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茂盛
摘要:高考語文作文評分標準里,基礎等級的評分,強調內容的充實性。一篇內容充實的考場作文,應該是是言之有物的。借助“外物”來言心聲,可以將抽象的思想情感外化,可以幫助考生,生動地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與情感,使作文內容豐富而多彩。
關鍵詞:考場作文;實用方法;借物法
借物法就是借各種自然之物,借各種生活之物來表現(xiàn)考生的情感及思想。將思想與情感外化。大千世界,可以寫的東西其實很多。登山,山可以寫;涉水,水可以寫;走路,路可以寫;做夢,夢可以寫……所有的事物,都應該凝聚在我們的筆下,讓它由石變玉。你讓它們在你筆下發(fā)出“哧哧”的聲音,你加工,你雕琢,它們可能就已經(jīng)成為閃閃發(fā)光的玉石了。
一、借自然之物
古詩詞中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我們可以借鑒過來寫高考作文。自然之物,可以美化作文,可以表現(xiàn)哲理,可以表現(xiàn)情感……
1、美化語言
用法:用自然之物的色彩美來美化作文,讓文章“有聲有色”,色彩斑斕。具體的做法是有意選擇色彩鮮明的自然之物,在作文開頭段或結尾段,用詩意的語言增強文章的文采。
示例:火紅的榴花,傳唱著婀娜的記憶;似錦的海棠,綻放著爛漫的記憶;亭亭的廣玉蘭,挑出潔白的記憶;青翠的古槐,堅守著滄桑的記憶;而籬笆邊不起眼的小草,也梳妝成一副正趕春的模樣,迎風跳著華爾茲,一身綠裙,染出一段茵茵記憶……——廣東某考生《母校記憶》
解析:本文寫母校的記憶,并未用抽象的詞語來寫記憶,而是用校園中的花草來開篇,讓記憶一下子具體生動起來,一下子繽紛絢麗起來。這樣的開篇,就是一幅校園美景圖,帶著我們,去追尋青春的記憶……
2、表現(xiàn)哲理
用法:要表現(xiàn)某種哲理或道理時,將視線轉向寫某種自然之物,讓理不知不覺地融入物中,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示例:風暴過去,晴空顯露了出來,一切都還驚魂未定。梧桐終于懂得,腳跟站穩(wěn)有多重要,腳下的泥土盡管厚重,但若沒有這根強勁的筋骨,沒有傲立的姿態(tài),也許,早就像旁邊的柳樹,側到在鋒利的石頭上了?!幽?陳麗《我終于懂得》
解析:這是文章的末尾段,本文的小作者在文章中是要表現(xiàn)自立自強的道理。她最后沒有喊口號,只是描寫了一棵梧桐樹迎風傲立的姿態(tài),把人生理趣借自然之物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梢哉f,理在物中,不必言語,已讓讀者領悟……
3、表現(xiàn)情感
用法:作文中,一味直抒胸臆會顯得單調乏味,文章缺乏感染力。借物抒情,能很好地彌補直抒胸臆的缺點,同時有能使情感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來。具體的寫法是在你需要表現(xiàn)某種情感時,不直接說出來,轉而去描寫景物。
示例:時間剛剛過去幾個月,感覺一切都不同往日了。園子里的杏樹掉了不少葉子,僅僅是昨天夜里,就落滿了小徑。今天早上過后,它好像懶得舒展枝條了。風吹了一陣,園子里其他的樹木,也仿佛一下子老了許多。——王小蕓《園子》
解析:這篇文章寫的是母親去世之后生活的變化和缺失,表達了對母親的深深思念。但文中這樣的情感字眼并沒有明顯出現(xiàn),而是去寫母親去世后院子里的變化。借園中果木的描寫來側面表現(xiàn)情感。讀之讓人無限感慨。
二、借生活之物
生活之物即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用品器具,借它們來寫文章,可以刻畫人物形象,表現(xiàn)細膩的心理,寄托某種思想情感。
1、刻畫人物形象
用法:寫某人時,寫某種與他密切相關的物件,通過他與此物的描寫,就可以間接地表現(xiàn)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形象了。
示例: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魯迅《孔乙己》
解析:這件長衫,穿在孔乙己身上,也穿在了他的心里。借這件長衫來刻畫孔乙己死要“讀書人”的面子這一虛榮病態(tài)的人物形象,比直言陳述更具有諷刺意味,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表現(xiàn)細膩的心理
用法:在表現(xiàn)一個人的心理時,可以明顯,直接用心理詞。也可以暗寫,不出現(xiàn)心理詞,而可以通過描寫某種與之密切相關的物品來表現(xiàn)。
示例:他緊緊地拽著那條鞭子,嘴角微微一動。眼神卻一直朝馬廄旁那輛癱瘓的馬車看。過了不知多久,他才慢慢揚起馬鞭,朝天空用力一揮,仿佛老六就會揚起馬蹄,甩起馬尾出現(xiàn)在他面前。——余筱《老六》
解析:文章里提到的老六,是一匹老馬。在一個雨天,主人公“我”趕著去見老父親時,失踢滑到,摔斷了腿,從此再也沒有能爬起來。為了給老父親治病,“我”不得不將這匹和自己命運一樣的老馬賣給了屠宰場。文中的“我”在老六被賣后,睹物思馬,內心那條馬鞭,那輛馬車,時時刻刻讓老六的內心無法平靜。
3、寄托思想感情
用法:在表現(xiàn)某一種思想感情時,選取與之相關的某種事物,直接描寫這種事物就可以很好地把感情寄托于其中了。
示例:這把椅子也漸漸老了,身上撲滿了灰塵。它靜靜地呆在院子里,面對著半邊天的云霞……時間好像沒有來過,又好像全都被誰帶走了。椅子的一腳有些松動,似乎站不穩(wěn)了,上面鏤雕的花紋深深地陷了下去,已經(jīng)很模糊……
——馬西《椅子》
解析:作者的這篇文章,全文圍繞一把老舊的椅子寫,描繪椅子在風雨洗禮中,在時間流逝中的安然平靜,全文在最后的部分才提到這樣一句話:“奶奶似乎在院子里來過。”我們才知道這篇文章寄托的感情。文章沒有身嘶力竭地去吶喊對奶奶的情感,卻靜靜地寫一把椅子,已經(jīng)讓讀者讀出其情誼之深了。
參考文獻:
[1]李學恩.談作文素材的積累與運用[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 (3).
[2]徐青.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9 (3).
[3]馬萍.活“例”生香——關于考場議論文的素材取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