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偉 王寧
【摘要】好的作文開頭被比作“鳳頭”。鳳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一篇作文在考場中的得分。文章從懸念、比興、名言、設問、“逆向”、引用、故事等方面來談如何提升文章開頭的水平,以此激發(fā)人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作文;“鳳頭”;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元代雜劇家喬吉將好的作文開頭比作“鳳頭”。的確,優(yōu)美的作文開頭可以彰顯文章的主旨,杜絕文不對題的情況,還可以使結構嚴謹,防止思維的混亂,從而更好地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避免審美疲勞。我們知道,高考閱卷時間短、任務重,對于閱卷老師來說,電腦評卷下的腦力、視力勞動都很繁重,在此情況下,高考作文能否吸引老師的目光,“鳳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以懸念導入,吸引讀者的興趣
懸念,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賣關子”,以喚起讀者“窮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通常在敘事過程中有意結下一個“扣子”,以引起讀者對事件的發(fā)展和人物命運的急切關心。這種寫法容易引人入勝,形成波瀾,讓讀者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藝術上的享受。 其實,高考作文在開始寫之前,不妨用三到五分鐘時間精心構思,用懸念導入,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請看2018年北京考生優(yōu)秀作文《綠水青山圖》的開頭部分:
小橋,流水,人家。
鄰居家張奶奶,一個純樸的南方人。我小時候最愛聽的,便是她講的南方的故事。那個青磚黛瓦、白墻綠節(jié)的江南故事。
開篇簡潔,寥寥數語,畫面感較強。南方小城的味道,南方小城的精致。這一切,對于作者來說,是新鮮的,是值得回味的。
張奶奶到底講了什么樣的南方的故事?那個青磚黛瓦、白墻綠節(jié)的江南故事中又有著怎樣動人的情節(jié)?這就是懸念。這一切都吸引著讀者的閱讀興趣,給人以藝術上的享受!
二、以比興開篇,烘托主題的闊大
比興手法從《詩經》開始大量運用,稍后向南影響了長江流域的“楚辭”,再向后影響了魏晉南北朝乃至歷代的詩歌等文學作品。就是在今天,我們的民歌和其他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受了其影響。應當說,比興手法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手法,高考作文也可借他物比興,作為開篇之法。當然,所用的他物,必須與“所詠之辭”有內在的聯(lián)系。
請看2018年浙江考生優(yōu)秀作文《做勇立濤頭的弄潮兒》的開頭:
良渚文化從這里發(fā)源,揭開了文明的篇章;大禹的水從這里經過,帶來了無數的歷史傳說?!棒~米之鄉(xiāng)”,是她富饒的象征;“絲綢之鄉(xiāng)”,是她繁榮的標志;而“文化之邦”更是她歷史悠久的見證。浙江文化造就了浙江人的精神,這其中蘊含了太多太多,由歷史上的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思想,到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精神,浙江文化之火一直在不斷燃燒,且愈燒愈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浙江人,書寫了一次又一次傳奇。
良渚文化揭開文明篇章,大禹治水帶來歷史傳說;魚米之鄉(xiāng),絲綢之鄉(xiāng),文化之邦。我們知道,作者所要探討的是浙江的精神,可是作者充分運用比興手法,一步步,把讀者帶入一個新的天地,在浙江人的身上,體現(xiàn)著浙江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這種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浙江人,書寫了一次又一次傳奇。
三、以名言開路,彰顯文字的深意
名言是一個漢語詞匯,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說法,著名的話,一般指名人說的話。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 庾公嘗入佛圖,見臥佛,曰:‘此子疲於津梁。于時以為名言?!?/p>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熬又坏羲?,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這些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名言。名言的好處顯而易見,不需要太多的講解,便會知曉文字背后的深意。
