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文? 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讓世界充滿愛?!边@話美麗動人。如果僅僅是流行歌手唱一下,僅僅讓人們跟著流行歌曲的旋律哼一下,在一個或兩個瞬間共鳴于心,那么,真正的愛大概無法普施于人間。對很多人來說,先要弄清楚的是:愛是什么?
請以“愛是什么”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擬題目。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600字。
導(dǎo)? 寫
愛是什么?無法用三言兩語說清楚。愛的涵義應(yīng)該是博大寬泛的,對弱者的同情和援助,對丑惡的鄙棄和抵制,對美好高尚境界的追尋和創(chuàng)造……人類的所有美德,都可以被愛的羽翼涵蓋。
參考立意:
一、懂得愛的人必定溫厚而寬容,他決不會把自己的要求和欲望強加于人;懷著愛心的人必定真誠而大度,如果需要,他會毫不猶豫地展示自己的靈魂,捧出自己的心。
二、愛的價值用金錢難以衡量,內(nèi)心齷齪的人甩出的大把金幣,有時還不如貧窮的善者臉上的微笑。
三、如果所有的人都能用愛的目光打量世界,用愛的情懷對待同類,那么,人類的很多災(zāi)難就會消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就會美好得多。
四、“讓世界充滿愛”,讓我們不僅僅在歌里這么唱,在生活中、在生命的每一刻都想一想:愛的暖流,是不是在我的心里流淌?
精彩素材
【名人名言】
1.應(yīng)該讓別人的生活因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茨巴爾)
2.最完美的禱告應(yīng)該是:主啊,求你讓我有力量去幫助別人。(巴克萊)
3.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zāi)?。(白朗寧?/p>
4.愛是美德的種子。(但?。?/p>
5.愛是理解的別名。(泰戈爾)
素材鏈接
1.看看這樣的新聞
《中國青年報》近日刊登啞啞的文章稱:
臘月寒冬,北風呼呼,難得最近有個大晴天,幾個流浪者借此機會占據(jù)了市中心某個花壇,睡在了太陽底下。有市民路過,見此情形,報料至電視臺,記者前去采訪。被訪的路人均表示同樣的觀點:這樣睡在露天影響市容??蓻]有一個受訪者提到這個城市夜里刮著幾級的北風,溫度不到10攝氏度。
我所居住的城市正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可驅(qū)趕流浪漢,仍然讓我感到不舒服。流浪者也是人,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居無定所,或許真的影響了市容,但跟一個人的生命相比,市容可以大過一切嗎?
點 撥
一個缺乏對人的關(guān)心的城市,即使清潔干凈,一塵不染,又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呢?
適用主題:和諧、同情、小與大、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換位思考、尊重……
2.誰的利益應(yīng)放第一位
“請你按現(xiàn)在所處的地區(qū)選擇醫(yī)院,安定區(qū)醫(yī)院請按1,通渭醫(yī)院請按2……”當選擇了1號鍵,電話語音提示“選擇市醫(yī)院請按1,選擇縣醫(yī)院請按2”……前后足有65秒鐘。這段電話錄音正是甘肅定西市120提示語。日前定西市一位死者家屬認為120延誤搶救時間,導(dǎo)致父親去世,要將定西市120及主管單位和醫(yī)院告上法庭。
(選自2006年11月30日《西部商報》)
為什么一個“120”里要設(shè)置那么多的語音提示?定西市二院雷院長的話讓我們聽出了些許味道——“主要原因是定西市只有一個120急救電話,擔心改直撥后會出現(xiàn)急救病人都被拉到市醫(yī)院搶救,影響到縣醫(yī)院的收益?!痹瓉砟敲炊嗟恼Z音提示,那么多的醫(yī)院選擇,本質(zhì)上就是為了各醫(yī)院的利益均衡。
筆者一位在美國的朋友曾經(jīng)告訴我,一次他因冠心病發(fā)作而撥打“911”,結(jié)果不到3分鐘急救車就到了他的住所,前后不到10分鐘就將他送到了最近的醫(yī)院。據(jù)了解,這輛急救車并不屬于這家醫(yī)院,之所以送到這里,原因就是這里距離患者最近,符合法律和醫(yī)學(xué)上的搶救時間。
點 撥
醫(yī)院如果真的將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還會讓老百姓撥打“120”如同撥打“聲訊臺”一樣考驗?zāi)托詥幔?/p>
3.堅守良知,拒絕遺忘
