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雯,郭 松*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急診科室是醫(yī)院針對車禍、各種緊急突發(fā)病等人群,為其提供緊急治療的場所。該科室患者疾病類型較多、病情進展快,出現(xiàn)并發(fā)癥可能性較大等特點,部分患者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而手術通常會導致患者生理和心理產(chǎn)生較大變化,患者可能出現(xiàn)血壓升高、焦慮、抑郁等,影響麻醉與手術效果[1]。本研究中通過對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我院行急診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對急診手術患者開展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對患者生理心理的影響,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接收的102例急診手術患者,時間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將入選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51,開展一般護理)與觀察組(n=51,開展優(yōu)質護理)。觀察組中,女25例,男36例,年齡22-68歲,平均(48.5±2.2)歲,其中25例普外科手術,20例骨科手術,其他6例;對照組中,女24例,男37例,年齡21-69歲,平均(48.6±1.8)歲,其中23例普外科手術,18例骨科手術,其他10例。在年齡、手術類型等資料上,兩組急診手術患者比較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一般護理,進行術前健康宣教、術中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手術操作等。觀察組開展優(yōu)質護理干預:(1)術前心理疏導。術前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緩解其焦慮等不良情緒,講解手術原理、方法及必要性,以及術中可能遇到一些問題,引導患者積極配合。(2)術中護理人員要提前將手術室溫度與濕度調節(jié)好,防止患者受涼。術中巡回護士要擺好患者的體位,在保證手術需要的前提下,盡量讓患者感到體位舒適。術中以恒溫充氣式保溫毯(37℃)覆蓋,接觸患者的液體應予以加熱恒溫(37℃),防止低體溫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wěn),降低由低體溫引起的腹脹、疼痛、寒戰(zhàn)等的發(fā)生。在暴露手術區(qū)域時,應充分尊重患者,注意保護患者隱私??蛇m當播放輕音樂,讓患者放松心情,緩解其術中恐懼的心理。(3)術后,與患者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機體恢復。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shù)據(jù),以(±s)表示計量資料,當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組間比較以t檢驗。
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相較于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見下表
護理后,觀察組收縮壓、心率均較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見下表
表1 心理情緒對比
表2 心率及血壓對比
以往的護理模式往往只注重操作和護理技能的提高,對患者的心理需求不夠重視。優(yōu)質護理干預是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2],從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充分考慮患者的需求,體現(xiàn)人文主義關懷,重視其感受,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連續(xù)的護理服務,具有個體化、整體性和有效性的特點。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開展優(yōu)質護理,術前訪視,對患者開展健康宣教,同時安撫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消除患者的疑慮與擔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術中密切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操作,術后告知術后注意事項,指導其早期下床活動,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對于降低術后不適度和并發(fā)癥均有積極意義。研究指出,對急診手術患者采取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能有效減輕手術帶來的應激反應,提升護理滿意度。本研究中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相比于對照組明顯要低(P<0.05),心率、血壓均較對照組明顯要優(yōu)(P<0.05),提示對急診患者開展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能減輕對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響,與文獻報道的結果一致[3-4]。
綜上所述,對急診患者開展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能減輕對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響,效果顯著,值得于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