請看2017年云南考生優(yōu)秀作文《看蒼茫大地,萬物競風流》的開頭部分: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早已成為過往。毛澤東觀遍古代風流人物,其中共同之處悉數可見。如《周易》中自強不息,君子之風,魯迅敢說敢做,勇士之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贝司又L。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孫敬、蘇秦懸梁刺股,匡衡鑿壁偷光。他們皆是人所樂道的風流人物。
文人墨客,名言警句,皆是“人所樂道的風流人物”。由于名言固有的特質,包含多種深意,因此讀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四、以設問開頭,引發(fā)人們的深思
高考作文是要講究一些技巧的。如果我們在作文開頭,就圍繞主題來設問,有問有答,這樣往往能引人深思,以此突出文章的主題,從而引發(fā)人們的深思。
請看2017年北京考生優(yōu)秀作文《說紐帶》的開頭部分:
何為紐帶?紐帶,是能夠起聯(lián)系作用的人或事物。在當今社會,紐帶極其重要。人心凝聚需要紐帶,她聯(lián)系人們之間的德行之路;經濟繁榮需要紐帶,她凝聚人們之間的商業(yè)合作;國家昌盛需要紐帶,她聯(lián)系人們之間的地球之村。力量需要紐帶凝聚,時代需要紐帶發(fā)展。
作者從是什么的角度詮釋紐帶含義,并適當舉例,理論與素材兩相結合,相得益彰。有問有答,絲毫不顯得突兀;問答 之中,凸顯作者思維的縝密。這樣的文章,很好地突出了主題。
五、以引用開頭,突出藝術的效果
巴甫洛夫在《給青年們的一封信》中曾說過這樣的話,“不管鳥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憑借空氣,鳥就永遠不能飛到高空”。這句話可以這樣來理解,優(yōu)美的語言就是考試作文的空氣。在考場作文中,如果沒有好的語言支撐,再好的主題也難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難以表現(xiàn),再好的情感也難以寄托,整篇文章也就難以升華。試想一下,閱卷老師一看到這種語言,心中就感到暖洋洋的,心情便會舒暢起來。如何才能讓文章達到這種效果呢?如果我們恰當地引用別人的優(yōu)美語言,就可達到這種效果。
引用法是一種很常用的文章開頭法,巧妙地借用詩歌、名言、典故、俗諺語開篇,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當然,引用要突出主題,要準確、得體,切忌張冠李戴、弄巧成拙。舉例以引用詩詞名句開篇,從多方面多角度論述了“意氣”,增強了論證效果,突出了主題。
請看2018年北京考生優(yōu)秀作文《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fā)展中成長》的開頭部分:
文天祥曾言:“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fā)而為中流擊相之歇?!毙聲r代青年也當有巨龍騰飛之志,為中流擊輯之歌。今日新時代的我們已十八歲,成年的同時見證了祖國的發(fā)展,我們應深感巨龍騰飛之責任重大,與時俱進,用青春點亮中國夢。
作者引言貼近文章的內涵,給人一種振聾發(fā)聵的力量,很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與時俱進,用青春點亮中國夢。如此一來,藝術效果立刻呈現(xiàn)!
六、以故事先行,引人入勝
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勝。故事具體形象,引人入勝,包含著一個個淺顯易懂的道理。以故事先行,既能引人入勝,又切合話題。
請看2017年山東考生優(yōu)秀作文《生命的本質更在于過程》的開頭:
這讓我想起韭菜與韭菜蘭的故事。韭菜蘭作為蘭花的一種,因極其類似于韭菜,故得名“韭菜蘭”。倘若區(qū)別二者差異,僅存在于長熟待取階段,不僅破壞了世間萬物自然規(guī)則,也會造成美食的難以下咽。每個生命的過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這些有可能導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記?。荷挥幸淮?,比起不離其宗的結果,追求過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義。
韭菜我們都知道。韭菜蘭,很像韭菜,可以用來制造染料。整株外形非常優(yōu)雅,在水中的姿態(tài)也異常好看,很具有觀賞價值。 于是,我們明白了,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離其宗的結果,追求過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義,生命的本質更在于過程!
總之,采用怎樣的文章開頭,應根據文章的內容和風格來定。總原則是用上好的開篇,能使文章主旨更鮮明,結構更嚴謹,內容更豐富,材料更新穎,語言更生動,更能激發(fā)閱讀的欲望。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