。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自由思考和回答的機會,教會學生如何閱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形成個性化理解,引導學生主動帶著問題,努力運用多種方法為自己的觀點尋找依據(jù),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并在今后的閱讀中能拓展遷移,將課內(nèi)閱讀的方法同樣運用于課外,不僅是對于文科書的閱讀,還可以拓展到閱讀理科書,幫助他們理解數(shù)學規(guī)律、物理原理、化學反應等。因為學生只有學會了方法,才能在學習中靈活地運用。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從開始的只挑我必須要讀的,到我需要的,到我喜歡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閱讀興趣漸濃,閱讀習慣良好,閱讀面也越來越寬。隨著閱讀量的增大和積累,學生形成了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也自然而然地獲得提高。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要關注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學習情況,利用自己教育者的身份,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學生,去認可他們,以正面的評價為主,要堅定他們的學習信心。教師要帶著情感融入學生的閱讀中,還應多掌握一些教育學與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用科學充實自己的頭腦,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從而提高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