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芬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國低年級音樂教學的現狀,以及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提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探討,最后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就小學低年級音樂課程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提出個人意見與看法,希望能夠為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一點理論支持。
關鍵詞:低年級;音樂課程;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2-28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3-0093-02
創(chuàng)新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施創(chuàng)新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及引導,也有利于學校綜合教育的進步和發(fā)展,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綜合水平和成效,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然而,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限制,音樂教學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難以適應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鑒于此,我們必須圍繞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的特點進行細致分析,致力于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應用,為推動小學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一、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第一,課堂中的創(chuàng)新可以激發(fā)低年級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和強調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創(chuàng)新意識應從小培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方法多種多樣,學校作為基礎教育的直接載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在低年級的課程中,音樂教育占有重要地位,讓學生在音樂別樣的啟發(fā)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至關重要,且能形成多贏的局面。
第二,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課堂中的創(chuàng)新可以緩解學生在其他文化課程學習中的壓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其他事物的興趣,領悟到更多的知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提升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提升小學教育的綜合水平。在小學的教育中,除了強調文化課程學習之外,還要加強對學生自身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在創(chuàng)新的實施中,有利于學校更多地進行自我反思,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完善小學生教學的體系,也有利于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第四,小學低年級音樂課程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整個社會和民族的發(fā)展。每個學生都是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潛在促進力量,在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未來的發(fā)展,更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全方位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二、低年級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音樂的感受和掌握是有所不同的。教師應該強調營造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受和體會音樂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對高年級的學生,因為其本身對音樂知識的掌握較多,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做感情演奏,而不是單純的技巧演奏。鑒于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分析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困難,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如此才能夠為改進教學策略提供有力支持。關于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具體闡述如下。
(一)教學方法及內容單一
在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參差不齊,主要原因是硬件和軟件的制約、教學器材的缺乏、音樂教師的匱乏等。音樂教學大多采用“上課—聽音樂—學習歌譜—學習歌詞—整體練習—下課”的單調模式,使學生失去對音樂的樂趣,教師也會因為一遍一遍地重復而失去教學熱情。
(二)學生缺乏主動性
目前,我國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依然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原則,在課堂上教師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他們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與參與性,沒有認識到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如此一來,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接收教師灌輸的知識內容,而沒有發(fā)揮自身潛力去實現拓展訓練,這無疑會導致學生形成固化的思維習慣,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的提升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
與此同時,教學條件對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產生的影響也非常重大。眾所周知,我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并不平衡,一些經濟水平落后的地區(qū),受限于匱乏的教育資源,小學音樂教學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眾所周知,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有鋼琴、響板以及串鈴等樂器作為支撐,然而在部分偏遠地區(qū),很多學校往往難以獲取到這些樂器。此外,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趨于廣泛,然而在偏遠地區(qū),學校受限于自身經費,往往難以引進多媒體技術及相關設備來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進而導致音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三)教師教學理念尚未轉變
正如上文所述,現階段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問題,根據筆者調查,很多教師存在教學理念上的問題。這些教師的教育理念并沒有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他們對音樂課程教學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qū),錯誤地將音樂教育視作緩解學生壓力的“副科”,沒有正視音樂教學的作用與地位。受錯誤的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所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夠理想。具體而言,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制定有所忽視,僅僅是按照音樂教材內容,設計簡單的教學流程,如此一來,整個音樂教學的知識容量就會大大縮小,學生難以通過音樂學習來提高自身素質,從而無法實現音樂教學的目標。
三、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方法舉例
(一)童話引入
教師應當抓住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愛的特點,在音樂課堂中按照樂曲所表現的內容,用講童話故事的方式將學生引入課堂,這對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都有積極的作用。例如,在二年級《大白象》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樂曲內容,編寫童話并展示給學生:“森林中有一只大白象,清晨用長鼻子搖著小鈴鐺,叮叮當、叮叮當,搖來一群猴子與山羊……”。低年級的小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通過編寫童話故事,學生對抽象的音樂知識與概念就可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可以保持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游戲教學
音樂游戲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游戲的種類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分小組討論并展示,編排音樂劇,讓學生出演角色,等等。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游戲,使整個音樂教學生動有趣。例如,在二年級《大白象》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童話故事將學生引入教學當中,然后播放《大白象》的音樂。并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對小動物的動作進行模仿,根據音樂內容演音樂劇。
(三)快樂教學
在現代教育中,兒童應該保持一個愉悅、輕松的學習狀態(tài),而不是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快樂教學,將音樂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轉變?yōu)閷W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例如,在學習“節(jié)拍的認識”時,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講,由于節(jié)拍的概念相對抽象,因此他們可能對所學知識并不感興趣。此時教師就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對抽象的“節(jié)拍”概念進行化解。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去觀察現實生活中與“節(jié)拍”相關的聲音,如火車聲、鐘表聲、動物叫聲等,然后對火車“轟隆隆”、鐘表“滴答滴答”的聲音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拍手、跺腳的方式進行模仿,從而使學生對節(jié)拍的概念有一個更加透徹的理解與認識。
四、小學低年級音樂課程的創(chuàng)新應用路徑分析
(一)積極轉變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音樂課堂不僅需要有教師的組織與引導,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性以及與教師的互動也非常關鍵。特別是在新課程標準下,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得到充分重視,他們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潛力,積極投身于音樂的學習當中,如此才能夠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眾所周知,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求知欲與表現欲,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身心特點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與學生保持互動與溝通,從而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如此才能夠促使音樂教學趨于開放化、和諧化,在保障教學效果的同時,激發(fā)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為低年級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充分把握學生的特點,合理運用教學資源
對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而言,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身心特點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對音樂教學內容進行細致分析,注重其他學科與音樂學科的有機結合,遵循素質教育的實施原則,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具體而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對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加以充分利用,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入課堂環(huán)節(jié),引導小學生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突出音樂學科的藝術性。例如,在歌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預留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基于學生對歌曲的掌握,讓學生對歌詞進行理解與背誦,讓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意義有所認識與理解,而不是簡單地歌唱,這其中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教學內容,進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鍛煉創(chuàng)新能力。
此外,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也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對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加以利用,為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如對座位方式進行調整,以圓形、方形的排列形式來安排學生的座位,從而增強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借此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在音樂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
(三)優(yōu)化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想象力
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與問題,致力于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激發(fā)想象力,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眾所周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的技術與方法越來越豐富,其中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憑借多媒體教學,以視頻、圖像的方式將音樂教材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如此一來,學生對教材的認識與理解就可以更加透徹,這對改善教學效果而言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與影響。因此,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對先進的教學技術加以利用,從而優(yōu)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激發(fā)想象力,提高對音樂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在廣闊的想象空間中鍛煉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章宇靜.談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激情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0):156-157.
[2]莊 敏.讓學生快樂歌唱——小學低年級歌唱教學對策思考[J].黃河之聲,2016(8):59.