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王丹萍
【摘要】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不孕癥實施人工授精患者的護理對其自我效能及妊娠結局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人工授精的不孕癥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則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效能,并對比兩組妊娠結局、治療依從性、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研究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妊娠成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獲嬰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流產(chǎn)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不孕癥實施人工授精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妊娠結局,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不孕癥; 人工授精; 臨床護理路徑; 心理狀態(tài)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4.0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4-0-03
不孕癥是臨床常見的生殖缺陷疾病,其發(fā)病原因有功能性障礙,也有器質性病變,由于患者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不孕癥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極易使不孕癥婦女產(chǎn)生煩躁、擔憂、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患者的治療造成極大的影響,難以受孕[1-2]。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授精技術作為一種輔助生育技術在不孕癥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人工授精主要是指將男性精液進行相關處理后經(jīng)過非性交的方式注入不孕癥婦女宮腔內的一種輔助生殖手段[3]。據(jù)相關研究顯示,不孕癥患者在接受人工授精手術治療前與治療后會產(chǎn)生較大的心理波動,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治療效果則會造成直接影響[4]。因此對不孕癥人工授精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緩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改善妊娠結局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對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不孕癥實施人工授精患者的護理效果,及其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人工授精的不孕癥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不孕癥診斷標準;(2)無溝通障礙。排除標準:(1)伴精神性疾病者;
(2)伴惡性腫瘤者;(3)伴生殖道畸形者;(4)不符合人工授精手術條件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82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1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4~38歲,平均(30.18±3.31)歲,不孕時間1~10年,平均(4.89±1.68)年。對照組患者年齡25~40歲,
平均(31.48±3.91)歲,不孕時間2~10年,平均(5.14±1.5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咦栽竻⑴c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1)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小組成員由主治醫(yī)生、責任護士及護士長組成,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進行了解,并制定相關的護理方案,根據(jù)患者的綜合情況對病情進行糾正,制定患者臨床護理路徑,臨床護理路徑包括心理干預、人工授精前干預、人工授精時干預、人工授精后干預。(2)心理干預。由于不孕癥患者長期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醫(yī)護人員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應支持、同情和理解患者,對患者的傾訴耐心傾聽,并鼓勵患者將內心的疑慮說出,并為其解答,以緩解其負性情緒,積極接受治療。(3)人工授精前干預。護理人員將人工授精的原理、授精標準、排卵數(shù)量、準備措施等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提高患者對人工授精手術的認知度及治療依從性,同時告知患者自行繪制月經(jīng)周期和體溫曲線,按時進行B超、血常規(guī)、白帶檢查,并檢測尿黃體生成激素,并叮囑患者日常生活中控制體重、按時飲食、注意休息、保持低糖、低脂飲食,并進行適量的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4)人工授精時干預。根據(jù)臨床路徑內容對手術過程進行詳細講解,指導患者全身心的放松,并在術中對患者面色、精神狀態(tài)、宮頸黏液、陰道分泌物的量及性狀進行密切觀察,并在術中注意保暖,如果患者出現(xiàn)不適感或者疼痛,經(jīng)及時給予適當?shù)陌参浚M而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5)人工授精后干預。在患者出院后以電話隨訪的方式對患者的治療周期和用藥情況進行調查,叮囑患者按時用藥及到院檢查,并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進行糾正與指導。并叮囑患者日常生活中控制體重、按時飲食、注意休息、保持低糖、低脂飲食,并進行適量的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在干預前后應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對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進行評價:該量表共有1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總分范圍10~4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2)對比兩組患者成功妊娠率及妊娠結局;(3)統(tǒng)計治療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及不依從,完全依從,即完全按照醫(yī)生的診療計劃主動接受治療,遵守每次診治時間;部分依從,即基本按照醫(yī)生要求接受治療,偶爾忘記;不依從,即未能嚴格按照診療計劃接受定期治療或治療中斷。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shù)×100%;(4)自行設計的健康教育調查表對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分共10個評分項目評分,每項分掌握(4分),部分掌握(2分),不掌握(0分),根據(jù)患者掌握程度進行計分,分值越高表健康知識掌握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自我效能評分及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研究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妊娠成功率及妊娠結局對比
兩組患者妊娠成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獲嬰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流產(chǎn)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治療依從性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不孕癥患者由于長期不孕致使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慮情緒,這些負性情緒可影響大腦內神經(jīng)遞質的產(chǎn)生,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來引發(fā)內分泌紊亂,進而影響性腺激素與促性腺激素的正常分泌,最終對卵巢排卵造成抑制,而影響患者的治療[5-8]。較多研究顯示,在不孕癥患者人工授精治療過程中實施相應的護理對治療效果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結局[9-10]。
為了改善不孕癥人工授精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妊娠結局,本研究中對其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措施,分別在人工授精前、人工授精時及人工授精后給予相應干預,使護理工作標準化和程序化,護理人員遵循路徑內容對患者進行護理,避免了護理內容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進而提高了護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同時患者也能掌握自己不了解的健康知識;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充分了解患者情況,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且整個護理過程具體化與公開化,使患者對整個治療過程充分了解,贏得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贊許與信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在患者出院后給予詳細指導,并叮囑注意事項,達到延續(xù)護理的效果[11-12]。自我效能也可被稱為自我能力感,自我效能高的患者能夠對自身負性情緒進行調整,能夠堅持自己的行為,解決問題本身,積極面對治療,進而能夠使妊娠結局得到改善。在本研究結果中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對提高不孕癥人工授精患者的自我效能也具有積極作用。不孕患者具有較強的生理愿望,不良情緒往往會影響治療效果,本研究中給予患者適當?shù)男睦砀深A,以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對兩組妊娠結局分析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不孕癥人工授精患者的妊娠結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改善負性情緒,進而使患者身體狀態(tài)也得到改善,妊娠結局隨之改善。良好的治療依從也是改善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臨床護理路徑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不孕癥實施人工授精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妊娠結局,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胡利霞,涂雪松.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前后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7):964-965.
[2]蔡春嬌.為采用輔助生殖技術進行治療的不孕癥患者施行預防并發(fā)癥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3):47-48.
[3]王月樓,饒愛云,江娟,等.共情護理模式對腹腔鏡治療不孕癥患者術后抑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21):2782-2783.
[4]張靜梅.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前后心理護理干預效果[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7,11(17):183-184.
[5]柯秋金.夫精人工授精病人妊娠后特殊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8,8:977-978.
[6]魏慧娟,林小鳴,楊春梅,等.人性化照護在夫精人工授精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7,39(2):151-152.
[7]趙素英,甄秀麗,許碧莎.宮腔內人工授精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23(3):34-35.
[8]張潔,董悅芝,彭兆鋒.夫精人工授精女性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12):2113-2116.
[9]楊攀攀,魏麗娜.心理咨詢在行夫精人工授精術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3,22(12):75-78.
[10]徐雁,梁麗笙.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宮腔內人工授精的臨床療效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0):4217-4219.
[11]雷燕.臨床護理路徑在人工授精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4):32-33.
[12]張蕾,楊霓芝,劉旭生,等.國內外臨床路徑應用特點分析[J].中醫(yī)藥信息,2010,27(1):1-4.
(收稿日期: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