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志榮
薛瑄字德溫,號敬軒,謚號文清。山西萬榮縣(原屬于河津縣)里望鄉(xiāng)平原村人。他在明代官至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大理寺卿、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大學士,擔任內閣大臣,參與機務,是明代政治家、教育家、理學家。薛瑄一生著述頗豐,計有《讀書錄》《讀書續(xù)錄》《理學萃言》《從政名言》以及《文集》二十四卷,其中僅詩文就達1750余篇。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不畏權貴,伸張正義,人稱“一代廉吏”。
薛瑄十分注重修身律己,廉潔從政,他說:“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讀書錄·體驗》)薛瑄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中河南鄉(xiāng)試解元,次年在北京會試中進士,金榜題名,名動縉紳之間。宣德三年(1428年),薛瑄被朝廷任命為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并監(jiān)理湖廣銀場。在許多人眼里這是個肥缺,朝中的同僚紛紛向薛瑄祝賀,恭喜他膺此大任。薛瑄面對同僚的祝賀,不以為意,并引用古詩自誡道:“此鄉(xiāng)多寶玉,且莫厭清貧?!币员硎咀约旱恼辈话ⅲ逭?。
胡廣銀場在今湖南湘西一帶,轄12個縣共20多座銀礦,歲役民夫55萬,由戶部直接管理開采。薛瑄到沅州之后,了解到多年來管理銀場的官員中飽私囊,貪腐成風,立即展開了對于官場的整肅,對于牽涉貪腐的官員嚴格查辦,決不容情。同時,對于銀場中與官員勾結,欺行霸市的地方惡勢力,采取嚴厲打擊的方法,迅速治理好了鹽場秩序。
在監(jiān)察整肅胡廣銀場的幾年里,時常有當地官員和豪紳拿著禮物或者銀錢,試圖結識薛瑄,以得到庇護照顧。薛瑄對于官員和地方勢力的攀附,一概嚴詞拒絕,保持了清正廉明的氣節(jié)。他在寓所的照壁上題詩明志:“有雪松還勁,無魚水自清。沅州銀似海,豈敢忘清貧。”在任期間,他明察暗訪,肅貪正風,政績卓著,官聲頗高。
薛瑄離任回京時,沅州府和湖廣銀場的官員們和百姓依依不舍。他們懇切要求薛瑄把坐騎上磨損的鐵鐙留下來以作為紀念。薛瑄有點難為情,后來看大家要求強烈,就把鐵鐙送給了大家。當他帶著家人行至沅州驛站時,驛站官員把早已準備好的一副銀馬鐙交給了薛瑄。薛瑄愕然,馬上派人把銀馬鐙送到了沅州府,想用這副銀馬鐙換回自己的鐵馬鐙。沅州府的官員說,這是我們大家湊錢送給御史大人的,說什么都不換。來人只好出示薛瑄的手諭,上邊寫道:“為官清如湘江淡,報國心似烈日濃?!辈虐谚F馬鐙換了回來。
薛瑄中了進士后,又擔任了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薛瑄的官職相當于省紀委書記??墒牵速旱撝?,再無別的收入。他當了大官,還是住以前的茅草屋。他曾經寫了《茅屋漏》,描述自己的生活。茅草屋已經住了好多年了,破了只好設法修補一下。他不在乎住得怎么樣,炕上鋪的是破席片,每月的俸祿僅僅夠維持生活。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朝朝暮暮讀的是治國安邦的周公和孔子的書,言談舉止說的是堯舜盛世。可是,天公不作美,陰雨連綿好多天。再加上前一段時間大風刮走了屋頂的茅草,外邊下雨,屋里漏雨。被子濕了,只好把床移開,把書卷起來,空空嘆息。
