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振華 李啟璘 楊紅普
摘? 要:本文分析了備課在大學教學中的作用,探討了備課前的準備工作、備課的內容及組織形式、備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環(huán)節(jié),并給出了教師備課的建議,希望本研究對提高教師備課效率和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校教師;備課內容;備課過程
作者簡介:文振華,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航空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狀態(tài)監(jiān)測、故障診斷研究;李啟璘、楊紅普,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航空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基金項目:本文系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教育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編號:zhjy1931)、河南省高等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計劃(19A460030)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2-0077-03
大學階段,課程體系的設置多注重廣范圍、寬口徑,以讓學生多學知識。因此,高校所設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中課程多、內容廣,既有理論基礎知識又有實踐認知和操練,但每門課課時非常有限。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備課環(huán)節(jié)不充分,進程安排不合理,很難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知識傳授的有效性。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每年新入職的青年教師也逐漸增多,而且大部分為非師范類畢業(yè)生,在走上講臺之前,他們沒有經過嚴格的教學、教法的教育培訓。[1][2]因此,幫助青年教師進行有效的備課,是提升其教學能力和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當前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備課,就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所講授課程和學生的特點,按照一定的形式和邏輯結構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精心組織和設計,選擇合適的講授方式和順序進行知識傳授,保證學生接受知識,達到學生能夠自我學習目的的過程。[3]教師的備課首先能讓課堂時間得到充分地利用,讓課程內容及教學進度得到合理安排,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在有限的學時內傳授更多知識;其次,充分的備課能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進取心,激發(fā)學生的自學能力與研究能力。此外,備課能讓老師在課堂上對內容的講解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同時也增強老師的自信心。
備課除了是對內容進行熟練外,也是對自己的教學對象的層次水平、學習現狀及接受能力等了解與熟悉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手段,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教師在備課前必須熟悉內容,才能更充分地備好所要講授的課程。
1.高校及其教學特點。高校承擔著探索科學規(guī)律、創(chuàng)新新技術以及培養(yǎng)人才的任務,培養(yǎng)的對象是直接面向社會各行業(yè)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以啟發(fā)、引導、激勵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探索與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明確自己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課程的地位與性質,熟悉自己的教學內容,探尋適合教學對象及培養(yǎng)目標的教學方法,合理組織與安排教學內容,做到在有限的課時內盡可能多地傳授理論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科學后備力量。
2. 備課目標定位。教師備課目標的定位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態(tài)度體現,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第一要素。若教師的備課以自己為出發(fā)點,則備課的主要目的是順利地進行每一堂課的內容,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任務。在此心態(tài)下,教師不會把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花費在備課上。若教師的備課是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則教師后續(xù)備課的內容勢必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以教學目標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與歸宿,精心準備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設備、階段性及整體目標等。教學目標既是培養(yǎng)學生的總體指導方針,也是每門課的整體的教學框架體系,是教師備課的最上位指導思想。
3.教學對象及其特點。高校教師的授課對象是初入大學的大學生,他們經歷了中學階段艱苦學習的過程,到大學進一步發(fā)展深造自己,需要在大學相對自由與寬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知識,培養(yǎng)與提高自立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及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高校教師的教學應從教學對象的特點與需求出發(fā),精心且充分地備課、授課,做到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4. 所授課程的地位與性質。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了解所講授的課程在整個專業(yè)課程體系中所處的地位與性質,同時也必須清楚所教課程的市場現狀與發(fā)展趨勢,這決定了教師備課所需準備內容的廣泛性、前后銜接性、拓展性、理論與實踐比重、教材的選擇及教學內容的取舍,同時也決定了所教授學生的知識層次及能力水平。
每一個教師在上課之前都會進行備課,熟悉上課內容。但是,不同的老師所做的準備從內容及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只是對內容的熟悉,而有的則除了要熟悉講授的課本內容外,還要準備相關的重要內容,使所教課程內容豐富,做到在有限的學時內盡可能傳授無限的知識。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方式,但不論采用什么備課方式,都應包含以下要素。
1.授課內容。授課內容主要包括對教材內容、輔助內容及實踐內容的選取與安排,教師應依據課程體系及課程在學科中的地位與性質,密切聯(lián)系現狀、需求、前景、發(fā)展方向,做到所講授課程內容與專業(yè)現狀、發(fā)展趨勢及其拓展性相結合,讓培養(yǎng)出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
教材是老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重要知識載體,所以教材內容的選擇與講授應當適應專業(yè)實際需求與學科發(fā)展前景,以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與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為升造或就業(yè)做準備。對教材內容、課時、重難點、詳略及章節(jié)間關系等的安排是每個教師必須要備好的內容。[4]
一門課程的內容,尤其對于專業(yè)課而言,不僅僅只關乎教材,與之相關的知識可能很多,比如對于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機械故障診斷基礎”,其涉及的課程有十多門。而有些課程在現在的課程體系中已經被取消,但其涉及的知識點又是必需的,對于這些在實際中很重要但課程體系中沒有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給學生補充講解,否則這會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影響這門課程的整體學習效果,所以在備課過程中,對于類似的情況進行合理安排,是老師必須花費精力精心策劃的內容。