2005年10月17日,101歲的巴金與世長辭。中國新文學(xué)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師謝幕了。巴金先生走了,他的名字,將和魯迅、陳獨秀、胡適等人一起,和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冰心、丁玲等人一起,成為新文學(xué)史上永遠的背影。
巴金的一生,與20世紀同行,與中華民族一個世紀以來的苦難與危亡、奮起與徘徊、噩夢與覺醒共命運。他的文學(xué)生涯,兩次造就了歷史的輝煌。第一次是1920到1940年代,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巨著,為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點亮了啟蒙的燈塔,無數(shù)知識青年讀著他的作品,掙脫了舊式家族的宗法秩序,投身革命。這些作品,已經(jīng)成為傳世的經(jīng)典。第二次是1980年代。經(jīng)歷了煉獄般的十年,重新恢復(fù)了做人的尊嚴和表達的權(quán)利,巴金再一次發(fā)出人道主義的呼喚。他控訴法西斯式的暴行,反省自身的軟弱。他和中國知識界共勉,一起告別謊言,說出真話。五卷本的《隨想錄》成為他對中華民族又一次重要的思想奉獻,其中一些重要篇章,至今還在激勵著中國知識界銘記歷史,堅守良知,拒絕遺忘。
點 撥
巴金之所以贏得中外讀者的尊敬,不只是因為他的著作本身,還因為他內(nèi)心充滿了愛。他不只是一個在50年代就主動放棄工資的作家,還是一個辛勤耕耘了半個多世紀的編輯、出版家。他發(fā)現(xiàn)和提攜過的文學(xué)新人不計其數(shù)。他只想幫人,不愿害人。這在今天看起來不過是人性的底線,但在政治運動頻繁發(fā)生的年代,在底線之上做人其實也非易事。
佳作展示
沒有候鳥的天空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xué) 崔昱晨
不知什么時候,抬頭仰望天空,那蒼白的背景下已不見了候鳥的蹤跡。
不知是我忘記了看它們,還是它們早已忘記了飛往南方的路。
當那一只只黑洞般的煙囪十分“慷慨”地傾吐內(nèi)心的郁積,當那一臺臺隆隆的機器揮著利爪奔向茂密的樹林,我不知道那些脆弱的生命,能否躲過那致命的一擊,又一擊?
又是一陣風吹過,彌漫著塵埃與尾氣,夾雜著淡淡的腥味。我的腦海中不禁閃過:那餐桌上被敲得粉碎的猴的頭骨,那高原上被剝了皮的成片的藏羚羊的尸體,那集市上被拎著腿叫賣的青蛙……當人的掠奪與其他生命的脆弱聯(lián)系到一起,竟會產(chǎn)生如此令人戰(zhàn)栗的結(jié)果!是的,終有一天,我們將再也聽不到自然界生靈美麗的歌唱。
于是,人們高呼:“珍愛環(huán)境!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我不知道在這之前,有幾人是對自然萬物懷有同情與悲憫之心的。人類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地位俯視腳下的自然與生命,以自傲的態(tài)度面對自然賦予的一切,卻始終不懂得用一顆柔軟的心去聆聽一下動物的心跳,去感受一下植物的呼吸。只有當清晨習以為常的鳥啼消失在記憶的邊緣,人類才意識到:哦,是時候了。
我不知道在這之后,又有幾個人是對自然萬物懷有同情和悲憫之心的。這種由口號催發(fā)的同情,也許只是一種膚淺的態(tài)度——人類依然在以唯我獨尊的態(tài)度,同情和悲憫周遭的自然萬物。擁有美麗雙翼的鳥兒被剝奪了自由,整日鎖在籠里,被喂以精糧和純水,那清亮的音符,啞了;擁有健壯身軀的雄獅被關(guān)在了動物園的“櫥窗”里,整日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磨盡了昔日的威風,那森林的王者,去了;擁有漂亮尾鰭的魚兒被封在了透明的魚缸里,整日飽吞魚食而無所事事地游動,被一只只手指挑來弄去,那水中的精靈,困了……人類真的是在同情嗎?籠中的鳥兒已不會歌唱,欄中的雄獅已不會奔跑,缸中的魚兒已不會逆流而上……被囚禁的動物們,喪盡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這種同情,真的是同情嗎?人對其他生靈的感情,就只能是簡單的同情與悲憫嗎?
不知什么時候,人類的真愛與熱情,能喚回一去不復(fù)返的候鳥。
沒有候鳥的天空,蒼白孤寂。
點 評
人在珍愛個人生命的同時,應(yīng)該珍愛一切生命,應(yīng)該對自然萬物懷有一份真正的同情與悲憫之心,懷有真愛——這是《沒有候鳥的天空》的主旨所在。
文章突出的優(yōu)點在于“有文采”。無論是富有詩意的標題“沒有候鳥的天空”,還是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嫻熟運用,都為全篇增輝添彩。我尤其欣賞文中這樣幾個句子——“我不知道那些脆弱的生命,能否躲過那致命的一擊,又一擊”,“又一擊”的反復(fù),很有力度;“卻始終不懂得用一顆柔軟的心去聆聽一下動物的心跳,去感受一下植物的呼吸”,“柔軟”一詞用得恰到好處;而“這種由口號催發(fā)的同情,也許只是一種膚淺的態(tài)度”,讀來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