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治 齊鵬 王凱
摘 要:進行了六自由度機械手的正運動學分析和求解,提出了一套求解六自由度機械手逆運動學問題的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首先,根據(jù)機械臂的結構特點,建立D-H坐標系,得到正向運動學模型。然后,通過對正向運動學模型可解性的分析,通過矩陣逆乘法得到機械臂逆運動學的完整解析解。然后,采用計算極值的方法用于計算機械臂的運動軌跡的最小能耗。最后,采用實例驗證了正向運動學模型和反向運動學解決方案的正確性。
關鍵詞:六自由度機械臂;正運動學;逆運動學
1 概述
我國每年的收成耗費大量勞動力,機械臂已經(jīng)成為取代人類工作的好工具。機械手是一種設計用于模仿人體手臂的裝置,可以自動移動。它用于抓取和收獲,可以取代人類無法工作的環(huán)境中的人類工作,并可以確保穩(wěn)定性,在提高生產(chǎn)效率和降低勞動力成本方面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被應用于各個領域。6自由度機械手的逆運動學問題是近年來國內(nèi)外研究的熱點之一。逆運動學解決方案的難點與機械手的結構直接相關。許多學者為六自由度機械手的逆運動學解決方案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求解逆運動學問題時,迭代方法只能找到一組解;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所有解,但計算復雜;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遺傳方法等僅在理論上進行了研究,不能保證解的精度和穩(wěn)定性,很少用于機械手的運動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種實時算法來解決六自由度機械手的逆運動學問題。在分析機械手運動特性的基礎上,建立了D-H坐標系,研究機械手的運動學問題。首先建立了機械手的正運動學模型,然后通過矩陣逆乘法求解逆運動學問題。最后,通過仿真實驗驗證了機械手的正運動學模型和逆運動學解的正確性。
2 正運動學模型
機械手的正向運動學解決方案是通過主要使用D-H坐標系統(tǒng)知道操縱器的每個關節(jié)的角度來獲得操縱器的端部操縱器的期望位置??偟乃悸肥牵菏紫龋诿總€關節(jié)中建立參考坐標系;然后確定每兩個相鄰坐標系之間的關系;最后,獲得機械臂的總變換矩陣。
2.1 建立D-H坐標系
本文以六自由度機械手為研究對象。每個舵機都可以獨立工作。根據(jù)機械手的結構特點,采用D-H法建立基本坐標系。機械手的基礎由x0-z0表示,然后依次建立關節(jié)2-6的坐標系。
2.2 正向運動學
在建立D-H坐標系之后,根據(jù)相鄰連桿之間的位置關系確定D-H參數(shù)。機械手各關節(jié)的參數(shù)包括連桿的旋轉角度、Z軸上兩條相鄰公共垂直線之間的距離、每條公共垂直線的長度以及是關節(jié)軸之間的角度。
3 逆運動學求解及最優(yōu)控制
逆運動學解決方案是基礎機械手的末端操縱器的預測位置,并且獲得每個關節(jié)變量的平移和旋轉值,是正向運動學的逆解過程。正向運動學解決方案相對簡單且獨特,而反向運動學解決方案相對復雜,可能具有多種獨特且無法解決的解決方案。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正向運動學解的矩陣逆乘法求解逆運動的方法。
機械手的反向運動學解決方案并不是唯一的。在計算所有解決方案之后,由于關節(jié)運動范圍的限制,應該去除其中的一些。在其余解決方案中,通常選擇接近當前解決方案的理想解決方案,并且選擇最佳解決方案的方法通?;谧顑?yōu)控制理論。最優(yōu)控制是在給定條件下確定給定受控系統(tǒng)的控制率,以使系統(tǒng)具有與預設性能指標對應的最佳值??刂葡到y(tǒng)優(yōu)化問題包括合理選擇性能指標和優(yōu)化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優(yōu)控制性能。
4 求解實例分析
與正向運動學相比,逆運動學更難以解決,但對于機械手的運動更為重要。這是軌跡規(guī)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假設當前機械手的每個執(zhí)行器的角度為零,則可以通過將終點矩陣方程代入反向運動學方程來獲得八組解,以使末端效應器達到所提到的終點位置。以上由于逆運動學具有多種解決方案的可能性,因此在生產(chǎn)的應用中也應考慮機械手的工作環(huán)境、空間和初始姿態(tài),以便選擇適當?shù)慕鉀Q方案。
5 結論
首先,根據(jù)機械手的結構特點建立運動學模型。然后,通過對正向運動學方程的分析,提出了逆矩陣乘法求解逆運動學方程。當已知端部機械手的位置和姿勢時,獲得每個關節(jié)的旋轉角度,并且通過極值法獲得機械手運動的最佳路徑。最后,通過特定角度的計算證明了該方法的準確性,充分說明了關節(jié)空間與笛卡爾坐標系之間的多對一關系。該研究為機械手軌跡規(guī)劃算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姜銘,易紅,李鷺揚.RGRR-1構造混聯(lián)6R機器人[J].機械工程學報,2010,46(1):30-36.
[2]錢東海,王新峰,趙偉.基于旋量理論 Paden-Kaha子問題的6自由度機器人逆解算法[J].機械工程學報,2009,45(9):72-76.
[3]張波濤,劉士榮,史先鵬.多連桿冗余移動機械臂建模與運動規(guī)劃[J].科技通報,2010,26(2):200-205.
[4]李憲,郭永存,張軍華.模塊化六自由度機械臂逆運動學解算與驗證[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3,(44)4:246-251.
[5]董云,楊濤,李文.基于解析法和遺傳算法的機械手運動學逆解[J].計算機仿真,2012,29(3):239-243.
作者簡介:李順治,講師;齊鵬,工程師;王凱,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