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古道,才能讓你感受時光的魅力?什么樣的古樹,才能讓你感受歷史的韻味?廣東南雄,毗鄰江西贛州,自古就是嶺南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左右各有一條大致南北走向的古驛道,往左為梅關古道,往右為烏逕古道。梅關古道是古代連接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最短的陸上交通要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的連接線;烏逕古道從南雄溯昌水河而上轉(zhuǎn)陸路達江西省信豐縣,再經(jīng)水路可遠至閩南、江南或中原。
這片土地是厚重的,古跡遺存不少,千百年的古村落有十多處,那些百十年的客家老宅,讓你遇上一點也不稀奇。古老殘缺的灰瓦青磚墻一道連著一道,蜿蜒的青石小路和碧綠的水塘又將它們分隔。深深的院落里,巨大的房梁、精美的雕花石柱、古拙的門廳、高高的門檻、叢生的荒草難掩曾經(jīng)的華貴風采。沿著古道一路往上走,鞋底時不時打滑,于是疑惑,是不是踩著古人的腳印了?唐朝的張九齡來過,宋朝文人蘇軾、楊萬里來過。當年的陳毅老總不僅來過,還寫下了千古絕唱《梅嶺三章》,毛主席當年也從這條千年古道上走過。
在古道附近的村落,古銀杏環(huán)繞著村莊,百年以上樹齡的古銀杏有五千多株,樹齡最長的有一千六百八十多年。銀杏樹體高大,樹干筆直,秀外慧中,像是千年傳唱的宋詞,既豪放又婉約。春天,無數(shù)片新葉子從枝干中冒了出來,銀杏就像換上了一件新衣服,你會覺得這一片片葉子就是觸摸歷史的手掌。夏天,銀杏綠意葳蕤,層層疊疊,像一幅用扇子拼貼的裝飾畫。真正大顯身手的還是秋天,“滿城盡帶黃金甲”,有了經(jīng)典油畫般的即視感,文藝而清新,詩意而浪漫,仿佛蜂擁而出的宮娥招搖的裙裾,讓人一望便是著迷。
對于銀杏來說,一片葉子,便可讀出秋天的深意。秋黃不經(jīng)風寒,即便凋零,她也不會搖尾乞憐,金黃的樹葉如同扇子般輕盈地飄落在大地之上。拾起一片,葉片還是溫潤的,人們都拿銀杏葉當書簽,保存她最美的一瞬間。當銀杏樹飄灑下最后一片落葉,就是冬天了,冬天的銀杏樹矗立成一樹樹飽滿的守望,守望著來年的幸福與吉祥。
吳冠中在《我負丹青》里寫道:“冬天落了葉的樹,如裸體之人,并具喜怒哀樂生態(tài)?!边@棵銀杏就是一個注腳,沒有了葉子,依然那樣豐盈,那樣豐饒,枝枝丫丫中有著銀鉤鐵畫般的書法之美。
銀杏又名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之意。銀杏的枝條交錯生長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枝丫之間便露出縹緲無垠的藍天來。它獨具一格的個性,瀟灑飄逸的身姿,叩擊著多少人的心扉,牽動著多少人的情思。你會覺得每一片扇葉上都寫著珠璣文字,一顰一笑中都有了風情。我站在樹下,抬頭望向蒼穹,千年銀杏的枝丫紛雜,擋住了一部分視線,夕陽的余暉灑下來,銀杏此時就顯得高大了,古老的祠堂安靜地隱匿于層層杏林之中。
這片古老的銀杏在這幾百年、上千年的生命歷程中,一定會經(jīng)歷幾次,甚至幾十次、幾百次風、雪、雷、山洪,還有火等自然界的考驗,它們相互依存抵御了各種災害。從銀杏樹干上的斑駁中,從它們的斷枝殘柯中可以找到答案。我穿過古村,跪拜了這棵千年銀杏。我在想肯定是古樹有靈,銀杏莊嚴祥和起來了,那些細小的分枝優(yōu)雅地向四周舒展地垂下來,慈悲地向大地、向民眾賜福。此時,我覺得銀杏真的有靈了!或者她就是菩薩化身在人間,守護著這里的古道、古村和民眾千百年。
作者簡介:蘭潔,筆名浩藍,男,畬族,江西贛州籍,20世紀70年代出生于贛南。系《中華文學》雜志簽約作家,系贛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責任編輯 高升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