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娟
(廣西貴港市覃塘區(qū)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廣西 貴港 537121)
新生兒母嬰血型不合溶血?。╞lood group incompatible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是由于孕母與嬰兒血型不合所致[1],主要包括ABO和Rh溶血病,ABO溶血病時孕母為O型,嬰兒為A型或B型。目前藍光照射是治療該病最常用的方法,但多數(shù)患兒在接受這類治療措施下因缺乏安全感難于配合全程治療,因此,采取合適的護理方法在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藍光治療中顯得至關重要[2]。本研究將鳥巢式護理應用于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藍光治療中,觀察其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06-2018.7間于我院診治的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100例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男兒26例,女兒24例,年齡1.8h~10d,平均年齡(4.36±2.38)d;對照組,組中男28例,女兒22例,年齡1.5h~8d,平均年齡(4.11±2.27)d,所選患兒第一診斷為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兒家屬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對比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兩組患兒均常規(guī)接受雙面光療箱進行藍光照射治療,對照組在患兒光療期間提供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則給予鳥巢式護理,具體措施包括:(1)光療前:檢查藍光燈累計使用時間,及時更換,藍光箱內(nèi)墊置軟墊與棉布圈;保證室內(nèi)、燈管及反射板干凈整潔;照射前與患兒家屬溝通,講解光療的機制、必要性及安全性,消除家屬的顧慮及擔憂,同時給患兒洗澡,穿好紙尿褲遮擋會陰及肛門部,注意遮擋眼部;(2)光療中:在新生兒光療箱中設置一個特制的U型護圍,取一條帶卡通圖案并且消過毒的絨棉布制作成橢圓形鳥巢,形狀類似人造子宮環(huán)境的“鳥巢”,并置于暖箱或輻射臺上預熱,將患兒放置其中,用布卷使其軀干和四肢有所依附和支持,與患兒臀部、背部緊貼,讓患兒感覺就像在母親的子宮里。適時調(diào)整布卷松緊度,每2h更換一次體位,保持患兒的邊界感與安全感。(3)光療結束后可對患兒進行撫觸,每天進行2次撫觸,每次15分鐘。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遵醫(yī)囑給予白蛋白、丙種球蛋白等,合理喂養(yǎng)。
每小時監(jiān)測經(jīng)皮測SpO2<90%、心率>160次/min的例數(shù);觀察兩組治療3天血清總膽紅素下降值、安靜睡眠時間以及住院天數(shù)。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SpO2<90%、心率>160次/min的例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生理指標(n=50)
干預后,觀察組治療3天血清總膽紅素下降值明顯大于對照組,住院天數(shù)均短于對照組,安靜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各項指標情況(n=50)
新生兒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一種發(fā)病率相對較低的新生兒科疾病。目前藍光照射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案,但光療期間受多種因素影響使新生兒難以順利完成治療,尋找一種安全可靠的護理方法迫在眉睫,鳥巢式護理模式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與重視[3]。
本研究中筆者對50例行藍光治療的溶血病患兒采取鳥巢式護理,并與傳統(tǒng)護理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pO2<90%、心率>160次/min的例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研究組黃疸患兒各項生理指標要更好,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觀察組治療3天血清總膽紅素下降值明顯大于對照組,住院天數(shù)均短于對照組,安靜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在鳥巢式護理中,是通過制作的一個恒溫、舒適、安全的類似鳥巢狀床鋪,讓患兒仿佛置身在母親子宮內(nèi),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舒適感,從而減少患兒吵鬧、減少了亂踢腿和手亂抓的高危因素。患兒在這樣安靜的狀態(tài)下,保證了藍光治療的效果。
綜上所述,鳥巢式護理在母嬰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藍光治療中效果顯著,且制作簡單、易于操作,值得在臨床推廣實施。
本文編輯:吳 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