薛瑄在詩中感慨:“卻憶唐朝杜工部,西蜀草堂幾風雨?!笨墒?,面對這樣的生活,薛瑄沒有抱怨,更沒有改變人生觀,他想到的是唐代的大詩人杜甫,欣賞他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從詩中可知,薛瑄的志向不在于修繕自己的茅屋,而在于天下人能夠住得好,當他想到這里時,就釋懷了。他不羨慕高門大戶的官員,還是讀自己的詩書,一心為民,廉潔為官。
薛瑄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他中了進士之后,內閣大臣、太子侍講楊士奇,想結識薛瑄,就請他為家中的子弟講授理學。薛瑄接到邀請后,并沒有喜形于色,而是拒絕了。他認為自己是通過國家考試錄取的進士,何必要依附權貴呢?楊士奇與楊榮、楊溥,是明代初期的股肱大臣,掌握著朝廷權力,曾歷事永樂、洪熙、宣德、正統(tǒng)四朝,史稱“三楊輔政”。多少人想投帖拜望,以結識楊士奇為榮,尚且難見其一面。薛瑄卻毫不猶豫拒絕了。
有位山西的同鄉(xiāng)王振,是權傾朝野的宦官,擔任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是為皇帝批閱奏折的宦官。他把持朝政,培植黨羽,權傾一時。許多朝中大員見了王振,都要行跪拜禮。王振問楊士奇,我的老鄉(xiāng)中有沒有能干的官員呢?楊士奇不計前嫌,推薦了薛瑄。那時,薛瑄還在山東擔任提督學政僉事,就是管教育的官員。王振聽說后,就向明英宗建議,把薛瑄調回到北京,提拔為大理寺少卿,進入朝廷當官。從地方上的一個管理教育的官員,一躍而成為朝中大臣,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薛瑄調回到京城上任之后,別人提醒薛瑄,王振對你的提拔幫了大忙,你應當感謝感謝他。薛瑄聽到勸告后,義正辭嚴地回答道:“拜爵公朝,謝恩私室,吾不為也!”意思是,我的官職是國家任命的,讓我向私人謝恩,我不干這種事。
不僅如此,薛瑄上朝時遇到王振,不理不睬,宛若路人。王振知道薛瑄是個這樣的人,又曲意結交薛瑄。他主動與薛瑄寒暄,派人送禮物給薛瑄,但是都遭到了拒絕。
一般在影視劇中,古代的官員居住的都是花園別墅,樓閣亭臺,這只是影視劇的編排而已。其實,古代官員由于受儒家思想和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他們大多奉行的是當官愛民、勤儉持家的人生準則。我們從諸葛亮的《誡子書》、朱伯廬《治家格言》中都能感受到他們的人生觀。
薛瑄忠厚傳家,庭訓嚴格。他任朝廷大員之后,在京城租房居住了五年,生活極為不便,計劃買房居住,結束寄人籬下的日子。雖然做京官多年,他竟然無力購買一座像樣點的房子。作為朝廷大員,薛瑄居然買的是兩間陰暗的小房子,僅僅能放下床鋪而已。房子是買好了,可是,沒有窗戶,陰暗潮濕,不能讀書寫字。怎么辦呢?那就自己動手吧,這肯定不會有下屬幫忙的。薛瑄只好令兒子薛淳在墻上鑿出一個圓洞,然后找了一輛廢棄破爛的小木車,卸下車輪,安裝在鑿開的洞上,再糊上麻紙,就這樣才有了窗戶。
薛瑄禁不住自嘲道:“以我這樣的官職,卻只能買兩間沒有窗戶的小房子。讓那些達官貴人看到,必定斜目而視,掩口恥笑而走。我是如此無能啊!”
薛瑄提出了為政七要:“正以處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長,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以處事。此居官之七要也?!保ā稄恼浴肪矶┭Μu為官數十年,清正廉明,政聲顯著,享譽民間。他作詩《述懷》道:“誓將篤忠貞,于以守清白。上隆唐虞治,下布雨露恩。”薛瑄以詩明志,甘守清白,忠于國家,立志使天下得到堯舜那樣的清明治理,人民享受陽光雨露般的恩澤,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