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 近年來該病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漸升高趨勢。有研究顯示, 肺部感染、長期吸煙、大氣污染等因素會引發(fā)慢性支氣管炎, 該病反復發(fā)作會造成支氣管腔狹窄或阻塞, 致使支氣管遠端肺泡壓力升高或出現(xiàn)過度膨脹, 弱化了肺泡壁彈性, 從而引發(fā)慢性阻塞性肺氣腫[1]。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具有起病緩慢、病程長、預后差的特點, 以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 在病情不斷加重的情況下, 患者呼吸急促的癥狀也會隨之加重, 甚至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 對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研究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 對其采取整體護理措施, 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將研究結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臨床診斷標準, 且經(jīng)肺部X 線及實驗室檢查證實;排除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患有惡性腫瘤者, 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者。本研究已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0 例。實驗組患者中, 男23 例, 女17 例;年齡35~74 歲, 平均年齡(54.5±6.6)歲;病程1~6 年, 平均病程(3.5±1.2)年。對照組患者中, 男24 例, 女16 例;年齡37~76 歲, 平均年齡(56.5±6.8)歲;病程1~8 年, 平均病程(4.2±2.3)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 即營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保暖防寒護理、預防墜床及跌倒、健康宣教等。實驗組患者采取整體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
1.2.1 心理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由于疾病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 容易出現(xiàn)明顯的焦慮、煩躁、抑郁等負面情緒, 護理人員要耐心對其進行開導, 多列舉治療成功案例, 鼓勵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同時, 多與患者溝通、交流, 減輕其孤獨感, 縮短護患間距離, 提高治療依從性。
1.2.2 用藥護理 嚴格遵照醫(yī)囑給予抗感染、祛痰、解痙平喘藥物, 并密切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 如果有強烈不良反應者要立即停藥觀察, 茶堿類藥物要控制好濃度及滴速。
1.2.3 氧療護理 急性期持續(xù)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設定為1.5~2.0 L/min, 濃度為25%~30%, 緩解期氧分壓為7.35 kPa, 吸氧時間以晝夜持續(xù)吸氧15 h 為宜。
1.2.4 排痰護理 教會患者正確排痰方法, 指導深呼吸4~ 5 次, 然后屏息片刻, 隨后咳嗽, 咳出深部痰液。對痰液粘稠不易排出者, 鼓勵多飲水, 每日飲水量在2500~3000 ml, 或者給予5 mg 地塞米松與α-糜蛋白酶、8 萬U 慶大霉素+20 ml 生理鹽水霧化吸入, 以促進痰液稀釋, 必要時進行機械吸痰。
1.2.5 呼吸運動 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 讓患者用鼻吸氣然后經(jīng)口呼出, 呼氣時嘴做吹口哨狀, 吸氣與呼氣比為1∶2, 8~10 次/min, 2 次/d。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 取端坐位, 收腹經(jīng)口呼氣, 鼓腹經(jīng)鼻吸氣, 5~10 min/次, 3~5 次/d。
1.2.6 飲食護理 每日攝取高蛋白、足夠熱量食物, 補充適量維生素與纖維素, 以預防便秘, 減少食用辛辣、生冷、堅硬的食物, 避免引起嗆咳及腸胃不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療效判定標準:干預后, 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消失, 為顯效;干預后, 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明顯減輕, 為有效;干預后, 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無變化, 甚至加重, 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采用SGRQ 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生活質量, 包括疾病影響、活動受限、呼吸癥狀3 個方面, 總分0~100 分, 分數(shù)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干預后,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14, P=0.043<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 實驗組患者的SGRQ 中的疾病影響、活動受限、呼吸癥狀評分分別為(51.2±4.5)、(52.3±7.6)、(54.2±5.3)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5.3±3.6)、(65.4±4.8)、(66.3±7.9)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 P<0.05
組別 例數(shù) 疾病影響 活動受限 呼吸癥狀實驗組 40 51.2±4.5a 52.3±7.6a 54.2±5.3a對照組 40 65.3±3.6 65.4±4.8 66.3±7.9 t 15.474 9.217 8.044 P 0.000 0000 0.000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早期以輕度喘息、疲乏為癥狀表現(xiàn), 在病情不斷進展的情況下, 癥狀也會不斷加重, 致使疾病反復發(fā)作, 不僅會增加患者的身體痛苦, 更會引發(fā)負面情緒, 從而影響疾病的康復進程[3]。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 對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不良情緒有著積極意義。整體護理是指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 進一步完善護理內容、擴充護理范圍, 使護理干預變得更加深入化、具體化。本研究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措施, 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用藥護理、氧療護理、排痰護理、呼吸運動及飲食護理, 不僅兼顧了患者身心各個方面, 而且心理護理還能夠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 提高治療依從性[4]。通過用藥護理保證了用藥的規(guī)范性及安全性;氧療護理可有效糾正患者的缺氧狀態(tài), 改善呼吸困難癥狀;通過排痰護理, 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排痰, 減輕其咳嗽及呼吸困難癥狀;每日進行呼吸運動, 即縮唇呼吸與腹式呼吸相結合, 可增加呼吸肌耐力, 減輕呼吸困難程度, 預防呼吸肌疲勞及呼吸衰竭[5-8]。
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jīng)干預后,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14, P=0.043<0.05)。干預后, 實驗組患者的SGRQ 中的疾病影響、活動受限、呼吸癥狀評分分別為(51.2±4.5)、(52.3±7.6)、(54.2±5.3)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5.3±3.6)、(65.4±4.8)、(66.3±7.9)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 實施整體護理措施是以減輕或消除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預后為目的, 實施全面、具體的護理干預措施, 在減輕患者身體不適的同時, 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從而促進疾病更快恢復。
綜上所述, 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實施整體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