實踐是一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方法的學習必須要經過實際應用才能顯示出所學知識的價值,這也能進一步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動力,所以教師對于與課程相關的實踐內容也要進行合理地布置與安排。在課時及實踐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教師應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及課后對課程及相關內容進一步學習,在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擴充課程內容,拓寬知識面。
2.授課時間。授課時間既包括課程的整體教學時間,也包括每堂課的授課時間以及必要的課后時間。
整體教學時間是根據教學大綱結合課程內容的組成而定,對各個章節(jié)內容根據重要程度科學地分配教學時間,一般包括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教師要保證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知識傳授。
具體到每堂課而言,授課時間的結構安排則是保障教學質量和進度的基礎。教師要合理安排時間講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知識點,安排時間留給學生練習、思考、并進行必要的討論,總結關系到課程內容的完整性與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內容。所以每堂課的授課時間安排不僅反映教師對內容的熟悉程度,更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水平。
課后時間主要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安排適當的內容作為對教學內容的補充。因為高校學生前期選修課程不同,基礎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有和知識點相關的內容不可能在課內都一一詳細講解到,部分同學在知識體系上還有一定的漏洞,這些都需要安排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文獻資料的查閱,進行必要的練習和實踐。這同時也有助于拓展課程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和增強自學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授課方法。熟練掌握課程內容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但如何把內容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易于及樂于接受或者掌握所學內容,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每個老師應該重視與考慮的關鍵。
讓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如何盡快讓學生領會新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掌握、應用新知識。這些都需要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依據教學的需要恰當地選用講授、引導、啟發(fā)、討論、研究等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學生學會獲得知識、運用知識、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5]同時,恰當地將科研新進展引入教學過程,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研究能力將起到很大作用,能激勵他們去發(fā)明、創(chuàng)新。
總之,不論采用何種授課方法,最重要的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重視程度。教師只有對課程足夠重視,才能認識到所授課程的重要性,才能有熱情與激情花費足夠的時間與精力投身到備課這一重要的工作中,才有可能有好的教學效果。
4.教案、課件與板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中教案、課件與板書是課程內容的載體,這些載體能清晰明了地反映出所要教授的內容,既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又能重點突出、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讓學生記憶猶新,所以教案、課件與板書的書寫與編排是備課過程中最復雜的部分之一。
教案既不是教材內容的全部照抄,也不是內容的簡單概括,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準備用于反映教學要求與目的、教學重點難點、時間分配、教學手段、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補充。所以合格的教案應當清晰明了地呈現以上內容,對教師的教學過程起到提示與指導的作用,并具有可擴展性。
課件是為進行教學活動而設計開發(fā)的圖、文、聲、像并茂的計算機軟件,是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在教學媒體上的體現。教師在教學上通過豐富的媒體,以更為靈活、更易接受的方式來調動學和教的積極性,增加課堂容量,加快教學節(jié)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板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配合語言、媒體,運用文字、符號、圖表向學生傳播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作為老師,對板書應該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決不要亂劃亂寫,也不要什么都不寫。應該寫什么,什么時候寫,寫在什么地方,怎樣突出重點、要點,這些都要考慮。比如對于每堂課開始內容、過渡內容、重點內容及結尾的書寫,有助于學生思考整堂課的重點內容,起到輔助學生復習與回憶的作用。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書寫,有助于學生與教師一起思考,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及記憶。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學習與記憶知識。
高校教師如何真正備好一門課,上好每一堂課,筆者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熟練掌握授課內容。一要對教材、課本的內容熟悉;二是要理清授課思路,包括章節(jié)間的關系安排、目錄、緒論與課本內容間的關系;三是要精心規(guī)劃每一次課,包括課時、內容、詳略、思路等。
2.擴充知識,融會貫通。除了書本知識,還要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市場、現狀、前景等相應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并在恰當地時候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
3.及時調整與補充內容。同樣一門課程,隨著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教師應根據教學對象、教學時段、教學進度、學生接受程度等對備課的內容加以相應地調整、增刪或補充,尤其要根據社會的需求補充新知識,靈活安排內容的增減,不斷補充新的內容。
雖然成功的教學不只取決于備課,還受到課堂教學、課后輔導、實踐鍛煉、考核辦法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的影響,但成功的教學永遠是以認真?zhèn)湔n作為基礎的。所以,備課是教學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只有認真對待備課,在備課與授課過程中不斷總結方法,把備好課作為走向成功教學的第一步,才能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
參考文獻:
[1]? 高微,徐家文,趙志鳳,孟君晟,丁麗麗.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途徑[J].中國冶金教育,2018,(6):28-29.
[2]? 李紅麗,李順義.關于高校青年教師備課的幾點思考[J].高教論壇,2010,(5):83-84.
[3]? 胡心紅,李嗣生.高校教師備課研究述評[J].大理學院學報,2014,13(3):69-73.
[4]? 劉婧姝.對提高高校教師備課的有效性的探討[J].教育探索,2008,(8):107-108.
[5]? 王和強,趙暉,張勇,關秀峰.高校教師備課思維行程與思維向度研究—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視角[J].現代教育科學,2013,(9):69-73.
責任編輯? 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